揚州慢
③二十四橋/無聲冷月――移就-→“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凄清冷落
[補充] “冷月無聲”,屬于移就辭格,月本來無聲,可這么一說,反而覺得它是本該有聲的了。為什么呢?因為從前的二十四橋明月夜,游人極盛,笑語盈耳,還有美女吹簫唱歌,月兒見此光景也陶醉了,它也跟著人們一起歡笑。可是現(xiàn)在呢?“二十四橋仍在”,而歌聲笑語卻聽不到了,甚至連月兒也沒有聲息了,只是沉浸在冷冰冰的湖水中,隨波蕩漾。如此冷落凄涼的景象,怎能不令人傷懷呢?
④寂寞紅藥――直抒胸臆-→“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感時傷亂
[補充] 姜夔游揚州時值隆冬,芍藥并未抽蕊開花,但揚州芍藥向來以“甲天下”著稱,作者不禁想象到將來芍藥盛開,而名都已成空城,更何況國難未息,還有誰來賞花采摘呢?全詞至此一聲長嘆,真有點兒“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的味道。詞人借此曲折地表現(xiàn)出劫后揚州人民的凄苦生活情況,以及自己感時傷亂的情懷。把傷今懷古之情推先高潮。也給讀者留下深沉的思考和回味。
⑤“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補充]暮色降臨后,軍營中傳出陣陣凄厲的號角聲,在空城的上空回蕩。唐朝,揚州有內(nèi)城和外城,商業(yè)繁華、景致優(yōu)美,杜牧曾贊美道:“街垂千步柳。霞映兩重城。天碧臺閣麗,風(fēng)涼歌管清”,而今僅剩一座空城,滿目瘡痍,軍號凄厲,不由人不生感慨。
四.點撥歸結(jié)
姜夔的詞,是由凄清的境界和幽冷的色調(diào)及作者“少年情事老來悲”的惆悵心情所形成的“清冷”風(fēng)格.“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讓我們思接千載,再次走進詩人深沉幽怨的意境之中,去體味他那“此恨綿綿無絕期”的《黍離》之悲吧!
五.全班齊背
六.課堂練習(xí)
賞讀姜夔的另一首詞:
淡黃柳
客居合肥南城赤闌橋之西,巷陌凄涼,與江左異,唯柳色夾道,依依可憐。因度此闋,以紓客懷。
空城曉角,吹入垂楊陌。馬上單衣寒惻惻。看盡鵝黃嫩綠,都是江南舊相識。
正岑寂,明朝又寒食。強摧酒、小橋宅。怕梨花落盡成秋色。燕燕飛來,問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