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懷八十二首(其一)》教案(新人教選修)
一、教學目的
1、了解阮籍及詩歌創作的時代背景。
2、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3、學習詩人借景抒情的表達技巧。
4、用“以意逆志”“知人論世的”觀點分析詩歌,理解詩人情感。
5、學習通過多種途徑表現詩人“憂思”的方法。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動靜結合的手法;意象的選用,意境的營造。
2.難點:“憂思”的深意。
三、教學步驟:
一、導入
《滕王閣序》里我們學過這樣的句子,“孟嘗高潔,空余報國之情;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阮籍嗜酒如命,常常喝得酩酊大醉,架車而行,路盡而返。那么他為什么如此“猖狂”呢?讓我們一起走進阮籍的世界,走進他的《詠懷八十二十二首》(其一)……
二、作家作品
1、生平、性格
阮籍,三國魏文學家、思想家。字嗣宗,陳留尉氏(今屬河南)人。他的父親阮瑀是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當時,他與嵇康齊名為竹林七賢之一。
籍容貌環杰,志氣宕放,傲然獨得,任性不羈,而喜怒不形于色。或閉門視書,累月不出;或登臨山水,經日忘歸。博覽群籍,尤好莊、老。嗜酒能嘯,善彈琴。當其得意,忘其形骸,時人多謂之癡。(《晉書•阮籍傳》)
籍早有濟世志,屬魏晉之際,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焉。籍由是不與世事,遂酣飲為常。文帝(司馬昭)初欲為武帝(司馬炎)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晉書•阮籍傳》)
籍又能為青白眼,見禮俗之士,以白眼對之。及嵇喜來吊,籍作白眼,喜不懌而退。喜弟康聞之,乃備酒挾琴造焉,籍大悅,乃見青眼。(《晉書•阮籍傳》
2、創作
阮籍的代表作是《詠懷》詩八十二首。這些詩非一時一地而作,是總計平生所作詩,總題為“詠懷”。是詩抒感慨,發議論,寫理想。
主要作品有《詠懷詩》82首,抒寫內心的苦悶,揭露現實的黑暗,充滿憤世疾俗之情,限于政治環境,《詠懷詩》大量運用比興寄托,借古喻今的手法,詩旨遙深,隱晦曲折。阮籍繼承了《詩經》、《楚辭》及建安文學的優良傳統,對五言詩的發展頗有貢獻。他的散文《大人先生傳》,諷刺世俗庸人的虛偽和貪婪,文筆辛辣至極。輯有集13卷,已散佚。明人輯有《阮步兵集》,近人有黃節著《阮步兵詠懷詩注》。
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他的《詠懷》82首是十分有名的抒情組詩。其中有些詩反映了詩人在險惡的政治環境中,在種種醉態、狂態掩蓋下的內心的無限孤獨寂寞、痛苦憂憤。有些詩表現了詩人害怕政治風險,希冀避世遠禍的思想面貌;有些詩借古諷今,寄托了對時政的抨擊或感慨,表現了詩人對國事的關切;還有些詩嘲諷了矯揉造作的虛偽的禮法之士。總的來說,阮籍的《詠懷》詩以“憂思獨傷心”為主要基調,具有強烈的抒情色彩。在藝術上多采用比興、寄托、象征等手法,因而形成了一種“悲憤哀怨,隱晦曲折”的詩風。
三、詩歌鑒賞
1.教師范讀詩歌。
六朝時期,五言詩的發展成為詩壇的主流。在正始時期最有成就的詩人,應推竹林七賢中的阮籍。阮籍有五言《詠懷詩》八十二首,抒寫一生的志向、感觸,這里選的是第一首,寫夜中不寐,獨自彈琴的情境。
詠懷八十二首(其一)
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