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東南飛
生23:是兩家家長、兩個家族間的矛盾造成了這樣的悲劇。
師:大家贊成這個觀點嗎?(生搖頭)請再思考,這樣概括全面嗎?
生24:我認為是羅密歐與朱麗葉他們青年一代和家長們代表的封建勢力的矛盾。
師:這樣思考是全面而深刻的,也就是新舊兩種思想、兩種道德觀念的矛盾沖突。
這也正是作品的主題。
師:不過,我還有一個疑問,創作結尾,作者讓男女主人公雙雙殉情換來兩個積怨多年家族的和解,為什么安排這樣的結局呢?如果以殉情的悲慘一幕作結,不更富有感染力嗎?(學生沉思)
生25:兩個青年的死換來了兩個世仇之家的和解,昭示著青年一代終將戰勝腐朽沒落的封建勢力。這個結尾象征著青年一代追求愛情,追求幸福自由生活的理想的勝利。(生鼓掌)
師:回答得非常精彩。這部劇作描寫的是一個愛情悲劇,主題卻遠遠超越了愛情本身。愛情只是載體,所以大家在閱讀的時候,要透過愛情的表面,挖掘出其深刻的內涵。
師,大家回顧一下這節課的主要內容,看看還有什么疑問。(學生整理課堂筆記,思考)
生26:老師,我也有一個疑問。您以前講過主人公的不幸結局其實都是由自身的某些弱點造成的,所謂的悲劇實際是性格悲劇,象哈姆雷特的優柔寡斷、奧賽羅的盲目輕信。那么,這場悲劇可不可以說是羅密歐的急躁造成的呢?
師:這位同學把前后的知識聯系起來,非常好,我認為可以這樣理解。我們也能從中得到一些社會教訓,很好,請坐。
師:他們愛的像一把火,轟轟烈烈,氣勢磅礴;他們毀滅的也像一把火,盡管火焰消失,卻為寒冷漆黑的大地留下了青春的愛的溫暖。當然,時代不同了,社會背景也不同了,但是他們堅韌執著的精神卻永遠鼓舞著人們去追求創造更加光明美好的未來。這節課的最后,祝愿大家都有自己的幸福生活!好,下課。
【教學反思】
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育應該著力提高學生理解和運用祖國文字的能力,同時對于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也肩負著重要的責任。
語文課作為陶冶情操、激發思維、促進交流能力的工具性學科,理應受到學生的熱愛,可是據調查表明,有大量的學生對語文課有厭煩情緒。的確,現實中語文越來越成為了一門“得分機器,而不是人文精神的載體”。做為一名語文教師,我發現因受傳統觀念和現行考試制度和評價方法的影響,不利于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阻礙著語文課的工具性、思想性和人文性作用的發揮。
所以我們該把課文內容將視角廣泛地投向家庭和社會,關注親情、友情,引導學生聯系自身實際,感悟種種人生哲理,用一定的手段協助學生完成教學目標,而并非讓學生作為被授予知識的對象。這樣一來,可以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自發性學習,增強主動探索的興趣,提高人文素養,有利于語文能力的全面發展。
我們強調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決不能以削弱學生的基本語文訓練為代價。應在兼顧語文教學人文性的同時,扎扎實實抓好語文基礎知識的傳授和語文基本能力的培養。只有在教學中真正做到了語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把提升人文素養滲透于扎實的語言文字的訓練之中,語文教學的理想境界才有可能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