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東南飛
【教學設想】
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改革,要求構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理論體系,我認為語文教學應該立體化,就是課內課外相連通,書內書外相交融,立體化,多元式,大語文。它要求語文教學改革傳統的、單一的,較為封閉的教學模式,使語文的教學形勢具有多樣性,靈活性,內容具有人文性、時代性和實用性。為此,我認為學習《孔雀東南飛》一文教師就應該給學生積極創造自主學習舞臺,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引導他們深入文本,探尋人物復雜的內心,領悟文中所滲透出的愛與美。
《孔雀東南飛》一文雖為文言,但故事性強、情節清晰,文字淺顯,故不必逐句逐段地講解,文言詞匯異常豐富,是積累文言素養,提高古文閱讀能力的一個小資料庫。其中“相”、“見”和偏義復詞是重點,其他大量的多用多義詞,結合注解和上下文,學生可以自己積累。所以這一部分知識可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學。
《孔雀東南飛》的人物形象各具個性,生動鮮明,光彩奪目。劉蘭芝與焦仲卿同是忠于愛情,充滿叛逆精神的青年,但同中各異。同為告別,劉蘭芝別婆與別姑截然不同。把握人物性格的個性光彩,便是把握了這首詩的藝術精髓。人物的個性是通過對話展現的,從對話入手,把握對話的個性化,便是本文學習的基本路徑。這首詩的主題放在歌頌愛情上比貼上反封建禮教標簽恐怕更適切。
《孔雀東南飛》表現出圓熟的藝術技巧和驚人的藝術功力,除敘事中融入對話之外,還兼用比興、渲染、烘托、對比、照應等多種藝術手法,最突出的是鋪排手法,其層面之多,角度之廣,呈現之強,在塑造人物形象,營造詩情詩韻諸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要求學生用研究目光,對《孔雀東南飛》作一點藝術研究,以吸收藝術營養,提高鑒賞能力。
【教學目標】
通過語言分析人物形象,探尋美的內涵。
鑒賞文本藝術技巧。
【教學安排】
基礎文言知識以課前預習的形式解決,對文本的分析需用一課時。
【教學過程】
聽下列歌曲,導入新課。
孔雀東南飛
飛到天涯去不回
千般戀愛萬種柔情相思成灰
心碎的時候
秋聲格外讓人悲
天若不盡人意
我愿生死相隨
大江上下殘照斜陽萬物低垂
情深的時候
哪種離別不傷悲
這次癡心赴水何時何地相會
我愿有情人共飲一江水
紅塵外柔情內有沒有斷腸的淚
但求真心以對今生何懼何悔
師:這是屠洪綱演唱的歌曲《孔雀東南飛》,歌曲深情纏綿,而這首歌就是依據漢樂府中的名篇《孔雀東南飛》來創作的。今天,我們就一同走進這篇文章,去感受這種浪漫與凄美。先請一位同學簡單概述一下故事情節。注意故事時間、人物、事件、結局。
生:東漢建安年間,才貌雙全的劉蘭芝和廬江小吏焦仲卿真誠相愛。可婆婆焦母因種種原因對蘭芝百般刁難,蘭芝毅然請歸,仲卿向母求情無效,夫妻只得話別,雙雙“誓天不相負”。蘭芝回到娘家,慕名求婚者接踵而來,先是縣令替子求婚,后是太守譴丞為媒。蘭芝因與仲卿有約,斷然拒絕。然而其兄惡言相向,蘭芝不得已應允太守家婚事。仲卿聞變趕來,夫妻約定“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蘭芝出嫁的喜慶之日,劉焦二人雙雙命赴黃泉,成千古絕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