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詞兩首(念奴嬌•赤壁懷古、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教案
【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育目標
1.繼續感受、品賞詞的意境、詞的情韻。
2.了解不同時期詞作者的創作風格。
二、能力培養目標
1.初步了解豪放派的藝術特點。
2.從詞句入手,體會煉字煉句的妙處,進而把握作品的意境。
三、德育滲透目標
體會詞人豐富的思想感情和曠達豪放的意境,在詞的藝術境界中提升自己的人格,凈化自己的情懷,樹立愛國、報國的宏大志向。
【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初步了解豪放派的藝術特點,從詞句入手,體會煉字煉句的妙處,進而把握作品的意境,是本課書的重點和難點。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1.初步了解豪放派的藝術特點。
2.從詞句入手,體會煉字煉句的妙處,進而把握作品的意境。
二、整體感知
1.導入新課
詞到蘇軾,是一大轉變。他以灑脫曠達之氣入詞,詞體也由形式的解放進而為內容的革新,形成了豪放詞派,對南宋愛國詞人的影響尤其顯著,留下了更為豐富多彩的詞篇。
(板書課題)
2.寫作背景
蘇軾出獄后被派往黃州,名義上是團練副使,其實要受地方官員的監督管制,形同囚犯。為了排遣內心郁悶,他在住地臨皋東面的山坡上蓋了房子,取名“雪堂”,自號東坡居士。每天早飯后他就到那里去讀書,跟朋友們談論,或瀏覽風景。有時也到稍遠的地方走走,到過赤鼻磯(當地人誤以此為“赤壁”)、岐亭等地。
蘇軾游赤鼻磯,據前后《赤壁賦》所記,共有兩次,都在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年)這一年里。這首詞大概是這期間寫的。當時他已45歲,所以詞中有“早生華發”一語。
3.關于《念奴矯•赤壁懷古》
《念奴嬌》是一首懷古詞,主要是通過對古跡的描寫和對古人、古事的記敘,來抒發自己的思想感情。這首詞寫于神宗元豐五年(1082),作者在“烏臺詩案”之后被貶到黃州時期。黃州附近有個“赤鼻磯”,相傳即三國時周瑜大敗曹操的赤壁。作者在詞中寫的就是游覽這個“赤壁”的所見、所想,借詠史表達了詞人對古代英雄豪杰的緬懷和對功業早就的周瑜的仰慕之情,又聯系到自己的現實處境,遂產生了年歲將老,壯志難酬的無限感慨。這首詞寫古跡、記古人、古事只是一種藝術手段,以古比今,言志抒情才是核心目的。
作者早年頗有遠大的政治報負,但是在黨爭激烈的環境中屢遭貶斥。來黃州之前,因寫詩諷刺新法曾經下獄,險遭殺身之禍。但是他畢竟是個曠達的人,盡管政治上失意,卻從未對生活失去信心。這首詞就是他復雜心情的集中反映,詞中抒寫的是郁積在他心中的塊壘,然而格調是豪壯的,跟失意文人的同主題作品顯然不同。
這首詞的豪壯情調首先表現在對赤壁景物的描寫上。一開篇就顯示了詞人的曠達視野:“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這不僅寫出了長江的非凡氣象,而且將自古以來和這里有關的許多英雄人物都概括進來了,表達了詞人對古代英雄的緬懷之情。于是詞人開始尋找英雄的足跡:“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周郎是詞人心中景仰的英雄,但是這里并不展開寫,而是轉而勾畫古戰場的險要形勢:“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一句“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的慨嘆,將江山之勝和懷古之情融為一體。這樣的景物描寫,讀罷使人止不住內心情感的激蕩,頗有“天風海雨逼人”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