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的深化與成篇
一. 教學內容:
《文章寫作與修改》
第三章 認識的深化與成篇
第一節 捕捉“動情點”
第二節 理性思維的深化
第三節 培養創新意識
第四章 文章的修改與完善
第一節 整體的調整
第二節 局部的完善
第三節 語言的錘煉
二. 教學目標:
1. 學會對作文進行謀篇布局,掌握捕捉“動情點”的方法,培養創新思維。
2. 掌握文章修改的方法,能獨立修改自己的作文。
三. 教學步驟:
(一)第三章 第一節 捕捉“動情點”
“動情點”是從認識的角度提出的。由動情進而思索原因,由感性上升到理性,才能把自己的認識表達出來。
“動情點”并不排除理性思考,卻注重情感的抒發。“動情點”的渲染可以是濃墨重彩,也可以是白描。只要鋪墊充分,在篇幅不大的文章里也能形成高潮。
“動情點”決定全文高潮,也牽動全文結構。要理解結構處理上的變化,需要從敘事剪裁中的“橫斷面”和“縱斷面”入手。
“橫斷面”就是從長過程中截取一段,或者事物的一個側面,或者人物活動的一個片段,或一個場面、一個沖突、甚至一個情節,通過精細描繪更集中地表現中心。“縱斷面”就是事物發展的全過程,按照時間順序依次往下寫,這種平鋪直敘如果處理不好,文章就會松散累贅。因此,敘事時要盡量截取橫斷面,不取縱斷面。
在一篇記敘文里,要盡量讓“動情點”延后出現,讓倒敘、插敘、補敘為之服務,這是謀篇布局的要領。一般來說,短文宜寫橫斷面,長文內容繁多,要反映出事件的全過程或人物性格的變化,就不得不寫縱斷面。但是寫縱斷面同樣要講究謀篇,講究題材的切取,避免平鋪直敘。
(二)第三章 第二節 理性思維的深化
1. 感知需要理性的分析。
分析就是把整體分解成若干側面,任何事物都是可以分解的,這就是認識上的深化。
2. 對自己的感知還要能夠作恰當的概括與說明。
3. 梳理思路,使理性的分析構成文章的主線,逐漸顯示出文章的輪廓。
4. 段落安排上體現內容的遞進關系。
(三)第三章 第三節 培養創新意識
學習寫作要經歷三個步驟:寫起來、寫充實、寫精彩。
1. 開拓思路
尋找新的空間、尋找補充性空間、尋找需要匡正的空間。
2. 變換視角。
對同一個問題,不同的視角就會有不同的看法,善于更換思考角度是思維靈活性的一種表現。
3. 尋求新的形式。
(四)謀篇布局的方法
1. 串點
所謂“串點”,就是選擇幾個有代表性的“點”,然后在那個“點”上加以發揮,通過幾個“點”所連成的片,就構成了一篇完整的文章。
例文:
感受中學生活
——高三進行曲
高三了,真是個多事之秋。
走進高三,走進生活,體驗高三進行曲,體驗個中酸酸澀澀、苦苦甜甜,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緊張:生活的主旋律
緊張,不容置疑。每每看到樓梯口那塊高考倒計時牌,心里便會莫名的緊張,甚至焦慮。畢竟十年寒窗,在此一搏啊!
每天,老師的工作已經固定化、一體化。老師抱一疊試卷進教室,不多時又抱著一疊考卷出教室。數學老師剛走,外語老師進來,還有地理老師見縫插針,不厭其煩地一次又一次地興起小黑板……同學每天每時每節課筆耕不輟,忙著解未懂之題,忙著向老師請教,忙著訂正試卷……為了七月的那個未知數,緊張是唯一不變的基調。于是乎,學校、食堂、教室三點一線是不變的航向;抓緊時間吃飯,抓緊時間騎車……只為擠出更多的時間來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