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文官的死》導學案
《一個文官的死》文題解讀
《一個文官的死》講述了“一個噴嚏導致一個人死亡的故事”。一百多年過去了,這個死去的文官的形象卻仍然活在很多人的心里。在官場中對上司是一副奴才相的切爾維亞科夫的形象并沒有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失,這是因為社會雖然變了,但始終有一些人甘于做奴才。
走近作者
契訶夫(1860—1904),19世紀末俄國偉大的批判現(xiàn)實主義作家,情趣雋永、文筆犀利的幽默諷刺大師,短篇小說的巨匠,著名劇作家。他早期作品多是短篇小說,如《胖子和瘦子》《小公務員之死》《苦惱》《萬卡》,再現(xiàn)了“小人物”的不幸和軟弱。1890年,他到政治犯流放地庫頁島考察后,創(chuàng)作出表現(xiàn)重大社會課題的作品,如《第六病室》。其代表作《變色龍》《套中人》堪稱俄國文學史上精湛而完美的藝術珍品。契訶夫后期轉(zhuǎn)向戲劇創(chuàng)作,主要作品有《伊凡諾夫》《三姊妹》《櫻桃園》。
背景縱覽
小說寫于19世紀80年代。當時沙皇政府為了鎮(zhèn)壓民粹派而實行高壓政策,警察和官僚飛揚跋扈,社會非常黑暗。當時的社會處在沙皇統(tǒng)治之下,官貴民賤,官官相衛(wèi),大官壓小官,小官欺小民,社會上等級制度森嚴,官場中強者倨傲專橫,弱者唯唯諾諾。正是這種環(huán)境造成了膽小怕事的小人物性格以及惶惶不可終日的心理狀態(tài),專制導致了人民的恐懼和心理的扭曲與壓抑。作者對在社會的重壓下人們普遍存在的奴性心理以及造成這種心理的沙皇專制制度進行了無情的嘲諷和深刻的鞭撻。
字詞梳理
1.字音
庶務(shù) 噴嚏(tì) 攪擾(rǎo) 契訶夫(hē)
喉嚨(hóu) 嘴唇(chún) 膽怯(qiè) 嘟噥(nóng)
唾沫(tuò) 懊惱(ào) 愣住(lèng) 啐(cuì)
2.多音字
3.形近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