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難 (蘇教版)
詩風氣勢磅礴,風格豪放,險中見奇,展現了詩人杰出的藝術才能和豐富的想像力。朗讀時應讀出這樣的氣勢。
第二課時
主要是對詩歌內容進行賞析,并體會李白豐富的想象力,夸張渲染等恣肆的手法。同時感悟詩歌寓意。
一. 復習回顧。
昨天我們初步感受李白豐富的想象力,運用夸張等手法描述了蜀道之難,感悟了詩人一嘆三詠(又稱反復)的藝術手法。這并非簡單的重復,大家來看,主旨句“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的每一次出現,或前或后總有一個提示內容的“副句”伴隨著它:
①噫吁戲,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副句“噫吁嘻!危乎高哉”寫詩人仰望蜀道時發出的感嘆,突出地表現了蜀道的高不可測,正是為下文寫太白鳥道、天梯石棧、高標回日、捫井歷參等張本。
②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副句“使人聽此凋朱顏”頗有“談虎色變”之嘆,意在說明蜀道是“驚險”,不可輕易前往;
③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側身西望長咨嗟。副句“側身西望長咨嗟”既形象地概括了上文說的劍閣形勢之險和蜀中戰禍之烈,又跟開篇“噫吁嘻!危乎高哉”一句相照應,更顯得意味深長,以此結束全詩,可以使讀者興無窮之嘆,將“蜀道之難”的全部內容概括無余。
詩人在繼承前人創作的基礎上,有了自己的發展和創新。
二.探索作者豐富的想象,運用夸張渲染的手法。
讀這首詩,如從畫廊經過一般,一幅幅動人的畫面接連不斷地出現在你的眼前,它們那闊大的意境,那逼人的氣勢,使你怵目驚心,嘆為觀止。
接下來我們來探索作者這種獨特的“大氣”。
1.我們先看第一節(朗讀):
噫吁戲,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
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
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
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
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
這一節里,詩人主要是運用豐富的想象,突出蜀道的“高危”。那么,他又是怎樣進行想象的呢?
……
這一層寫蜀道來歷:蠶叢魚鳧開國,五丁開山兩個神話傳說寫出了蜀道悠遠的歷史和神奇的來歷。寫出歷史上蜀道的不可逾越。
2.再看第二節(朗讀):
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
黃鶴之飛尚不得,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
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
問君西游何時還?畏途巉巖不可攀。
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
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
這一節里,詩人虛實相映,通過摹寫神情、動作以及感覺突出了蜀道的驚險。那么詩人又是用什么有映襯?摹寫了怎樣的神情、動作和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