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東諾夫卡蘋果》教案
作者簡介:伊凡•蒲寧(ivanbunin,1870-1953)俄羅斯作家。生于俄國中部波羅涅日市一破落貴族世家。由于家境貧困,中學未畢業就步入社會。做過校對員、圖書館員、助理編輯等。曾受教于托爾斯泰、契訶夫、高爾基等作家,并為高爾基主辦的知識出版社撰過稿。19xx年被選為科學院名譽院士。十月革命爆發后,他持敵對立場,于1920年流亡國外,僑居法國直到去世。1、創作道路:復雜而曲折,可以用“跨越了世紀、跨越了國界,也跨越了流派、跨越了文化”來概括。整個創作活動共持續了67年,大體可分為三大階段:
1)19xx年之前:創作早期,占主要地位的是詩歌,主要有《落葉》、《在火車上》、《祖國》等,散文作品主要有:《山口》、《松樹》、《圣山》和《安東諾夫卡蘋果》等,充滿抒情氣息;
2)1910-1920年:創作中期。對古老文明的源頭以及民族生存發展的規律的探究以及這一時期俄羅斯社會的現狀促使蒲寧深入思考俄羅斯民族的發展,創作了“農村寫生系列”作品:《鄉村》、《旱峪》、《扎哈爾.沃羅比約夫》、《春日的夜晚》等,和“愛情悲劇系列”作品:《愛情學》、《輕盈的氣息》、《阿強的夢》等。
3)1920年后:蒲寧的創作力再一次爆發,創作了許多流傳后世的經典名篇,如《米佳的愛情》、《中暑》、《阿爾謝尼耶夫的一生》、《托爾斯泰的解脫》等.
2、代表作介紹
1)、短篇小說《舊金山來的先生》(1915):20世紀初作家對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國家的游歷大大拓展了蒲寧對個體生命、生命與自然以及人類歷史的深刻的思考,這便是本篇小說創作的思想背景。小說淡化的情節,細節的描寫。
2)、短篇小說《輕盈的氣息》(1916):表達了生與死的較量以及人類對生命戰勝死亡的渴望。獨特的敘事結構。
3)、短篇小說《幽暗的林蔭小徑》(1938):愛情-戰勝死亡的精神力量。
創作風格:蒲寧的創作繼承了俄國古典文學的現實主義傳統,是寫作中短篇小說的高手。他的小說不太重視情節與結構的安排,而專注于人物性的刻畫和環境氣氛的渲染,語言生動和諧,富于節奏感,被高爾基譽為“當代優秀的文體家”。1933年,“由于他嚴謹的藝術才能,使俄羅斯古典傳統在散文中得到繼承”,蒲寧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二、請注音:
馥郁斜睨拾掇寒噤
犄角詈罵傾圮入殮
靜謐黑黲黲黑魆魆分蘗狺狺嬌妍憂悒凜冽簌簌
三、積累成語,注意加線字的音義:
風馳電掣克勤克儉纖塵不染
頤指氣使不可名狀美輪美奐
截然不同沁人心脾卷帙浩繁
紆尊降貴闃無一人川流不息
破釜沉舟屈尊枉顧
四、初讀文本,回答下列問題
1、小說以什么為開頭的?歡快喜悅的豐收場景
2、是如何結尾的?以蕭瑟荒涼的打獵場景結尾,最終更以一首悠揚而悲壯的歌謠作結。
3、小說是以什么為線索串聯起來的?能否給文章的四個部分各起一個名字?
以時間為線索,從八月寫到十一月,將“初秋”蘋果成熟的季節、農田豐收的季節、“九月杪起”以及“深秋”初冬時狩獵的季節連綴成四幅如詩如畫的圖景,描繪出精美的俄羅斯農村秋天的景致。
4•本文作者向讀者展示了一幅幅“俄羅斯風情畫”,請用簡潔的文字概括圖畫內容。
蘋果豐收圖(場景一)
莊園生活圖(場景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