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女教師 導學案
家庭女教師文題解讀
這是茨威格出版于19xx年的小說集《最初的經歷——兒童國度里的四篇故事》中的一篇。家庭女教師是她的身份,她寄居在主人的家里,和受她教育的兩個小女孩朝夕相處在一起,這是她的職業所要求的。小說的題目顯示了主人公的身份,但故事并不以介紹人物的身份職業為主要內容,而是取它與孩子親密接觸的特點,使行文便于從孩童的角度去觀察、思考和感受。
走近作者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奧地利著名小說家、傳記作家。和羅曼•曼蘭、羅丹、高爾基等人均有往來,并受到他們的影響。他是著名的和平主義者。在詩歌、小說、戲劇、人物傳記、文學評論等方面均有過人的造詣,代表作有小說《最初的經歷》《馬來狂人》《恐懼》《感覺的混亂》《人的命運轉折點》《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象棋的故事》《一個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時》《危險的憐憫》等,傳記《巴爾扎克傳》《羅曼•羅蘭傳》《三位大師》《同精靈的斗爭》《三個描摹自己生活的詩人》等。有“歷史上最好的傳記作家”之稱。1942年在孤寂與理想破滅中與妻子雙雙自殺。
背景縱覽
斯蒂芬•茨威格出身于大工廠主家庭,母親是銀行家的女兒,少年的他曾以天真無邪的眼睛觀察過他周圍的資產階級家庭。他發現,這些家庭的家長因害怕子弟出外尋花問柳,揮霍家產,寧可縱容子弟和家里的女教師、使女糾纏,把這些可憐的姑娘變成紈绔子弟的玩物。在資產階級標榜的這種冠冕堂皇的道德背后,隱藏著驚人的偽善。19xx年斯蒂芬•茨威格發表了這篇追憶他少年時期記憶和印證弗羅伊德思想的小說。
字詞梳理
1.字音
窸窣(xī sū) 幌子(huǎng) 忐忑不安(tǎn tè)
抽搐(chù) 嘁嘁喳喳(qī chā) 憤懣(mèn)
2.多音字
3.形近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