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得教養的途徑
教學目標1、認識閱讀經典是獲得教養的重要途徑之一,樹立正確的讀書觀,提高自身修養。 2、閱讀中概括要點,質疑中提高閱讀品質。說明:赫爾曼•黑塞(hermann hesse,1877—1962),詩人、小說家。生于德國,1923年入籍瑞士。代表作有《在輪下》、《荒原狼》、《納爾齊斯與哥爾德蒙》、《玻璃球游戲》等。1946年獲諾貝爾文學獎。黑塞以其卓越的文學成就成為20世紀德國文學的杰出代表,但是國內對他的了解和研究相對還嫌不足,教材從試驗本選取他的《笛夢》到試用本選取他的《獲得教養的途徑》,無疑是非常有意義的。從中學生閱讀實際出發,本次選文相比《笛夢》還是容易了不少,但要真正讀懂它理解它仍需下一番功夫,這也是黑塞本人的特點決定的,1946年獲諾貝爾文學獎時的頒獎詞就很能說明問題。教師較深入地了解作者,較全面地閱讀他的作品是很有必要的,那樣可以更好地把握文章,可以更好地引導學生在以后漫長的人生道路上從黑塞身上汲取營養,但并不是說要把黑塞的一切都介紹給學生,重要的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供閱讀方法。教學重點與難點1、重點:領悟文本內涵,養成閱讀經典習慣,提高個人素養。2、難點:擺脫文本的枯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說明:文章內涵深刻發人深思,但相對于黑塞的小說又較為枯燥,如何使閱讀變得趣味盎然是教師必須解決的問題。我們可以嘗試更好地把課內和課外結合起來,通過充分的預習,讓學生了解黑塞,在崇敬的氛圍下閱讀;可以更多地將課文提出的問題和現實作充分的對比,引起共鳴,端正對課文的認識,避免概念化的圖解,以便更深入地解讀文本;可以創設全方位互動的教學環境,實現語文課堂的動態生成,讓學生體會參與課堂教學的快樂。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預設
學生活動預設
設計意圖
課前預習了解黑塞課文并不難理解,教師如果僅是站在課文本身的高度顯然不能有效地指導學生閱讀,無法高屋建瓴看穿課文寫作的文化背景。教師可以閱讀1946年黑塞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時的頒獎詞和答謝詞以了解他的經歷和思想,不妨多讀一些黑塞的作品,從雜文到小說到詩歌,以形成對黑塞更全面更深刻的認識,更好地指導學生預習和閱讀。作為百年來的暢銷作家,黑塞在世界產生的影響超出了我們的想象。借助網絡搜集有關黑塞的基本資料,形成初步的認識。有興趣的同學可以閱讀《荒原狼》,更深入地了解黑塞。認識黑塞,了解黑塞,師生之間、師生和作者之間更容易形成互動和溝通,教師和學生都可以在更高的平臺上去閱讀課文,可以提出更高質量的問題,在質疑中提高閱讀品質。
交流預習
導入新課1、工業的進步,物質的極大豐富,帶給人類的不是歡娛和幸福,相反的,科技結合了物欲,帶給人類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空前災難。有良知的知識分子和詩人作家都在重新反省人類文明將何去何從。黑塞在人類文化遺產中找尋答案,解脫精神的痛苦。2、獲得教養的途徑有千萬條,黑塞告訴我們“最重要的途徑之一,就是研讀世界文學”。現實中的我們是怎樣做的呢?1、介紹黑塞,認識他對世界文化的貢獻和影響。2、關照現實中的閱讀情況。黑塞的時代“對書籍已經有些輕視了。”我們這個時代對書籍,尤其是對經典的閱讀不容樂觀。你的閱讀情況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