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譯
[例11]常以木枕布衾質錢,人重其賢,爭售之。
[解析]本句中“質”“售”兩字甚為關鍵,如誤譯則句意必然不準。“質”,“典當、典押”的意思,這個意思在教材中未出現過,需要考生利用上下文來推斷。“售”,“買”而非“賣”,古今異義詞,和現代漢語截然不同。
[譯文](陽城)經常拿木枕和布被去典押換錢,人們敬重他的賢德,爭著買他的東西。
[例12]俄而崇韜入謝,因道之解焉。
[解析]此句中的“謝”,不是現代漢語中的“感謝”義,而表示“謝罪、道歉”的意思。
[譯文]一會兒,郭崇韜進來向世宗謝罪,通過馮道化解了與世宗的沖突。
四、虛詞是句子的潤滑劑
虛詞是句子構成中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考試大綱18個文言虛詞中經常考的有“因、以、于、乃、其、為、則”等,考前應當注意把它們的用法進行歸納并強化訓練以加深印象。翻譯時,要做到“詞不離句,句不離段”,注意上下文的關系,注意意思的銜接和連貫。
[例13]俠曰:“以口腹役人,吾所不為也。”乃悉罷之。
[解析]此句的翻譯,虛詞是關鍵點,“以”,介詞,“為了”的意思;“乃”,副詞,“于是、就”的意思;“悉”,副詞,“全部”的意思。
[譯文]裴俠說:“因為飲食而役使人,是我不做的事。”于是把他們全都遣散了。
五、不忽略句子中隱含的語氣
句子的語氣也是句子構成中的一個重要成分,如果考生在翻譯時丟失了原句中隱含的語氣,那么翻譯也就失真了。
[例14]趙國何求而不得也!
[解析]此句除了是一個賓語前置句外,關鍵還要能看出這是一個反問句。
[譯文]在趙國這片土地上我想要得到什么難道還得不到嗎!
[例15]賢而多財,則損其志;愚而多財,則益其過。
[解析]此句中“賢而多財”的“而”不表示“遞進或轉折”關系,它隱含著一種假設語氣。這一點,能看出來的考生并不多。
[譯文]有才德的人如果錢財多,就會削弱他的志向;愚笨的人如果錢財多,就會增多他的過失。
以上從五個方面談了高考命題者在文言文翻譯中設置的采分點,也是同學們在平時的訓練中應予強化的著力點。當然除了要特別注重以上五個方面外,同學們還應注意句子整體上的通順,無病句,注意書寫大方、清晰,這是許多老師在閱卷中的真切感受。總之,只要同學們盡了最大的努力,答卷時格外細心,文言文翻譯是可以一分不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