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進賈府》教學設計
(點撥:讀時注意體會王熙鳳討好、張揚、諂媚的語氣。)
8.學生欣賞電視劇《紅樓夢》片段,觀察王熙鳳的扮演者鄧婕是怎樣處理這一角色的。(點撥:鄧婕這段語言始終伴隨著笑聲這就很好地體現了王熙鳳語言討好、張揚、諂媚的特點。)
9.總結提升
曹雪芹通過人物個性化的語言和行動描寫把在賈府糾葛種種、矛盾重重之中,眼觀六路、耳聽八方、膽大心細、遇事不慌,把事情辦得停停當當、規規整整,既守兒媳、孫媳的規矩,又討祖母、婆婆的歡心,并由此在賈府中春風得意、炙手可熱、游刃有余的王熙鳳初步展現在了我們面前。
10.播放歌曲《聰明累》,讓學生更深刻地體會曹雪芹對王熙鳳的定位。
(二)賞析賈寶玉的人物形象(方法同上)
1.品讀寶玉出場
(1)出場前
a. 側面介紹一般人對寶玉看法和他在賈府中的地位(貶斥態度)。
王夫人:“孽根禍胎”“混世魔王”“一時甜言蜜語,一時有天無日,一時又瘋瘋傻傻”
黛玉:(聽母親說)“銜玉所生”的表哥“頑劣異常,極惡讀書,最喜在內幃廝混”
小結: 這些貶斥說明賈寶玉所作所為與封建正統觀念相抵觸,與世俗常情格格不入,他是封建社會的“叛逆”,但由于他是賈府核心人物王夫人唯一的兒子,自幼受“老太太疼愛”,所以在賈府居于“無人敢管”的特殊地位。
b.賈寶玉是《紅樓夢》中最重要的人物,寫好他的出場很不容易。我們且來看作者是怎樣濃施粉黛使寶玉在瘋瘋傻傻的議論中、孽根禍胎的嫌憎中、憨頑嬌養的傳聞中、憊懶懵懂的疑惑中出場的。大家閱讀課文,看一看從黛玉進賈府到寶黛相見,都見了哪些人,做了哪些事。
(點撥:進賈府,拜賈母;拜了賈母,拜舅母;拜了舅母,認姐妹;認了姐妹見鳳姐;見了鳳姐,拜母舅;而后賜了飯,賞了茶,又寫了吃飯、飲茶的種種規矩和排場。而后,方聽見一陣腳步聲,丫鬟笑道:“寶玉來了!”這真是千呼萬喚始出來。文似看山不喜平,曹雪芹對不同的人物采用了不同的出場手段,王熙鳳的急言快語和寶玉的慢條斯理,兩次出場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2.品讀肖像描寫:
范讀寶玉兩次出場的打扮,請學生思考:兩次出場,寶玉變化的是什么?不變的又是什么?
(點撥:變化的是衣著,不變的是“仍舊帶著項圈、寶玉、寄名鎖、護身符等物”)
反映黛玉的客觀觀察: 一個眉清目秀、英俊多情的年輕公子,非常眼熟,產生親切感。使用了比喻、排比、對偶等修辭手法,句式整齊,音韻和諧。)
3.品讀兩首《西江月》:
學生反復誦讀:怎樣理解這兩首《西江月》?
⑴詞中所展示的人物性格特征和形象。
性格特征:叛逆。這兩首《西江月》似貶實褒,表面上是用世俗觀念批判賈寶玉,而實際上卻是賈寶玉叛逆性格的寫照。他不愿受封建傳統的束縛,厭棄對功名利祿的追求,因此,被人們看作是“潦倒不通世務,愚頑怕讀文章”;他要求獨立不羈、個性解放,因此被人們看作是“行為偏僻性乖張”;他不順從封建統治者對他的要求,不安于他們所規定的本分,因此被人們看作是“富貴不知樂業”“于國于家無望”的“不肖”。
寶玉形象: 他“天下無能第一,古今不肖無雙”,不是封建時代的忠臣孝子,而是“于國于家無望”的逆子貳臣。作者對寶玉的態度似貶實褒,寓褒于貶,正文反作,贊頌寶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