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的音樂
(2)詞語積累
剔除:把不合適的去掉。 戛然而止:形容聲音突然中止。
迄今:到現在為止。 湮沒:埋沒。
造訪:拜訪。
2.研讀課文,理清脈絡,把握住文章說明的內容以及所用的說明方法。
(1)讀課文,小組討論,理清文章脈絡
【明確】全文可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1節):引出說明對象——“音樂”,生活中需要音樂。
第二部分(2—13節):列舉和•描寫動物世界的一些“音樂”。
第三部分(14—16節):解釋動物“音樂”產生的過程。
(2)跳讀課文,文中“這個世界的音樂”指的是怎樣的一些聲音?它們是否都具有某種具體的意義?
【明確】①“這個世界的音樂”指的是動物發出的持續不斷的、有規則結合的、大量的重復出現的用于彼此交流的信息。如:昆蟲的節奏、鳥鳴中上下起伏的急奏,鯨魚之歌、猩猩的胸脯、白蟻的頭、石首魚的鰾發出的定音鼓節奏。
②從作者的說明看來,這些聲音,具有一定的具體的意義,只是我們還沒有掌握了解罷了。如“白蟻有時用上顎的顫動來發出一種很響的、高音的咔嗒聲,10米之外都能聽見。費這么大的力氣來制造這樣一個音符,其中一定有緊急的意義,至少對發音者是這樣。”
(3)討論:依據作者的觀點,人類作為地球生物,創作音樂的原因是什么?
【明確】①是人的內心表達的需要。
②是一種最古老的記憶,是一支舞曲總譜,記載了混沌中雜亂無章的無生命的物質轉化成違反幾率的、有條有理的生命形式的過程。也就是重復再現過去的記憶。
(4)指出文中使用的說明方法和說明順序。
【明確】①說明方法
a.舉例子。如用白蟻在蟻穴中黑暗的、發著回響的走廊里頭用頭部敲擊地面,彼此發出一種打擊樂式的“聲音”的例子來說明動物的聲音總有一種持續不斷的音樂潛在于所有其他信號之下。
b.列數字。如“北美的野云雀能熟練運用360個音符,它把這些音符排成三到六個一組的樂句,譜出50種類型的歌曲。
c.引用。引用莫羅維茨以熱力學的語言提出見解,來說明“音樂”的形成過程。
d.分類別。(略)。
②說明順序
a.由簡單到復雜。由白蟻到鳥類以及其他音樂演奏家。
b.由表象描述列舉到理性的分析。
3。品讀下面這段文字,體會本文的語言特點。
我后院里的畫眉低首唱著如思如慕、流水般婉轉的歌曲,一遍又一遍,我強烈的感覺是,它這樣做只是自得其樂。有些時候,它似乎像一個住在公寓里的專業歌手一樣練唱。它開始唱一段急奏,唱到第二小節的中間部分戛然而止,似乎那兒應該有一組復雜的和聲。它從頭再來,但還是不滿意。有時它明顯地改用另一套樂譜,似乎在即興來幾組變奏。這是一種沉思的、若泣若訴的音樂。我不能相信它只是在說:“畫眉在這兒。”
(1)請學生朗讀。
(2)請學生交流本節文字的語言特點。
[明確]
擬人化的描述,給人身臨其境之感,生動形象,親切感人,揣測性的語言描述出一幅美景,把讀者引入其境,讓人體會出畫眉的人情味。這段語言文學色彩極濃,增強了語言的趣味性和文學性。
總結擴展
【總結】這篇科普說明文,用富有文采的語言,形象生動地說明了動物世界的“音樂”,動物發出的種種聲音往往具有一定的具體意義,同時也指出這種“音樂”是過去什么事的有規則、有節奏的再現過程的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