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瓷器》學案
認知•探索
課文探索
課文主要通過蘭姆和勃莉吉特由古瓷器引起的對過去和現在生活的比較來表達作者的一種生活感悟。課文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部分:
第一部分(第1~7段):主要表達了對古瓷器的喜愛之情,同時也暗示了作者現今生活的閑適和一種懷舊之情。
課文先說他對古瓷器的偏愛由來已久,不知“什么時候開始進入到我這想象世界中來的”,然后具體表達自己的喜愛之情。第5、6、7段則通過細致地刻畫兩件瓷器來表現他的這種感情。
第二部分(第8~15段):回憶以前的生活,把以前的生活和現在的生活比較,突出以前雖清苦,卻有樂趣;現在雖閑適,卻無意義。
第8段主要是承上啟下,由古瓷器引人對從前生活的回憶。接下來“我們手頭緊的那些美好日子要是還能再回來該多好”一句奠定了勃莉吉特敘述的基調。然后分別舉買書、買畫、旅行、看戲、年終算賬等例子表達對從前生活的留戀之情。這幾段詳盡的敘述說明了以前生活的快樂,突出了現在生活的寡淡。
第三部分(第16段):通過分析總結勃莉吉特的話,表達一種生活的感悟。
作者認為:“相伴度日、歷盡艱辛的往事,那自然是值得懷念的。”現在雖然生活比以前好點了,但“那種蓬蓬勃勃的青春朝氣,已經消失了”。“人到衰暮之年,充裕的財產便是一種額外補充的青春”。青春已不在,即使再多的錢也無法買回,因此還是回到現實中來欣賞古瓷器吧。這一段結尾,點題并與開頭呼應。
蘭姆這篇隨筆立意新穎,表達工致,語言清醇。從日常生活中得到啟發,使一些本屬平常的東西得到了升華和提高。
領悟導析
隨筆,是散文的一支,是一種隨手筆錄、不拘一格的文章。和雜文很近似。優秀的隨筆以借事抒情、夾敘夾議、意味雋永為其特色。
蘭姆的隨筆語言流暢而不冗繁,多采用名言軼聞,句式靈活。在表現手法上,抒情、議論、敘事、描寫、想象、引經據典、比喻……各種筆法錯綜雜用。他對現實充滿了一種悲涼的觀照,他以含淚的微笑視待那種種辛酸,展示獨特的幽默風格。
一、個人世界的抒寫與懷舊的文體
蘭姆筆下的藝術世界純然是一種個人的世界。他隨意從自己身邊摘下一片樹葉,仔細端詳,輕松而自然地流露或夾雜著自己的感受和意見。他談這些個人經驗中的尋常人物、平凡人生、瞬息感悟,粗淺地看來,大多毫無詩情畫意,又缺乏通常所謂的“重大意義”,然而在作家的眼睛里卻具有特別的光彩,這些無關社會宗旨的尋常人生的素材,再經過作家巧妙的點染和靈活的組織,一一鮮活起來,構成了一個雖不廣闊卻十分豐富、富有審美意蘊的藝術世界。
從整體上看,蘭姆的隨筆以書信體、懷舊體、議論體見長。懷人憶舊的篇章數量多,特別是對童年的回憶,構成了作品材料的一個特別的部分。一般文學史家都推重蘭姆的這類作品。懷舊在蘭姆那里具有文體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