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寬容
大多數人都一直以為,只要我們不原諒對方,就可以讓對方得到一些教訓,也就是說“只要我不原諒你,你就沒好日子過”。其實,倒霉的人是我們自己:一肚子窩囊氣,甚至連覺也睡不好。
你下次覺得怨恨一個人時,閉上眼睛,體會一下你的感覺,感受一下你的身體,你會發現:讓別人自覺有罪,你也不會快樂。
一個人愛怎么做就怎么做,能明白什么道理就明白什么道理。你要不要讓他感到愧疚,對他都差別不大──但是會“破壞你的生活”。萬事不由人,臺風帶來暴雨,你家地下室變成一片澤國,你能說“我永遠也不原諒天氣”嗎?萬一一只海鷗在你頭上排泄,你會痛恨海鷗嗎?既然不會,又為什么要怨恨別人呢?我們沒有權力控制風雨和海鷗,也同樣沒有權力控制他人。老天爺不是靠怪罪人類來運作世界的──所有對別人的埋怨、責備都是人類造出來的。
談到寬恕,首先就要原諒父母。天下沒有十全十美的父母。而且當年你還小的時候,市面上也還沒有現在流行的“100分父母”之類的育兒經,令尊令堂除了自己摸索育兒門路外,還有許許多多其他事要操心。不論他們有什么不對的地方,都已經是陳年往事了。只要你一天不能原諒父母,你就一天不能心安理得地過日子。
你或許會問:“如果有人做了非常惡劣的事,我還要原諒他嗎?”
我有一個朋友,名叫山迪•麥葛利格。1987年1月,一名精神病患者持槍沖進他家,射殺了他3名花樣年華的兒女。這場悲劇使山迪陷入痛苦的深淵,幾乎沒有人能體會他的悲痛與憤怒。
隨著時間的流逝,他在朋友的勸慰下體會到,要使自己的生活步上常軌,唯一的辦法就是拋開憤怒,原諒那名兇手。目前,山迪把所有時間用來幫助別人獲得心靈的平靜及寬恕他人。從他的經驗可以證明,即使是遭逢劇變所引起的怨恨,在人性中也依然可以釋懷。如果你問山迪,他會告訴你,他拋開憤怒是為了自己,希望自己好好地活下去。
我發現,和山迪經驗相似的人大致可以分成兩種:第一種人始終在憤怒及痛苦的陰影下,第二種人卻能得到超乎常人的同情心。
令人心碎的事、大病、孤寂和絕望每個人都難以幸免。失去珍貴的東西之后,總有一段傷心的時期。問題是,你最后到底變得更堅強還是更軟弱。
(選自《共鳴音》,漢語大詞典出版社XX年6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