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詩四首 教案
開頭七句,寫出災情之嚴重。從三月寫到九月,可見全年適合長莊稼的時候全部是惡劣的天氣,麥苗和禾穗不是黃死就是青干。
長吏明知不申破,急斂暴征求考課。典桑賣地納官租,明年衣食將何如?[官吏明明知道但不報告真相,急迫收租、兇暴征稅以求通過考核得獎賞。典當桑園、出賣田地來繳納官府規定的租稅,明年的衣食將怎么辦?長(zhǎng)吏:指縣令等地方官。申破:奏明(皇帝)。考課:按一定標準分別等級、考核官吏,以定升、降,唐代由吏部考功司掌管。典桑:典當桑園。何如:怎么辦。]
接下來四句,寫官吏們在此天災面前的可惡表現和百姓們的困難處境。官吏們為了“考課”,不僅不奏報朝廷,反而變本加厲地加緊搜刮。
剝我身上帛,奪我口中粟: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鉤爪鋸牙食人肉![剝去我們身上的衣服,奪掉我們口中的糧食;虐害人傷害物的就是豺狼,何必爪牙像鉤、牙齒像鋸一樣地吃人肉!虐人:侵害百姓。]
再四句寫詩人難抑憤怒之情,改第三人稱為第一人稱,用“杜陵叟”的口氣,痛斥了那些為自己升官而不顧百姓死活的“長吏”。“明知”農民受災卻偏偏“不申破”,甚至還美化現實以博皇帝的高興,這樣的“長吏”在封建時代是具有相當典型意義的。
不知何人奏皇帝,帝心惻隱知人弊;白麻紙上書德音,京畿盡放今年稅。昨日里胥方到門,手持敕牒榜鄉村。十家租稅九家畢,虛受吾君蠲免恩。[不知什么人報告了皇帝,皇帝心中憐憫、了解人們的困苦;白麻紙上書寫著施恩布德的詔令,京城附近全部免除今年的租稅。昨天里長才到門口來,手里拿著公文張貼在鄉村中。十家繳納的租稅九家已送完,白白地受了我們君王免除租稅的恩惠。惻隱:同情、不忍。白麻紙:用白麻紙寫了恩詔。唐代詔書,凡重要的都用白麻紙寫,一般性的用黃麻紙寫。德音:詔書的一種,多半是免租、赦罪等有關施“恩”的事,猶如后代的“恩詔”。京畿:靠近京城的地方。唐代設京畿采訪使,管長安周圍四十多縣。放:免。里胥:里正。唐代一百戶為里,設里正。方:才。敕牒:皇帝下的命令,此處指免租的命令。榜:作動詞用,張貼、張掛。蠲(juān):免除。]
最后八句,寫皇帝得知災情而下詔免稅.表面上是歌頌了皇帝的仁德,實際上語含諷刺,矛頭直指最高統治者。無論是官員們的“求考課”,還是“里胥”等到“十家租稅九家畢”,都是統治者們慣演的把戲而已:“帝心惻隱”是虛偽的,而用考課的辦法鼓勵各級官吏搜刮更多的民脂民膏卻是真正的目的。
名家賞評 對農民的深厚同情使詩人在《杜陵叟》中爆發出這樣的怒吼:“剝我身上帛,奪我口中粟。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鉤爪鋸牙食人肉!”這是農民的反抗,也是詩人的鞭撻。(游國恩、蕭滌非等編著《中國文學史》第四編,人民文學出版社1964年版)
問劉十九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我有剛釀成還沒有過濾的綠蟻酒,正暖在紅泥抹成的小火爐上。綠蟻:酒名。指浮在新釀米酒上面的酒渣,因細小如蟻,微現綠色,故稱“綠蟻”。醅(péi):釀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