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門宴
《鴻門宴》教案教學目的
一、了解"鴻門宴"故事,認識這一斗爭的性質,正確評價有關人物。
二、學習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爭中,通過人物的語言、行動展示人物個性特征的寫作方法。
三、了解課文中詞類活用、古今異義、成分省略等語言現象,掌握"舉"、"謝"、"為"、"斗"、"因"等古漢語詞,能夠翻譯全文。
教學設想
一、課文情節起伏,人物形象鮮明,擬作為敘事寫人的記敘文處理,以人物形象的刻畫為教學重點。
二、課文篇幅較長,閱讀有一定難度,采用講析與討論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并使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
課時安排 至少4課時
第一課時
一、課前預習:
1.通讀課文,作必要的閱讀標記,查閱工具書,自行疏通課文。
2.查詢"楚漢相爭"的歷史,了解劉、項斗爭的經過,了解項羽這一人物的歷史功過。二、導入新課:
1.板書或投影項羽的《垓下歌》,學生齊誦(盡量讀出這首楚歌慷慨悲涼的意味)。簡析《垓下歌》,播放屠洪剛《霸王別姬》歌曲作背景音樂。
2、介紹司馬遷、《史記》、時代背景,引入新課。要點:
(1)項羽主要歷史功績:擊潰秦軍主力,是暴秦的主要掘墓人。
(2)項羽起兵反秦目的:取秦王而代之,重建楚王朝,與陳勝、吳廣揭竿而起有區別。
(3)他迷信武力,始終沒有(也不可能)認識自己敗亡的原因。他把一切歸結于"天意",是"時不利",自刎之前,他仰天長嘆:"此天亡我,非戰之罪也"。
(4)"鴻門宴"前,懷王與諸將有約:"先入關者王之"。
三、讀講課文一、二兩段:
第一段:
1.指名朗讀課文,正音:
①"王(wàng)關中"②"說(shuì)關羽"③"好(hào)美姬(jī)"④"為(wè)擊破沛公軍"
2.解釋重點字詞,引導學生疏通課文:
①"軍霸上"、"王關中"(加點詞為名詞作動詞用,讀第四聲)。
②"說項羽"可簡為"說羽"不可簡為"說項","說(shuō)項"意為替人講情、說好話。
③"成五采"、"為(wéi)龍虎","成"、"為"都有"變成"、"化作"的意思,"龍虎"是龍虎的形狀。
3.提問為主,引導學生了解課文:
①課文第一段記敘了哪幾件事?這些事件對情節展開起了什么作用?
提示:第一件事"曹無傷告密"。是故事"開端"。第二件事"范增進言",矛盾進一步激化,推波助瀾,情節迅速發展。
②項羽接獲曹無傷的密報,當即"大怒",這一個"怒"字內涵相當豐富。請說說其中包含了些什么?(學生自由發言)
提示:就矛盾的焦點而言,天下雖大,"王"只有一個,就力量對比而言,項羽占有絕對優勢,何況秦軍主力是項羽消滅的,又是楚王后裔,一個"市井小人"居然"欲王關中",項羽豈能容忍?再說個性特征,此時此刻,項羽如若不"怒",他也就不是歷史上的那個項羽了,他本來就是那么一個火爆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