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財奴備課
●備課資料一、課文補注
巴爾扎克簡介
奧諾雷•德•巴爾扎克(1799~1850)是十九世紀前期法國最杰出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他的一生處在法國歷史上一個階級矛盾和階級斗爭十分尖銳復雜的時期,主要經歷了拿破侖統治(1879~1814)、波旁王朝復辟(1814~1830)、七月王朝(1830~1848),以及席卷法國的1848年大革命。在這幾十年中,資產階級與封建貴族之間的斗爭異常激烈,而工人階級也開始登上歷史舞臺,劇烈的政治形勢、錯綜復雜的階級關系,對巴爾扎克的思想和創作具有深遠的影響。
1799年,巴爾扎克生于法國西部杜爾城的一個中產階級家庭。童年和少年時期,他被送入教會學校接受天主教舊式教育。18XX年,隨家遷居巴黎。1818~1819年,秉承父母意旨,進法科學校學習法律,并在律師事務所當文書。畢業后,拒絕父母要他當律師的要求,毅然走上文學創作的道路。他曾一度經常,從事印刷業,甚至還準備去開采早就廢棄的銀礦,結果均告失敗,以致債臺高筑,拖累終身。但這些閱歷,使他對當時社會的黑暗和資本主義金錢關系的罪惡,有了更深的體驗和認識,從而為他的現實主義小說創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巴爾扎克是一位多產的作家。他自稱是法國社會的“書記”。他以艱苦卓絕的勞動寫下的《人間喜劇》,是一部19世紀法國“包羅萬象的社會史”。它通過兩千多個各種各樣的人物形象,反映了來自不同階層、不同經歷、不同生活方式的不同遭遇,他們有著各自不同的典型性格。這是19世紀法國上流社會的罪惡史,是封建社會的衰亡沒落史,也是資產階級的血腥發家史,恩格斯在《致瑪哈克•奈斯的信》中高度評價《人間喜劇》的巨大成就,認為是“現實主義最偉大勝利之一”。
1850年,巴爾扎克病逝于巴黎。
二、課文析讀
1.簡析歐也妮形象
歐也妮是“一個被吝嗇的父親弄得連世界也不識何物的”富有繼承人。生活在金錢支配一切的社會中,她從來“不知道什么叫金錢”。要知道她自己就說:金錢對我“根本沒有用處”。與其說她“純潔”“天真”和“高雅”,不如說她被父親代表的大資產階級弄得傻里傻氣。二十三歲的歐也妮,查理未來之前還“不知道什么叫愛情”。對查理羨慕和同情,歐也妮開始覺醒和思索問題,朦朧地意識到“自己的命運原來操縱在他(父親)的手里”。歐也妮贈金也獻上了一顆純潔的心。她忍受著痛苦和父親的苛待,一直等待查理回來,實際上是她一生“僅有的一次愛情”,也反映了其忠誠,父親死后,“壓迫本來已去,然而這個擁有一千七百萬的老姑娘,”她只能靠愛情、靠宗教、靠對前途的信心而生活。傳統的道德和金錢“鎖縛”著她,家里的一切都像父親在世時那樣,如“那些莊稼人簡直不覺得老主人已經去世”。她比父親慷慨,成全了拿儂和高諾阿萊,辦了一所養老院,幾間教會學校,一所藏書豐富的圖書館,出資修繕了幾處教會,還定期資助一些教士。特別是查理背棄她后,她竟克制痛苦,拿巨款代他還債,更顯得慷慨大方。歐也妮是被美化了的形象,拿葛朗臺同她相比,更顯得前者的貪婪吝嗇和靈魂的骯臟。巴爾扎克就這樣寫道:“如今上帝把大堆的黃金丟給被黃金鎖縛的女子,而她根本不把黃金放在心上,只有想望天國,過著虔誠慈愛的生活,只有一些圣潔的思想,不斷在暗中援助受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