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詞兩首(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教案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教學目標】
一、認知目標
1、了解辛棄疾及詩作的背景和內容。
2、感悟辛棄疾詞的豪放風格,體會詩人的情感。
3、學習詞的藝術手法。
二、能力培養目標
1、培養學生欣賞、感悟詩詞語言的能力。
2、體會景色和典故中所蘊涵的深層含義,探索作品的豐富意蘊。
3、培養鑒賞詩歌作品的濃厚興趣,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養成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提高文學修養。
三、思想教育目標
根據本詩借景抒情,善用典故的特點,理解詞人報國無門,壯志難申的悲憤心情。
四、根據詩歌學習的要求、詩歌的體裁特點以及學生學習的實際水平,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確立為:
1、反復誦讀,感受詩歌韻味。
2、明確詩中寄托的情感,深刻理解詩人悲苦心情。
3、通過比較,加深對詩詞藝術特色的理解。
【教學難點】
1、學習借景抒情的表現手法和用典的寫法。
2、體會詞人情感,并感受其形象。
【教學方法】
傾情誦讀 —— 整體感知,體會情感 —— 感受形象,咀嚼涵詠 —品味語言的方法。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具準備】課件、黑板
【教學過程】
一、 激情導入,名詩對接
師:有些詩句,人們也許不知道它們出自何人,卻能將其熟記于心,并千古傳誦。下面,我們一起來完成以下的名詩對接。
青山遮不住,畢竟動流去
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眾里尋他千百度,——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師:你們能說出以上詩句是出自誰的筆下嗎?
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辛棄疾的名作《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在接觸作品之前我們先來回憶一下作者的有關情況。
二、作者簡介,知人論世
辛棄疾,南宋詞人,字幼安,號稼軒,山東歷城人。他原是智勇雙全的英雄,也天生一副英雄相貌。因生長于金人占領區,自幼就決心為民族復仇雪恥、收復失地。因此,他一生都在進行抗金御敵,統一中原的奮斗。自符離之戰失敗后,南宋王朝一戰喪膽,甘心納貢求合。身為“歸正人”的辛棄疾,因受到歧視而不被重用。所以,其詞多數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與蘇軾同為豪放詞派的代表,合稱“蘇辛”。
師:誰愿意為大家朗讀大屏幕上這段關于辛棄疾的介紹呢?
三、傾情誦讀,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要求學生正確注音)
師:那么,你們想不想聽聽老師為大家準備的示范朗讀呢?
2、聽讀 (要求注意停頓、語氣和情感的把握)
師:你們認為讀得怎么樣?那就請一位同學也飽含激情地朗讀這首詞。哪位同學愿意來嘗試一下呢?
3、抽讀 (要求學生充滿感情的朗讀)
師:你讀得真好!讀出了千里清秋的遼遠空闊,讀出了落日樓頭的孤寂悲涼,也讀出了欄桿拍遍的苦悶悲憤。我們為你精彩的朗讀而喝彩!
4、譯讀 (學生結合課下注釋,理解詩詞意思)
師:出色的朗讀往往是建立在正確的理解的基礎上的。下面就請大家結合課下注釋,邊讀邊理解詞的內容。并把你不理解的句子劃出來,可以和你旁邊的同學討論解決,也可以和我一起探討。
5、質疑 (師生共同解決疑難問題)
四、體會感情,感受形象,
師:讀過辛棄疾的這首詞,相信大家一定讀懂了一些東西,那么能不能告訴老師你讀過之后的感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