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閣序(并詩) (蘇教版)
三. 精彩語句揣摩
1.“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
賞析:作者善用靈活多變的筆法描寫山容水態,表現樓臺的壯觀,從而把讀者帶入身臨其境的審美境地。“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寫出了色彩變化之美。這兩句不囿于靜止的畫面色彩,而著力表現山光山色的色彩變幻:寒潭之水因積水退盡而一片清明;傍晚的山巒因暮靄籠罩而呈紫色。上句設色淡雅,下句設色濃重,在色彩的濃淡對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譽為“寫盡九月之景”。
2.“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賞析:這一句素稱千古絕唱。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渾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鶩自下而上,相映增輝,構成一幅色彩明麗而又上下渾成的絕妙好圖。這兩句在句式上不但上下句相對,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對偶,形成“當句對”的特點。如“落霞”對“孤鶩”,“秋水”對“長天”,這是王勃駢文的一大特點。
3.“層巒聳翠,上出重霄;飛閣流丹,下臨無地。”
僅用十六個字就形容出臺閣建筑的壯麗。“上出重霄”“下臨無地”,用夸張的筆法突出樓之高,水之深。“翠”本是翠綠的琉璃瓦色,這里借指瓦,突出了顏色鮮艷悅目。“飛”字描繪出閣道高聳如鳥之欲飛,“流” 字形容彩畫形貌。
4.“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
賞析:這是全文最富思想意義的警語。古往今來有多少有志之士,面對一切艱難險阻,總能執著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即使在郁郁不得志的逆境當中也不消沉放棄。東漢馬援云:“大丈夫為志,窮當益堅,老當益壯。”王勃在此化用,警示那些“失路之人”不要因年逝和處境困頓而自暴自棄。而王勃此時正懷才不遇,但仍有這般情懷,確實難能可貴。
四.本文的借代和謙辭
1.辨識六處借代用法
(l)棨戟遙臨:棨戟代閻公。 (2)檐帷暫駐:襜帷代車駕,實代宇文氏。
(3)仙人之舊館:代滕王閣。 (4)帝閽:代朝廷。
(5)奉宣室:代入朝做官。
(6)撫凌云而自惜:凌云代司馬相如的賦。因漢武帝曾夸其賦“飄飄有凌云之氣”。
2.了解六個禮貌謙辭
(1)家君作宰,路出名區;童子何知,躬逢勝餞。 家君,稱自己的父親。童子,王勃自稱。全句意思是,家父作交趾縣的縣令,自己因探望父親路過這個有名的地方(指洪州);年幼無知,(卻有幸)參加這場盛大的宴會。
(2)勃,三尺微命,一介書生。 三尺、一介,都是王勃的自稱。古人稱成人為“七尺之軀”,稱不大懂事的小孩兒為“三尺童兒”。“一介”同“一芥”,比喻自己很渺小。微命,指卑微的地位。全句意思是,我是身份卑微、地位低下的一個讀書人。
(3)他日趨庭,叨陪鯉對。趨庭,快步走過庭院,這是表對長輩的恭敬。叨,慚愧的承受,表示自謙。鯉對,指在父輩面前接受教誨。全句意思是,過些時候自己將到父親那里聆聽教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