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躁爽日日躁狠狠躁视频,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丫鬟露出双乳让老爷玩弄,第一次3q大战的经过和结果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高中語文教案 > 高二語文教案 > 孔雀東南飛(并序)(高二上導學)

孔雀東南飛(并序)(高二上導學)

孔雀東南飛(并序)(高二上導學)

孔雀東南飛(并序)

   晨讀課堂

【字詞拓展】

(一)通假字

終老不復取:“取”通“娶”,娶妻。

雖與府吏要:“要”通“邀”,約定。   

(二)古今異義

可憐體無比:可憐,古義可愛,今義為值得憐憫。

槌床便大怒:床,古代是一種坐具,今指供人睡覺用的家具。

便言多令才:令,古義美好,今義命令或使。

否泰如天地:否,古義壞運氣,今義用來表示否定。泰,古義

好運氣,今義指平安,安定。

千萬不復全:千萬,古義是無論如何,今義是再三叮囑。

葉葉相交通:交通,古義連接,今義為各種運輸往來、郵遞通

信工作。

多謝后世人:謝,古義勸告,今義表示感激。

(三)一詞多義

舉:  舉言謂新婦/舉言謂阿妹/舉身赴清池(拿,動詞)

舉動自專由(行動,動詞)

莫令事不舉(辦成功,動詞)

     舉手長勞勞(抬起,動詞)

適: 始適還家門(出嫁,動詞)

處分適兄意(依照,動詞)

  適得府君書(剛才,副詞)

 相: 相見常日稀/六合正相應/黃泉下相見/枝枝相覆蓋/葉

  葉相交通(互相,副詞)

  兒已薄祿相(相貌,名詞)

相登即相許和(代媒人,她)

  會不相從許(代仲卿,你)

  嬉戲莫相忘(代蘭芝,我)

  誓天不相負(代蘭芝,你)

何: 何意致不厚/何敢助婦語/何言復來還(怎么,疑問代詞)

何隱隱何甸甸(音節助詞,無實義)

  作計何不量(為什么,副詞,表疑問)

應: 汝可去應之(答應,動詞)

六合正相應(合適,動詞)

零落應聲落(隨著,動詞)

  以我應他人(許配,動詞)

  為:十七為君婦/君既為府吏/君家婦難為/黃泉共為友(做,作為,成為,動詞,讀wéi)

  為仲卿母所遣(為……所,表被動,讀wèi)

為詩云爾(作,寫,動詞,讀wéi)

非為織作遲(是,動詞,讀wéi)

  阿母為汝求(替,給,介詞,讀wèi)

  始爾未為久(算,算作,動詞,讀wéi)

  慎勿為婦死(為了,連詞,讀wèi)

(四)詞類活用

孔雀東南飛:東南,向東南,方位名詞作狀語。

卿當日勝貴:日,一天天地,名詞作狀語。

交廣市鮭珍:市。買、購進,名詞作動詞。

足以榮汝身:榮,使……榮耀,形容詞的使動用法。

便利此月內:利,以……為最吉利,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作文萬花筒

1.“孔雀東南飛”的悲劇出現幾百年后,一個叫梁山伯的寒

  士,一個叫祝英臺的士家女子,兩情相悅卻有緣無份,演繹

  了一出無奈的“化蝶”——彩虹萬里百花開,蝴蝶雙雙對對

  來,天荒地老心不變,梁山伯與祝英臺。(《梁山伯與祝英

  臺》)

2.在一個叫沈園的地方,一個叫陸游的詩人,娶了一個叫唐

  婉的女子,伉儷相得,琴瑟相和.好一對神仙眷屬。然而,

  這并不遂陸母之意,逼迫夫妻離異。后陸游隨母意而另

  娶,唐婉也易嫁趙士誠。幾年后的一個春日,陸游滿懷郁

  悶踽踽獨游,邂逅唐婉,唐遣人送酒致意,陸游滿懷傷感,

  寫成《釵頭鳳》詞一首,唐婉和之。不久,唐婉抑郁而亡。

  附:《釵頭鳳》

    陸游

    紅酥手,黃滕酒。滿城春色宮墻柳。東風惡,歡情

    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氵邑鮫綃透。桃花落,閑池

    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

3.“兩家求合葬……夜夜達五更”,在劉、焦合葬的墓地,松

  柏、梧桐枝枝葉葉覆蓋相交,鴛鴦在其中雙雙日夕和鳴,通

  宵達旦。這既象征了劉、焦夫婦愛情的不朽,又象征了他

  們永恒的悲憤與控告。由現實的雙雙合葬的形象,到象征

  永恒的愛情與幸福的松柏、鴛鴦的形象,讓人聯想到“在天

  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

  綿無絕期。”(自居易《長恨歌》)

4.《孔雀東南飛》歌詞一首

    演唱屠洪剛

    孔雀東南飛/飛到天涯去不回/千般憐愛萬種柔情相

  思成灰/心碎的時候秋聲格外讓人悲/天若不盡人意我愿

  生死相隨

    孔雀東南飛/飛到天涯去不回/千般憐愛萬種柔情相

思成灰/情深的時候哪種離別不傷悲/這次癡心赴水何時

何地相會

    我愿有情人共飲一江水/紅塵外柔情內有沒有斷腸的

淚/愿有情人共飲一江水/我但求真心以對今生何懼何悔

精彩回放

【課文譯文】

    漢朝末年建安年間,廬江府小吏焦仲卿的妻子劉氏,被

仲卿的母親休棄。本人立誓不嫁,她家里逼她,便投水而死。

仲卿聽到這個消息,自己也吊死在庭院的樹上。當時人憐惜

他們,做了這樣一首詩:

    孔雀翩翩東南飛,長空回翔意低迷。“年方十三能織絹,

十四裁剪學縫衣。十五歲能彈奏箜篌,十六歲知書又識禮。

十七歲時嫁給了你,內心郁郁多孤凄。你是府吏勤職守,奉

公常不回家里。雞鳴我便上織機,夜夜辛苦不休息。三天織

成/五匹_布,婆婆還嫌不麻利。不是織得不麻利,你家做人太

受氣。我既不能盡婦責,徒然留我啥意義。馬上稟告婆婆

去,及早便把我休棄。”

    仲卿聽了妻子訴,上堂便去稟母親:“孩兒命薄難富貴,

幸好娶得好女人。青年結發為夫妻,但愿至死不相離。結合

才得兩三年,美滿姻緣剛開始。媳婦做人沒差錯,何故成娘

眼中刺?”

    母親發怒罵兒子:“我兒未免太窩囊!你妻全不懂規矩,

凡事自行作主張。我早憋了肚子氣,這事哪能由得你!東家

有位賢德女,自名喚作秦羅敷,容貌可愛世無比,為娘設法為

你娶!快將賤貨她休掉,千萬趕出莫留住。”

    兒子恭身忙哀告:“孩兒衷心稟老母,你若休棄這媳婦,

從今到死不再娶!”母親聽罷兒子話,拍床頓足發了怒:“小子

居然無畏懼,竟敢對娘護老婆!我對她已死了心,決不容許

再留住!”

    兒子低頭不吭聲,禮罷起身走回房。妻子面前訴衷腸,

哽咽氣阻語不暢:“我本無心要趕你,母親威迫無法想。你且

暫避回娘家,我也動身回廬江。不久我將回家來,重新接你

決不忘。為此你須暫忍耐,我言務須記心上。”

    媳婦傷心告丈夫:“你也不必再折騰!記得那年冬至邊,

辭親嫁到你家門。做事全聽婆婆命,行動何嘗敢越分?日日

夜夜勤勞作,孤苦伶仃受苦辛。自忖總算無過失,服侍婆婆

報大恩;如今還是遭休棄,何必還講再相迎!我有齊腰繡花

襖,花團錦簇閃光芒;一頂紅羅四方帳,四角相稱吊香囊;房

里箱籠六七十,紅綠絲絳纏停當,各種用品樣樣有,件件放在

箱中央。可嘆人賤物亦賤,不配留贈新妻房。留下供你賞婢

仆,從此相會已無方。留下微物陪隨你,聊表我心永不忘。”

要時雞鳴天亮了,蘭芝起身理梳妝,打點穿條繡夾裙,換上換

下四五趟。

    雙腳穿上絲織鞋,頭上晶瑩玳瑁光。腰間絲帶波光蕩,

珍珠耳墜亮晃晃。十指尖尖如蔥根,朱唇一點口含芳。裊娜

細步動人憐,姿容綽約世無雙。

    上堂恭身別婆婆,只見婆婆氣不消。“媳婦當年作女時,

家在鄉野門庭小;自幼不曾受教訓,難配您家門庭高。耗費

你家厚禮聘,慚愧未能盡婦道。今日拜別回家去,難忘婆婆

獨操勞。”回買又與姑娘別,眼淚如珠滾滾流。“當初奔東姑

娘小,搖搖擺擺扶床走;今日被休離你家,你已和我一般高。

望你細心持家務,照顧婆婆休辭勞。逢時逢節游戲時,莫把

嫂嫂全忘掉。”出門乘車離家去,悲傷難禁淚千行。

    丈夫跨馬走在前,妻子乘車在后頭。車聲馬聲沉甸甸,

兩人相會大道口。仲卿下馬入車中,夫妻低頭共耳語,夫說

“立誓不離你,你且暫時回家去;我今暫赴廬江府,不久便當

仍歸來,對天發誓不相負。”妻子含情回丈夫:“謝你一片好誠

心!你若存心不棄我,望你不久便來迎。你是山間一磐石,

我當依石作蒲葦,石邊蒲葦韌如絲,你似磐石心不移。擔心

我有親兄長,脾氣火暴不講理。怕他不由我做主,細想前途

心猶疑。”舉手告別心憂傷,兩心難舍又難離。

    蘭芝羞怯回娘家,手腳無措沒臉皮。母親驚疑連擊手:

“不料你今獨自回!十三教你學織布,十四教你學裁衣;十五

便能彈箜篌,十六知書識禮儀;十七嫁你出門去,只道和順守

家規。你今何事出差錯,未去接你自歸來?”蘭芝含羞稟老

母:“孩兒實在無過錯。”娘撫親女心傷悲。

    回家不過十多日,縣丞奉命作媒來,說“有縣令三公子,

人才出眾世無對。如今年方十八九,能言善辯又多才。”

    母親回頭告女兒:“這門親事你可依。”女兒未答先含淚:

“孩兒別夫回家時,郎君囑咐有言詞,雙雙立誓不分離。孩兒

今日若背情,只恐此事不相宜。只可謝絕媒人意,且將親事

慢慢提。”

    母親轉身告媒人:“貧家女兒少教訓,被人休棄剛回程,

許配府吏還不行,哪能高攀步一郎君?但愿別處再打聽,我

家不愿許婚姻。”

    媒人剛去來多日,太守又派縣丞來,說道“你家蘭姑娘,

宦家之女身華貴。”又說“知府五公子,人才俊雅未成親。派

我縣丞來做媒,府中主簿來傳信。便說知府大人家,有此公

子來成婚,愿與蘭姑結夫婦,故派媒人求上門。”

    老母謙詞告媒人:“小女與人先有約,為娘不便把婚許。”

    兄長聽娘拒了親,悶悶不樂心中煩,開口便把阿妹訓:

“處事頭腦太不清!開頭只嫁小府吏,如今能嫁好郎君。命

運優劣天地,榮華富貴享不盡。如此佳婿你不嫁,此后還想

嫁何人?”蘭芝沉吟抬頭答;“兄長之言理實明。當年離家嫁

了人,哪知半途回家門。自當信從兄長意,不得去留憑私心!

雖與前夫有誓約,看來相會無緣分。立刻答應這親事,便可

從速結婚姻。”

    媒人起身離座位,連連稱好依尊命。回府稟告知府爺:

“下官奉令作媒人,此行總算有緣分。”知府聽了媒人話,滿面

春風喜在心。翻開歷書選吉日,本月之內好結婚,年庚甲子

都相應。婚期定在三十日,今日廿七已迫切,你去通知女家

人。府中商量快準備,人員奔忙走不停。裝點青雀白鵠船.

龍旗四面繞船身,迎風飄揚柔且輕。迎親金車玉作輪,青驄

寶馬緩緩行,流蘇馬鞍鏤黃金。隨帶聘禮三百萬,青絲穿錢

亮錚錚。各色綢緞三百匹,南國購來山海珍。迎親隨從四五

百,浩浩蕩蕩出郡城。

    母親得訊告蘭芝:“剛才收到府君書,明日接你去成親。

何不趕快備嫁衣,莫使臨時沒頭緒!”蘭芝聞言不吭氣,手持

巾掩口蹄,淚落如雨心凄凄。無奈搬動琉璃榻,移到窗前做

嫁衣。右手拿了刀和尺,左手綾羅將身比。早上縫好繡夾

裙,下午羅多縫整齊。天光昏暗日將暮,悲悲切切出門啼。

    仲卿在府驚聞變,請假直奔外家來。未到門庭二三里,

人也傷悲馬也哀。蘭芝聽到馬聲響,急忙著鞋來相會。滿懷

惆悵遙相望,早知定是情人來。走近伸手拍馬鞍,悲嘆使人

心倍傷:“自從郎君別我后,世事突變難料想。哪知事不從人

愿,你也不能知其詳。我有母親從旁勸,兄長逼迫更難擋。

將我許配給別人,郎君還有啥希望!”

    仲卿傷心責妻子:“祝你結上好姻緣!我是磐石方又厚,

如你所說永不變;你這蒲葦韌多久,說變就變轉眼間。愿你

富貴交好運,我將獨自赴黃泉。”

    蘭芝凄切告仲卿:“不料你會將我怪!你我同樣被逼迫,

你是苦命我不甜。拼著做鬼來相見。立下誓言永不悔!”握手

依依分道去,各自凄凄把家回。可憐活人競死別,此恨綿綿

那可言?心心只想離人世,不愿茍活受熬煎!仲卿別婦回家

門,進屋上堂拜母親:“今日大風寒凜冽,寒風拔樹催枯葉,庭

前蘭草嚴霜結。兒今昏昏命不長,撇下娘親守孤孑。無路可

走出下策,怨天尤人又何必!但愿娘壽比南山,無災無病永

安逸。”

    母親聞言吃一驚,發言不禁淚淋淋:“你是大家名門子,

又是衙門做官人,萬勿為她尋短見,休棄賤婦非薄情!東家

有位賢淑女,城鄉到處羨美名,為娘即刻為你求。包你不久可

成親。”

    仲卿恭身別母親,空房獨自發嘆聲,殉情主意已拿定。

人去房空四下顧,愁云慘霧四壁生。吉日天寒鳥長嘶,新娘

被送入青廬。挨過暮色蒼茫后,又到悄悄人靜時。“今日是

我命終日,魂去尸留莫遲遲!”撩起羅裙脫絲履,聳身一跳入

清池。

    仲卿聽得蘭芝嫁,料知死別非生離。庭前繞樹幾徘徊,

吊上樹枝命歸西。

    男家女家求合葬,雙雙葬在華山旁。墓東蒼松墓西柏,

左右兩面種梧桐。松柏枝枝互覆蓋,梧桐葉葉兩心通。林問

常見雙飛鳥,比翼自呼為鴛鴦,兩鳥昂頭相對啼,徹夜哀鳴到

五更。行人止步不忍聽,寡婦牽愁起彷徨。敬告世上后來

人,吸取教訓切莫忘。

【相關鏈接】

(一)時代風云錄

  .《孔雀東南飛》是我國古代最長的敘事詩,是我國文學史

上現實主義詩歌發展中的重要標志。它最早見于南朝徐陵

編的《玉臺新詠》,題為《古詩為焦仲卿妻作》;《樂府詩集》題

為《焦仲卿妻》。《孔雀東南飛》與北朝的《木蘭辭》并稱“樂府

雙璧”,這首長詩生動地描繪了蘭芝和仲卿的婚姻悲劇,以血

的事實揭露控訴了封建禮教和封建家長制吃人的本質,寄托

了青年男女對不渝的愛情、對幸福婚姻的熱烈向往。

(二)語海拾貝

    五言詩:中國古代詩歌體裁。全篇以五字句構成,最早

產生于漢代民謠和樂府民歌。到了東漢時期的樂府民歌,其

五言形式已臻于成熟,如《陌上桑》、《孔雀東南飛》等。文人

五言詩是在學習民歌的基礎上出現的。東漢末年無名氏的

《占詩十九首》標志著文人五言詩達到最高成就。建安以后,

五言詩創作日趨繁盛。唐代以后,五言詩更為發展,出現了

五言律詩和五言絕句。由于五言詩可以容納更多的詞匯,從

而擴展了詩歌的內容,更靈活細致地抒情和敘事,因此,它逐

步取代了四言詩的正統地位,成為中國古典詩歌的主要形式

之一,唐以前的五言詩遂通稱為“五言古詩”或“五古”。

    乞巧:七月七日乞巧習俗是伴隨著有關牛郎織女的美麗

傳說而形成的。傳說織女的手藝極巧,能織出云彩一般美麗

的天衣。為了使自己也能擁有織女一般的巧手,在少女之間

發展出了“乞巧”的習俗。乞巧用的針分雙眼、五孔、七孔、九

孔之多。七夕晚上,手拿絲線,對著月光穿針,看誰先穿過就

是“得巧”。

    互文:也稱互文見義,是指在意思相對或相關的文句里,

前后兩句詞語互相呼應,互相交錯,意義上互相滲透、互相補

充,使文句更加整齊和諧、更加精煉的一種修辭手法。互文

的一個顯著特點是:上文里含有下文將要出現的詞,下文里

含有上文已經出現的詞。如“秦時明月漢時關”即“秦時漢時

的明月和關”。互文大多由兩個分句組成,也有由一個句子

或幾個分句組成的。這首詩中的“_卜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

十五彈箜篌……”,“東西植松柏,左右種梧桐”都是互文手

法。

    復詞偏義:兩個意義相關或相反的詞,連起來當作一個

單詞使用,實際上只取其中一個詞的意義,另一個詞只作陪

襯。如“危機存亡”中“存亡”偏向于“亡”。這種用法一直沿用

到今天。例如口語中:“有個好歹”(偏在“歹”),“吉兇未卜”

(偏在“兇”)等。《孔》詩中出現很多,應結合上下文進行判斷。

如:“晝夜勤作息”(偏在“作”),“勤心養公姥”(偏在“姥”),我

有親父兄(偏在“兄”)“我有親父母”(偏在“母”),“逼迫有弟

兄”(偏在“兄”),“其日牛馬嘶”(偏在“馬”)。

    聯綿詞:聯綿詞是單純詞的一種,要看成一個整體來理

解。聯綿詞的兩字之間一般有語音上的聯系,或雙聲(前后

兩個字聲母相同),如躊躇;或疊韻(兩個字的韻部相同),如

彷徨。這首詩聯綿詞較多,如“伶俜”、“窈窕”、“徘徊”、“躑躅”

等。

【重點剖析】

(一)雙線并行,交遞推進

  。一條線索是:以封建家長壓迫與青年男女的反抗為主要

矛盾,展示雙方的斗爭,這是主線。在這條線索中,矛盾的兩

方面屢次交鋒,斗爭的波瀾跌宕起伏,逐層推進,直至焦劉以

死抗爭,進入悲劇沖突的高潮,從而突出了中心思想的一個

方面:揭露了封建禮教、封建家長制吃人的罪惡。

    一條線索是劉蘭芝、焦仲卿生死不渝的愛情。劉、焦在

封建禮教、封建家長制的淫威下,雙雙“殉情”,深刻地表達了

中心思想的另一面:反映我國古代人民爭取婚姻自主的強烈

愿望和反抗精神。

    《孔雀東南飛》這首詩情節曲折,波瀾起伏而又非常緊

湊,節奏有張有弛。兩條線索雖是并行,又交替推進:焦、劉

愛情愈是真摯、深厚,也就愈暴露了封建家長制的專橫、無

理;反之,封建家長愈是橫蠻無理,也就愈顯示出他們愛情的

深摯珍貴。把有價值的東西徹底毀滅給人看,悲劇氣氛更

濃。

(二)人物形象及其意義

    作品以細膩筆觸成功地塑造了劉蘭芝的形象,她聰明美

麗、知書識禮、勤勞善良而又忠于愛情,決不屈服于惡勢力。

    “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

從十三到十六歲,用了幾個數字構成了語言的層遞之美,像

階梯一樣一級一級地上去,這四年中蘭芝學了織布、裁衣、彈

箜篌,也學了讀經書和禮儀幾方面的知識、能力和技巧。這

是屬于縱向的鋪陳,強調蘭芝聰明、能干,多才多藝,很有教

養。照理說這個媳婦本無可指責,只是婆婆實在太挑剔。蘭

芝的一番傾訴,出語直率,一下子將矛盾沖突和盤托出,蘭芝

外柔內剛的性格凸現出來。

  “雞鳴外欲曙”一節補足了對女主人公美麗外貌的描寫。

作者用了大量華麗的詞藻來描寫蘭芝的裝束,不僅是為了表

現她容貌的楚楚動人,而且也是借上路前的嚴妝來掩飾她內

心空虛和慌亂,表現她秉性的要強。“事事四五通”這一異乎

尋常的動作更是精當地刻畫了她欲去而又不忍遽去的復雜

心理。在封建社會,女人被遣回家,原是極傷心和極不光彩

的事,劉蘭芝沒有呼天搶地,倒是像人逢喜事一樣刻意打扮

一番,要像當年迎親進入焦家一樣盛裝,足見其堅毅剛強,冷

靜鎮定。

  蘭芝對焦母和小姑的告別話語情味完全不同。對焦母

講話,表面自責,其實是反唇相譏。語氣軟中帶硬,態度不卑

不亢,內心滿懷凄苦,但決不落下一滴淚水。對小姑的一番

話,語氣親切,淚落漣漣,流露至情,顯示了性格中善良重情

的一面。

  “交語速裝束,絡繹如浮云……郁郁登郡門”是對太守家

迎親氣派的夸張。熱鬧非凡喜慶的場面,反襯了蘭芝內心的

凄苦,同時與蘭芝仲卿訣別時的清冷凄涼相對照,突出了蘭

芝不慕權勢,忠于愛情的品格。

  “‘我命絕今日,魂去尸長流’!攬裙脫絲履,舉身赴清

池。”蘭芝經歷了生離死別的悲痛,死得從容而堅決。

  焦仲卿雖較為軟弱,在母親的淫威下無力救助被休棄的

蘭芝,但他同樣忠于愛情,在斗爭中逐漸堅強起來,終于殉情

而死,用生命保證了對愛情的忠貞,向封建勢力進行了強烈

抗議。

  向焦母求情時,仲卿言詞懇切,希望以夫妻倆的情篤意

切來說服母親。溫順中帶有倔強,表示與蘭芝永不分離的決

心:“結發同枕席,黃泉共為友。”

  在焦母的淫威下,仲卿表示了他堅定的信念:“今若遣此

婦,終老不復取!”仍未改變初衷,對幸福生活還存一線希望:

“不久當歸還,還必相迎取。”

  調停不成,只得走上一條萬般無奈而又委曲求全的路,

抱著幻想,請蘭芝回家暫時緩和一下,再慢慢找機會迎歸。

這種想法,的確也符合他忠厚的性格。在送別蘭芝的途中,

仲卿還是信誓旦旦:“不久當還歸,誓天不相負!”

  在得知蘭芝改嫁的消息后,一線希望已絕,他毅然表示:

“吾獨向黃泉!”

  蘭芝的死訊傳來,活著又有什么意義?他終于戰勝禮教

的束縛和性格的懦弱,以死抗爭,“自掛東南枝”,實現了人格

的升華。可見,焦仲卿一直追求著幸福的愛情生活。

    焦母對兒子軟硬兼施。當仲卿提出異議時,她便槌床大

怒,以家長的專制作了獨裁:“吾已失恩義,會不相從許。”焦

母暴戾、專橫的嘴臉在簡短的言語中便得到充分表現。

    蘭芝的阿兄惟恐高攀不上權貴,既是威逼,又是利誘。

“作計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

榮汝身”等語,活畫出了一幅勢利小人的嘴臉。

    《孔雀東南飛》的重大思想價值在于:它在中國封建社會

的早期,就形象地用劉蘭芝、焦仲卿兩人殉情而死的家庭悲

劇,深刻揭露了封建禮教的吃人本質,熱情歌頌了劉蘭芝、焦

仲卿夫婦忠于愛情、反抗壓迫的叛逆精神,寄托了人民群眾

對愛情婚姻自由的熱烈向往。

(三)對人物形象及主題的其他觀點

    關于劉蘭芝。如果說劉蘭芝是一個反抗者的形象,那

么,她反抗的是什么?有哪些具體表現?如果說是反抗封建

禮教,那么,封建禮教的概念怎樣界定?詩里反抗的主要是

哪些方面?對婦女權益的侵害乃至精神、肉體的摧殘?焦家

摧殘她,“心中常苦悲”,可她還要留在焦家。試問這是反抗,

還是殉葬?既然是被焦家休掉了,且焦家“婦難為”,那么,“窈

窕世無雙”的縣令五郎,與“嬌逸未有婚”的郡守公子,為什么

不可以考慮?為什么不有效利用自己的權力,反而自覺自愿

地帶上“從一而終”的枷鎖,難道這就是她的反抗么?在本質

上恐怕有點兒祥林嫂拒絕賀老六之嫌,實不足稱道,只暴露

了自身的幼稚、愚昧,沒有自我。雖有種悲壯美,但在讀者心

里實在掀不起什么風浪,雖有人慕其名而專一拜讀,至多不

過“一齊流下那停在眼角上的眼淚,嘆息一番,滿足的去了,

一面還紛紛的評論著。”(魯迅《祝福》)這正是劉蘭芝最可悲

的一面!

    我們只能說蘭芝的反抗是可愛的、可貴的。但不可以認

為她是明智的,也不可以頌揚她那縱身一躍的偉大,更不可

以盲目效仿對號入坐!(李振明語),

    關于焦仲卿。無論如何,焦仲卿對愛情是忠貞的,對封

建倫理道德的反抗是徹底的。只是在面臨愛情與孝道的沖

突時,有時顯得無能為力。而這也正表現了仲卿善良與無

奈:一方是自己鐘愛的妻子;一方是自己敬愛的母親,這種取

舍實在太難。我們無理由去挑剔他,更無理由去責怪他。有

人說他反抗不徹底,這實是一種誤解。多年以來,蘭芝一直

忍辱負重,而仲卿又何嘗不是在夾縫中求生活,其中的酸苦,

比起蘭芝來有過之而無不及。蘭芝尚有可傾訴對象,而仲卿

呢?他向誰去訴苦?他向誰去叫屈?如果蘭芝的遭遇是令

人同情的,那么仲卿的作為則更令人嘆惋不已。仲卿最終選

擇了殉情,他走出了“不孝有三,無后為大”的傳統倫理,自縊

于庭樹,兌現了自己生前誓言,這又需要何等的勇氣?應該

說,仲卿和蘭芝一樣,骨子里是充滿著一種反叛精神的。(王

永剛語)

    關于主題思想。我們并不排除禮教、等級制是造成悲劇

的原因,但它還遠不是悲劇產生的根本原因。焦劉悲劇的內

部原因首先來自焦母。這里,我們不能簡單地將焦母分析為

“封建禮教的代表人物”。據弗洛依德精神心理分析,焦母早

  年丈夫去世(文中未出現焦父),與獨生兒相依為命,把全部

  的愛傾注在兒子身上,其情感十分復雜。其中有博大無私的

  母愛,亦有許多“戀子情節”。兒子結婚后,移愛于媳婦l焦母

  郁悶不平,難以排遣,于是對一個多才多義、勤勞善良、能干

  賢惠的媳婦百般挑剔,這種情感的錯位,是悲劇產生的重要

  原因之一。

    悲劇產生的最根本也是最直接的原因是來自焦劉二人

  本身的性格錯位。焦仲卿,堂堂須眉男兒,顯得極為柔弱,劉

  蘭芝,柔弱女子,卻顯得剛毅果斷,毅然決然。我們先撇開波

  瀾起伏跌宕多姿的內容不談,只看頭尾數句,即可明其端倪。

  “孔雀東南飛”,暗示劉蘭芝干脆果決的性格特征;“五里一徘

  徊”,暗示焦仲卿優柔寡斷、猶疑懦弱的性格特征。即便是殉

  情而死,也表現了兩人性格的不同。劉蘭芝死得多么豪爽、

  果決,毫不拖泥帶水l焦仲卿眷戀、不舍。猶豫軟弱。試想,若

  男強女弱,母親逼迫時,媳婦不敢正面頂撞,丈夫挺身而出,

  撐出一片天地,其母又奈她何?若兩者皆柔弱,聽從母命,各

  安本分,受命離婚,另娶另嫁,相安無事,天下太平。若兩人

  均剛強,母命難從,一走了之,未嘗不可。事情剛好相反,性

  格錯位,釀成悲劇。(摘自《語文教學與研究》作者安德義)

  精品賞析

    飲馬長城窟行

    漢樂府民歌

    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①。遠道不可思,宿昔夢見之②。

    夢見在我傍,忽覺在他鄉。他鄉各異縣,展轉不相見。③。

    枯桑知天風,海水知天寒④。入門各自媚,誰肯相為

  言⑤。!

    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⑥。呼兒烹鯉魚⑦,中有尺素書⑧。

    長跪讀素書。⑨,書中競何如?上言加餐食,下言長相憶⑩。

  注釋:

  (1)綿綿:延續不斷,形容草,也形容對遠方人的相思。

  (2)宿昔:指昨夜。

  (3)展轉:亦作“輾轉”,不定。這里是說在他鄉作客的人行蹤

    無定。“展轉”又是形容不能安眠之詞。如將這一句解釋

    為指思婦而言,也通,就是說她醒后翻來覆去不能再入

    夢。(4)枯桑:落了葉的桑樹。這兩句是說枯桑雖然沒有葉,仍然

    感到風吹,海水雖然不結冰,仍然感到天冷。比喻那遠方

    的人縱然感情淡薄也應該知道我的孤凄、我的想念。(5)媚:愛。言:問訊。這二句是把遠人沒有音信歸咎于別人

    不肯代為傳送。(6)雙鯉魚:指藏書信的函,就是刻成鯉魚形的兩塊木板,~

    底一蓋,把書信夾在里面。一說將上面寫著書信的絹結

    成魚形。(7)烹:煮。假魚本不能煮,詩人為了造語生動故意將打開書

  函說成烹魚。(8)尺素:素是生絹,古人用絹寫信。(9)長跪:伸直了腰跪著,古人席地而坐,坐時兩膝著地,臀部

    壓在腳后跟上。跪時將腰伸直,上身就顯得長些,所以稱

    為“長跪”。(10)末二句“上”、“下”指書信的前部與后部。賞析:

    這是一首閨婦思夫的詩。

    前一節寫閨婦因丈夫久出未歸,日夜懷念的孤凄之情。

    開頭的綿綿青草,義含雙關,由看到連綿不斷的青青春草,而引發對征人的纏綿不斷的情思。接下來卻是“遠道不可思”。這“不可思”是無可奈何的反語,是說征人輾轉遠方,想也白想,只好在夢中相見I岡0剛還覺得他在我身邊。一覺醒來,原來是南柯一夢。于是又回到相思難見上,于是抒情主人公的思緒又飄忽起來。“枯桑知天風,海水知天寒”,枯桑雖然沒有葉,仍然感到風吹,海水雖然不結冰,仍然感到天冷。那遠方的人縱然感情淡薄也應該知道我的孤凄、我的想念呀!“入門各自媚,誰肯相為言”,別人回到家里,只顧自己一家人親親熱熱,可又有誰肯來代為送信安慰我一聲?幾個轉折,情思恍惚,充分寫出了懷人之情的纏綿殷切。

    詩的下一節寫閨婦接讀丈夫來信時的驚喜情狀。

    詩中所寫他家有人歸來和自己接到“雙鯉魚”、“中有尺素書”的情節,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一種極度思念時產生的臆想。剖魚見書,似覺神奇;而征夫投書,卻是極合情理的事。作者把二者糅合在一起,虛實難辨,頗具神韻。詩的結尾,言有盡而意無窮。日思夜想終于收到來信,“上言加餐食,下言長相憶”,信里先說的是希望妻子保重,后又說他在外對妻子十分想念,就是沒有一個字提到歸期。歸期茫茫,語氣又近于永訣,這意味著什么呢?這大概是寄信人不忍明言,讀信人也不敢揣想的。

    白頭吟

    漢樂府民歌   

    皚如山上雪,皎若云間月①。聞君有兩意②,故采相決絕③。

    今日斗酒會,明旦溝水頭④。躞蹀御溝上,溝水東西流⑤。

    凄凄復凄凄,嫁娶不須啼⑥。愿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

    竹竿何裊裊⑦,魚尾何蓰蓰。⑧。男兒重意氣,何用錢刀為⑨。注釋:(1)皚、皎:都是白。(2)兩意:就是二心(和下文“一心”相對),指情感發生變化。(3)決:別。(4)斗:盛酒的器具。這兩句是說今天置酒作最后的聚會,明

  早溝邊分手。(5)躞蹀:行走的樣子。御溝:流經御苑或環繞宮墻的溝。東

    西流,即東流。“東西”是偏義復詞,這里偏用東字的意

    義。以上二旬是設想別后在溝邊獨行,過去的愛情生活

    將如溝水東流,一去不返。(6)這句話連下兩句是說,嫁女無需啼哭,只要嫁得“一心

    人”,白頭到老,別和我一樣,那就好了。(7)竹竿:指釣竿。裊裊:動搖的樣子。(8)蓰蓰:形容魚尾像濡濕的羽毛。在中國歌謠里,釣魚是男

    女求偶的象征隱語。這里用隱語表示男女相愛的幸福。(9)意氣:這里指感情、恩義。錢刀:古時的錢有鑄成馬刀形

    的,叫做刀錢,所以錢又稱為“錢刀”。賞析:

    這是寫一個被遺棄的女子,向她的情人表示決絕的詩。詩中女子愛情的純真和品德的高潔,有如高山白雪、云間皎月。她處事果斷、大膽潑辣,容不得半點卑污,一旦“聞君有兩意”,即“故來相決絕”。干脆利落,氣勢逼人。她對理想的婚姻有著深刻的見解,“愿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男兒重意氣,何用錢刀為。”重情輕利,顯示出有主見、有頭腦的思想性格。全詩回環交錯,如斷又續。這種脈絡,既真實地刻畫了女主人公煩亂的心緒,也顯示了她思想的冷靜。

同齡心語

    我看焦仲卿

    徐嫻 

    《孔雀東南飛》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敘事長詩。它以生動的筆法.講述了一個凄美麗又動人的愛情故事,塑造出了三個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

    就故事的整體而言,悲劇是由這個吃人的封建社會造成的。但就事情的發展來看,我認為焦仲卿本人也是這個悲劇的制造者之~。    .

    首先,焦仲卿這個人比較呆板。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迂”。當他得知婆媳不和后,便去和母親講理,質問母親“何意致不厚”,這無疑給本來已經冒火的焦母又潑上了一勺油。在他得知母親要給他重娶新人后,他沒有動腦子想一想,使用緩兵之計穩住母親,而是間接地威脅母親:“終老不復取。”試想一下,對于封建家長,尤其是專橫的焦母來說,兒子如此對待她,真是“大不敬”。因而,焦仲卿的堅定的決心非但不能挽回母親的心意,反面加速了事情的惡化。

    其次,焦仲卿是一個不能承擔責任的人。在“堂上啟阿母”后,他“舉言謂新婦”:“我自不驅卿,逼迫有阿母”。不能夠承擔一點責任,不能調節母親與妻子之間的關系,不能更多地關心家庭。這就更導致了婆媳間感情的惡化。

    其三,焦仲卿不能為他人著想。他生在那個年代,可也知道把妻子送回家是什么意思,更何況劉蘭芝已對他說:“我有親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懷。”他還是堅持將妻子送回了本不應該再回的家中,不管世人對其妻子有何評價,妻子名譽是否受損等等后果。

    其四,焦仲卿心量狹小,辦事拖拉,沒有大丈夫氣概。在劉蘭芝回家的幾天后,不去接蘭芝,可當他聽說蘭芝要嫁人后,便急匆匆地趕來了。蘭芝向他講述了事情的原委,可他非但不表示同情或關心,只是酸溜溜地說:“賀卿得高遷”、“蒲葦一時紉,便作旦夕間。”還發誓道:“卿當日勝貴,吾獨向黃泉!”在自己的目的不能達到后,便用死來威脅蘭芝。他這

種愛是渺小的,狹隘的。他如果真的愛蘭芝,就應該為蘭芝著想,而不是用這種話來刺激她。曾經看到這樣一句話,“愛一個人就要讓他幸福”。可是,焦仲卿的這種愛具有強烈的個人占有欲,也正體現了他不會為他人著想的性格特點。因此,他的愛是狹隘的,也是他人格上的缺陷。

    因此,我想,這幕悲劇,有很大成分是由焦仲卿導演的。雖然他無意參與,可他的性格使他做出了一些不該做的,像催化劑那樣加速事情惡化的事。若他能夠“巧言令色”或具有普希金的“但愿上帝保佑你,另一個也會像我一樣愛你”的博大胸襟,事情可能又是另一個結局了。

 

孔雀東南飛(并序)(高二上導學) 相關內容:
  • 孔雀東南飛

    孔雀東南飛[ 設計依據與教學目標 ]《語文課程標準》在“閱讀與鑒賞”中明確指出:“學習中國古代優秀作品,體會其中蘊涵的中華民族精神,為形成一定的傳統文化底蘊奠定基礎。...

  • 18.《孔雀東南飛》

    一、教學目的 1.把握這首詩故事情節的發展過程,通過人物對話分析理解男女主人公的真摯感情。 2.從詩歌的寫作時代和作品反映的時代把握作品的深刻思想內容,理解作品的浪漫主義色彩。...

  • 孔雀東南飛

    【教學設想】 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改革,要求構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理論體系,我認為語文教學應該立體化,就是課內課外相連通,書內書外相交融,立體化,多元式,大語文。...

  • 《孔雀東南飛》

    一、教學目的: 1、學習敘事詩通過塑造人物形象來表現主題思想。 2、了解封建家長制度和封建禮教摧殘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惡。 3、了解偏義復詞、古今字的特點,掌握“相”、“自”、“見”在不同語境里的用法。...

  • 《孔雀東南飛》

    教學目標: 一、理清故事線索,把握人物性格特點。 二、加深理解賦、比、興和浪漫主義手法在抒情上的藝術效果。 三、落實實詞,側重于一詞多義、偏義復詞、古今異義。...

  • 《孔雀東南飛》(探究式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1、 基礎知識(如通假字、古今異義、偏義復詞等)2、 人物形象(著重把握劉蘭芝的形象性格)3、 焦、劉愛情悲劇的原因(二人的死亡原因)教學難點:讓學生參與到焦、劉命案的追蹤調查中,結合案情分析讓學生探索焦、劉二人的死...

  • 孔雀東南飛 (并序)

  • 7孔雀東南飛(并序)

    漢末建安中,廬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劉氏,為仲卿母所遣,自逝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聞之,亦自縊于庭樹。時人傷之,為詩云爾。 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

  • 孔雀東南飛(并序)

    教學目的1.認識漢樂府民歌主要繼承了《詩經》的現實主義傳統;兩漢及魏晉南北朝是古代詩歌發展史上重要階段。認識本詩在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2.學習本詩通過人物對話及在尖銳的矛盾沖突和曲折的情節發展中塑造人物的特點。...

  • 《孔雀東南飛》(粵教版)..

    小黛一、教學目的1.把握這首詩故事情節的發展過程,通過人物對話分析理解男女主人公的真摯感情。2.從詩歌的寫作時代和作品反映的時代把握作品的深刻思想內容,理解作品的浪漫主義色彩。...

  • 孔雀東南飛(并序).

    ●教學目標一、知識和能力1.強化誦讀,加強積累,背誦精彩章節。2.理解鋪陳、排比、起興手法及其藝術性。3.欣賞矛盾沖突和曲折情節,欣賞人物對話和人物形象。二、過程和方法誦讀、感悟,理解、鑒賞,熟讀成誦。...

  • 孔雀東南飛

    一、導入 封建家長制是扼殺青年男女愛情自由、婚姻自由的一把利刃,婚姻完全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更可恨的是婚后公婆或者丈夫稍有不滿,就可以憑一紙修書將女子趕回家。這樣的悲劇在古代不足為奇。...

  • 孔雀東南飛(并序)

    教學設計示例第一課時 教學重點 初步讀懂全詩,理清脈絡,掌握故事情節。 教學難點 幾個文言詞語的理解和掌握。 教學過程 導語 (由復習《詩經》和《離騷》開始)我們學習過了《詩經》三首和《離騷》的節選,在這兩課的學習中,我們了解到...

  • 孔雀東南飛(并序)

    教學設計示例第一課時 教學重點 初步讀懂全詩,理清脈絡,掌握故事情節。 教學難點 幾個文言詞語的理解和掌握。 教學過程 導語 (由復習《詩經》和《離騷》開始)我們學習過了《詩經》三首和《離騷》的節選,在這兩課的學習中,我們了解到...

  • 孔雀東南飛(網友來稿)

    許曉梅第一課時教學要點整體感知課文,把握情節和人物要點,從語言角度初步鑒賞古詩詞的語言藝術。教學步驟一、導入:初中我們學習過南北朝時期的樂府民歌《木蘭詩》。...

  • 高二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恭城| 永川市| 兴仁县| 磐安县| 仁寿县| 米泉市| 涿州市| 西丰县| 高密市| 武隆县| 鄯善县| 准格尔旗| 霍邱县| 大竹县| 伊宁市| 德格县| 广南县| 正宁县| 县级市| 定南县| 盱眙县| 绥江县| 澄江县| 通渭县| 双鸭山市| 察雅县| 伊川县| 大竹县| 神农架林区| 南宫市| 朝阳区| 东乡族自治县| 双桥区| 通城县| 井冈山市| 宁德市| 台南县| 旬阳县| 开封县| 台安县| 莎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