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脊軒志
教學目標 :⒈學習作者選取生活瑣事、平常景物表現人物的音容笑貌,以樸素簡潔的語言寄托對故居親人的眷戀深情。⒉細節描寫刻畫人物。 教學時數:1教學過程 :一、導入 新課二、解題⒈介紹作者和“唐宋派”⒉介紹“項脊軒”“項脊軒”是作者的書齋名,“項脊”是作者九世祖道隆所居之所,作者把自己的書齋題為“項脊軒”既含有懷宗追遠之意,又有表示書齋狹小之意。⒊介紹文體“志”“志”就是“記”的意思,是古代記敘事物、抒發感情的一種文體。三、整體感知⒈朗讀課文,質疑解難⒉知識點歸納⒊編寫結構提綱明確:第一部分(1~4節):主體(18歲作) 第二部分(5~6節):補記(35歲左右作)⒋思考:貫穿本文的情感線索是什么?用原文中的一句話回答。明確:“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承上啟下四、具體分析 ㈠析“可喜”⒈作者寫了哪些“可喜”之事?明確: 變化之可喜(煥然一新)喜〈 獨處之可喜(悠然寂靜)景色之可喜(姍姍可愛)⒉作者是怎樣描寫項脊軒前后變化的?明確: 狹小 明亮 破舊←-前―修葺-后-→幽雅 陰暗 安靜※本節既然是寫“可喜”之事,為什么要寫項脊軒的“舊”呢? 明確:渲染衰敗、陰冷的凄清氛圍,為寫“可喜”作反襯,說明作者對它懷有深摯的眷戀之情。⒊這一節的景色描寫極富詩情畫意,請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這幅畫面,并體會:作者為什么這樣渲染項脊軒的清幽境界?明確:①蘭竹相映,月白風清,桂影斑駁,小鳥時鳴; ②表現了作者的幽靜、恬適和鄙棄世俗、甘于清貧自守的情操;也抒寫了作者對百年老屋的特殊感情。⒋齊讀、小結緊扣題目,落筆即寫項脊軒。作者自我欣賞、自我陶醉,主客觀互相融合,造成一種藝術的氣氛與意境,但作者著意處并不在此,寫“喜”是為了映帶下文,更好的寫“悲”。㈡析“可悲”⒈作者寫了哪些“可悲”之事?主要運用什么寫法?明確: 諸父異爨 母親早逝悲〈 祖母厚望 〉細節(白描)妻逝無聊⒉明·王錫爵在《歸公墓志銘》中評歸有光的文章:“所為抒寫懷抱之文,溫潤典麗,如清廟之瑟,一唱三嘆。無意于感人,而歡愉慘惻之思,溢于言語之外”。含而不露,以情動人,用生動的細節描寫來感動讀者,正是這篇文章的最主要的特色。請結合課文說一說自己對哪些細節描寫體會最深。明確:人物 | 細節描寫 | 人物特點 | 作者感情 |
諸父 | 東犬西吠…雞棲與庭 | 兄弟隔膜天倫不再 | 家道敗落無限感慨 |
母親 | 叩門扉曰 | 關懷愛撫 | 母愛難忘【“余泣”】 |
祖母 | 闔門持笏 | 關懷憐愛期待 | 遺教難忘【“長號不自禁”】 |
妻子 | 問古事∕學書 | 快樂真摯 | 恩愛難忘【“室壞不修”∕“亭亭如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