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的街市
目的要求
一、體會這首詩聯想和想象的表現作用,培養聯想和想象的能力。
二、理解詩中表現的追求光明和理想的思想感情。
三、學習朗讀,培養詩歌愛好。
要點難點
一、聯想和想象的作用。
二、聯想力和想象力的訓練。
三、有感情地背誦全詩。
寫作背景
1921年和1922年這兩年中,郭沫若三次回國。這時,“五四”運動高潮已過,中國正處于北洋軍閥混戰時期。面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那“冷酷如鐵!黑暗如漆!腥穢如血!”的黑暗現實,郭沫若感到極大的憤怒。他在這一時期創作的詩集《星空》表達了這一思想感情。例如:他在《仰望》中寫道:“污濁的上海市頭,干凈的存在,只有那青青的天海!”《黃海中的哀歌》中寫道:“浪又濁,漩又深,味又咸,臭又腥,險惡的風流,沒有一刻的寧靜,滔滔的濁浪,早已染透了我的深心。我要幾時候,才能恢復得我的清明喲!”他在“五四”高潮時期對祖國的憧憬徒然歸于破滅,詩人的一度興奮激動陷入了苦悶感傷,但他并沒有悲觀失望,依然不倦的探索和追求。他在《星空》集的《獻詩》中寫道:“啊,閃爍不定的星辰!你們有的是鮮紅的血痕,有的是凈朗的淚晶——在你們那可憐的幽光之中,含蓄了多少深沉的苦悶!”就是這個時期,1921年10月24日,作者寫下了,這首詩第一次發表在1922年《創造》季刊第一卷第一期上,后來收入《星空》集中。
作者簡介
郭沫若(1892—1978) 中國現代杰出的作家、詩人、歷史學家、劇作家、考古學家、古文字學家、著名的社會活動家。四川樂山人。1914年赴日本留學。1918年開始新詩創作。1921年,出版第一部詩集《女神》,并與郁達夫、成仿吾等組織“創造社”。1914至1923年,郭沫若先后在東京第一高等學校預科、岡山第六高等學校、九州帝國大學醫科學習。初到日本時,異國生活中所受的民族歧視,個人婚事的失意,使郭沫若陷于消沉苦悶之中。他因此讀《王文成公全書》,深受王陽明主觀唯心主義哲學的影響。同時,王陽明學說又把他導引到老莊哲學、孔子哲學和印度哲學。此時郭沫若接觸了印度詩人泰戈爾的詩,感受到清新恬淡的風味,由泰戈爾進而接觸印度古詩人伽畢爾。后來他又喜歡德國詩人海涅、歌德,由歌德又導引到荷蘭哲學家斯賓諾莎的著作,“對于泛神論和思想感受著莫大的牽引”(《我的作詩的經過》)。“五四”時期,他還喜歡過康德、尼采,并接受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學說和廚川白村的文藝理論,以及當時頗流行的新羅曼派和德國新起的表現派的影響。中外諸家的多種影響,使郭沫若前期思想呈現出異常復雜的情況。1924年以后,接受馬克思主義思想,并倡導革命文學。1926年參加北伐戰爭,任國民革命軍總政治部副主任。1927年,蔣介石公開叛變革命前夕,他寫了《請看今日之蔣介石》,在人民群眾中產生重大影響。同年,參加南昌起義,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28年旅居日本,抗戰開始,回到中國,從事抗日救亡運動。這一時期他所著的《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等歷史劇及大量詩文,深刻揭露了國民黨反動派的賣國投降政策,激勵了革命人民的斗志。1944年發表《甲申三百年祭》,總結了李自成領導的明末農民起義失敗的歷史經驗,當時被定為中共整風學習文件。1949年北平解放后,被選為全國文聯主席。繼續進行文藝創作,發表了《蔡文姬》等歷史劇作。他長期擔負科學文化教育事業的組織領導工作,對發展中國科學文化教育事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學識淵博,才華橫溢,是繼魯迅之后中國文化戰線上又一面光輝旗幟。1978年6月12日病逝于北京。
段落大意
全詩分三段:
1.第一節,從地上的街燈寫到天上的明星。
2.第二節寫。
3.三、四兩節,由進而想象天上的生活。
主題思想
本詩通過天街美好生活的描繪,表現了對黑暗現實的痛恨,對理想生活的向往,激發人們為實現這一理想而奮斗。
因為作者正是痛恨黑暗現實,才覺得美好的世界只有在天上,才想象是怎樣的美好,在這樣的想象中寄托了自己的理想,告訴人們理想的世界應該是怎樣的,其目的在于激發人們為實現這一理想而奮斗。這首詩使那個時代的讀者很自然的通過對比認識現實的黑暗,激起對理想的向往并為之而奮斗。
寫作特點
聯想的自然,想象的豐富,意境的美妙,語言的優美,是這首詩的特色。
這首詩運用了聯想和想象的手法勾畫出美好的意境。所謂聯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過程,如由明亮的街燈聯想到無數的明星。所謂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礎上創造出新形象的過程。如美麗屬于想象,由街市再想到人,想象牛郎織女怎樣過著自由自在美好的生活,更是進一步的想象。這樣,作者從人間寫到天上,創造出一個充滿幻想,充滿詩情畫意的美妙意境。詩歌語言的精練優美也是一特點。
街燈與星星都遠遠地在夜色中放明,視覺感受極相近似,詩人由此落筆,把地上天上融成一片,進而放縱想象于星空,十分自然;第二節用輕巧的筆觸略加點染,幻想出天上世界美妙而朦朧的背影,第三節推出人物,想象更為具體、真切;第四節寫流星,這一飛馳蒼穹的光點,使全詩境界頓顯活躍。詩人象是采用了我國繪畫中層層皺染的傳統技法,使畫面越來越清晰,幻景越來越動人。結尾一句“那怕是他們提著燈籠在走”,給讀者一幅歷歷可見的牛郎織女游樂圖。詩收束了。但星際人物出游的景象還在繼續,顯得余韻悠然。
全詩語言樸素,用詞準確,恰當地表現了天街生活的情景,意境深遠。
在描寫天街生活時,作者只寫了牛郎織女“騎著牛兒來往”于“淺淺的”天河兩岸,最后也只寫了他們“提著燈籠在走”。內容和語言都很樸素,沒有華麗的詞句,沒有過多的描寫,卻刻畫了一幅淳樸和平的生活圖景。正因為如此,這首詩才給讀者留下了難忘的印象,同時又給人以想象的余地。
詩的第一節,作者用了兩組詞來表現明星和街燈。寫街燈用了“明”和“點”;寫明星用了“閃”和“現”。因為街燈是在黑暗中亮起來的,是人們使它亮起來的,所以用“點”表現它的出現;而星星本來就存在的,只不過隨著夜色的加濃而越來越明顯,因此用了“現”來表現它的出現。又因為街燈亮了之后,不再發生明顯變化,因此用“明”來表現它的狀況,而星星卻不停地閃爍著,所以用“閃”來表現它的狀況。雖然是幾個常用詞,但用得恰當、準確。
此外,詩中多次用了“想”、“看”等動詞,準確地表現了作者思想活動情況,使全詩內容清楚,層次分明。
郭沫若同志是有名的用字推敲大師。這首詩同樣具備這個特點。試舉幾例:第一節中的‘閃著明星’和‘點著街燈’中的‘閃’和‘點’字,學生在背誦時很容易弄錯。仔細一講這兩個字的特點,學生就再不會弄錯了。用‘閃’字把明星一眨一眨的象人眨眼睛一樣的特點寫了出來;用‘點’字把人們用火柴棒將燈燃亮的特點寫了出來——中國歷代的燈都是用油或氣,而油或氣總要有火‘點’才燃。后來雖然引進了電燈,這個‘點’字卻仍沒丟掉。‘閃’的是‘星’,‘點’的是‘燈’。詩中最巧的是一個‘朵’字。一般說,星的量詞‘顆’。這里為何用了‘朵’呢?因為流星是星際間分布的一些固體塵粒,它們飛進大氣層,跟大氣發生摩擦發熱爆裂而發光。由一固體爆裂成許多小顆粒,形成了上小下大的喇叭花狀,象花,自然就可以用‘朵’來形容了。這就寫出了流星的特征,用一個‘朵’字給流星描了一幅畫。我想,這樣的講解對學生掌握詩的內容和啟發學生仔細觀察事物特征是有好處的。
作業 練習
一、下列黑體字注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
燈籠 閑游 物品 陳列 縹緲 流星
A.lóng yióu wù liè miǎo lióu
B.lǒng yóu wù liè mǎo liú
C.lǒng yoú ù lèi mǐao líu
D.lóng yóu wù liè miǎo liú
二、選擇同音字組詞。
1.A.珍 B.真 C.貞 D.針
(1)堅( )不屈 (2)( )奇 (3)( )才實學
(4)如坐( )氈 (5)( )潔 (6)如數家( )
2.A.接 B.街 C.階 D.皆 E.揭
(1)啼笑( )非 (2)( )段 (3)( )頭巷尾
(4)交頭( )耳 (5)( )曉 (6)草木( )兵
3.A.嫻 B.閑 C.銜 D.賢 E.嫌
(1)負屈( )冤 (2)( )棄 (3)任人唯( )
(4)游手好( ) (5)( )靜 (6)( )情逸致
4.A.游 B.尤 C.猶 D.由 E.郵
(1)記憶( )新 (2)( )資 (3)怨天( )人
(4)( )刃有余 (5)( )衷 (6)聽天( )命
5.A.謙 B.牽 C.簽 D.千 E.遷
(1)事過境( ) (2)( )辭 (3)順手( )羊
(4)( )真萬確 (5)抽( ) (6)( )腸掛肚
6.A.慎 B.甚 C.蜃 D.滲
(1)謹小( )微 (2)幸( ) (3)海市( )樓
(4)欺人太( ) (5)( )水 (6)不求( )解
三、用下列字做聲旁各組成四個字。
1.交 4.青
2.令 5.吉
3.肖 6.扁
四、判斷下列各組形聲字結構分類的對或錯。對的畫“√”,錯的畫“×”。
A.鞭 詞 躬 嶇 ( )
B.籠 露 落 震 ( )
C.聞 哀 辯 裹 ( )
D.堡 貸 悠 整 ( )
E.裁 穎 旗 糜 ( )
五、為下邊句中黑體字選擇正確釋義。
1.淺:A.從表面到底或從外面到里面的距離小 B.程度不深 C.時間短 D.顏色淡
(1)她今天穿了件淺綠的上衣。( )
(2)這本書的內容很淺,很好懂。( )
(3)河里的水很淺,剛剛沒過腳腕。( )
(4)我們彼此相處的日子還淺,不很了解。( )
2.深 A.從水面到水底,或從上到下,從外到里的距離大 B.程度高 C.時間久 D.顏色淡
(1)洞庭湖的水很深。( )
(2)王教授有很深的學問。( )
(3)他畫的顏色太深了。( )
(4)夜深了。( )
六、在每條橫線上填寫相應的反義詞,把下列詞語補充完整。
1.買 2.天南 3. 驚 怪
4.是 5.厚今 6.憶 思
7.始 8.此起 9. 征 戰
10.甘 11.破舊 12. 昏 暗
七、用“/”劃分朗讀節奏,有誤的一項是( )
A.我想/那縹緲的/空中,
B.定然/有美麗的街市。
C.街市上/陳列的/一些/物品,
D.定然是/世上/沒有的/珍奇。
八、選擇正確答案。
1.與全詩不同的一項( )
A.我想他們此刻,
B.定然在天街閑游。
C.不信,你看那顆流星,
D.是他們提著燈籠在走。
2.對本詩中心思想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通過描繪天街美好的生活,表達作者熱愛生活的感情。
B.通過描繪天街美好的生活,表達作者對自由幸福生活的追求精神。
C.通過描繪天街美好的生活,表達作者對黑暗現實不滿,對理想生活的追求,激發人們為實現理想而奮斗。
D.通過描繪天街美好生活,表達了作者郁悶的感情。
3.運用聯想的一項是( )
A.街市上陳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沒有的珍奇。
B.遠遠的街燈明了,好像是閃著無數的明星。
C.你看,那淺淺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寬廣。
D.那隔著河的牛郎織女,
定能夠騎著牛兒來往。
九、判斷正誤,對的畫√,錯的畫×。
1.詩歌是一種文學體裁,它的主要特點是集中性、精煉性、音樂性。( )
2.詩歌可以分為情詩、敘事詩、格律詩、自由詩。( )
3.想象是作者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礎上創造出新形象的過程。( )
4.聯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過程。( )
5.本詩從地上的街燈寫到天上的明星和是想象,后來又寫到淺淺的天河和牛郎織女自由自在的生活是聯想。( )
6.郭沫若,四川省東山縣人,原名郭開貞,沫若是筆名。他是現代中國杰出的文學家、史學家、古文字學家和社會活動家。代表作有詩集《女神》。( )
閱讀
一、遠遠的街燈明了,
好像是閃著無數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現了,
好像是點著無數的街燈。
1.這節詩采用了互喻的方法,由 聯想到 ,又由 聯想到 。
2.“街燈”與“明星”有什么相似處?
3.詩中兩次出現“明”,詞性相同嗎?
(1)明星 (2)明(了)
4.詩歌講究韻律,請寫出這節詩的韻腳。
韻腳:
二、
爸爸的老師
任溶溶
我的爸爸是數
人人都知道他,
你們要是還不知道,
因為還沒有長大。
有天早晨爸爸起床,
像有什么要事,
誰知他跟媽媽說道:
要去看望老師。
我的爸爸還有老師,
你說多么新鮮!
這老師是怎么個人,
我倒很想見見。
我一個勁兒地求我爸爸,
帶我去看看他。
爸爸對我眼睛一眨,
說一聲:“唔,好吧!”
可是爸爸臨走以前,
對我反復叮嚀,
要我注意這個那個,
當然我都答應。
我一路想這位老師,
該是怎么個人。
他一定是胡子很長,
滿肚子的學問。
他當然比爸爸強,
是位老數學家,
如果不是老數學家,
怎么教我爸爸?
可是結果你猜猜看:
爸爸對誰鞠躬?
這事要讓同學看到,
叫我都要臉紅。
鞠躬的如果是我,
那還不算稀奇,
困為爸爸的這位老師,
就是我的老師!
可我都念三年級了,
她卻教一年級。
我的爸爸向她鞠躬,
你說多么有趣!
老師看著爸爸,
就像看個娃娃:
“你這些年非常努力。
成績的確很大。”
你想爸爸怎么回答?
“這得謝謝老師!
我全靠著您的指點,
知道二二得四。”
于是我才恍然大悟,
不管什么專家,
都有一年級的老師:
曾經教導過他。
1.詩中寫了幾個人?他們的身份是什么?
。
2.這首詩的中心思想是( )
A.歌頌爸爸不擺架子,尊敬老師的品質。
B.贊揚老師甘為人梯的精神。
C.表達了“我”學習爸爸的決心。
D.抒發尊敬老師,不忘師恩的感情。
3.這首詩押的什么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