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網友來稿)
成都石室開元學校 李國棟
教學步驟 及內容:
一、對第一課時的內容進行回顧總結,明確本節課學習任務。
1.對比欣賞《琵琶行》、《明湖居聽書》、朱自清〈〈歌聲〉〉中的音樂描寫。
2.討論:白居易和琵琶女感情交流共鳴的原因。
二、學生聆聽琵琶曲(古典名曲之一〈〈十面埋伏〉〉,感受琵琶演奏的抑揚頓挫,轉折起伏。
序曲——急切愉悅——滯澀悲哀——雄壯激越——戛然而止
三、重點欣賞課文第二段“音樂描寫”
1.學生朗讀,體味琵琶女演奏音樂的過程和情感的變化。
2.討論:本段音樂描寫的藝術特色。
a.完整的音樂情節的展示;b比喻的使用
3.對比欣賞。
(1)各文段的內容從略。
(2)總結文學家寫音樂的技巧變化:
博喻(多個比喻的使用,以聲寫聲)——通感(以形、色、光、味覺、觸覺寫聲音)——聯想、想象意境畫面(朱自清由零星的比喻發展到完整的音樂場景的描畫)
音樂描寫的發展越來越高超。后人在前人的肩膀上給我們積累了豐富的藝術經驗。
四、討論:
詩人何以與身份低下的的歌女產生情感共鳴?
———————— 琵琶女 詩人————————————
↓ ↓ ↓ ↓
年少時:歡樂、風光 彈琵琶 聽琵琶 年少時: 歡樂、得意
↓ ↓ ↓ ↓
年老時:色衰、門前冷落 年老:被貶、漂淪憔悴
↓ 訴身世 傷遷謫 ↓
↘ ↙
商人婦:輕別離,啼淚 同是天涯淪落人 江州司馬:孤苦
相逢何必曾相識
↘ ↓ ↙
同病相憐
教師小結:音樂成了溝通二人情感的媒介 ,兩人的命運相似,都被遺棄,相似的命運和相似的音樂理解讓他們的達到了情感的和諧,成為知音,于是共同成就了千古名篇。
五、關于“音樂”的引申擴展。
音樂被夸大其作用:孔子以“禮樂”治國的政治理想。
音樂被貶低為亡國之禍:陳后主《玉樹后庭花》。
音樂成為精神慰藉:白居易《琵琶行》
今天的流行音樂走向何方?(學生思考,寫400字文章)
作者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