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禪山記
王安石
四人者:廬陵蕭君圭君玉,長樂王回深父,余弟安國平父、安上純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臨川王某記。
游褒禪山記
王安石
四人者:廬陵蕭君圭君玉,長樂王回深父,余弟安國平父、安上純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臨川王某記。
●教學目標一、知識和能力1.了解作者。學習結合語境揣摩語言。掌握重要文言字詞及文言現象。背誦課文。2.學習課文因事見理、敘議結合、前后照應的寫法。二、過程和方法誦讀、感悟、理解、背誦。...
課題:游褒禪山記授課人:高一劉衛紅時間:2003年3月18日周二第二節目的:1、翻譯課文,理解課文2、通過質疑的方式,培養學生的翻譯能力3、通過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4、通過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進行培養學生頑強的意志力的...
山東省曲阜一中教學目標1、掌握重點字詞。2、學習敘議結合,因事說理的寫作手法。3、理清思路,背誦全文。4、借鑒學習作者“盡吾志”和“深思慎取”的思想。預習布置1、通讀全文,掌握注釋。2、找出文中的詞類活用和判斷句。...
A.課時安排:三教時。2001年3月7~8日No.19&20&21B.教學目的:1.思想教育目標:認識作者“盡吾志”的思想。2.基礎知識目標:了解借游記抒發議論的寫法。3.能力培養目標:古文的字詞句篇。...
教學目的 1.學習本文從記游到議論,即事明理的寫作手法。 2.認識作者“盡吾志”和“深思慎取”的思想。 3.掌握“以”“其”等虛詞的用法,以及詞類活用和一詞多議的詞語。 4.背誦全文,培養文言文閱讀能力。...
教學目的1.學習即事明理,敘議結合,前后緊密相扣的寫作方法。2.認識本文所闡發的治學、處事都必須具有百折不撓的意志和“深思慎取”才能獲得成功的道理,明白這兩者在當今改革開放時代的借鑒意義。...
教學目的 1.學習本文從記游到議論,即事明理的寫作手法。 2.認識作者“盡吾志”和“深思慎取”的思想。 3.掌握“以”“其”等虛詞的用法,以及詞類活用和一詞多議的詞語。 4.背誦全文,培養文言文閱讀能力。...
教學目的 1.學習本文從記游到議論,即事明理的寫作手法。 2.認識作者“盡吾志”和“深思慎取”的思想。 3.掌握“以”“其”等虛詞的用法,以及詞類活用和一詞多議的詞語。 4.背誦全文,培養文言文閱讀能力。...
江北中學 張秀英教學設計設計思路一、 三維目標1、 繼續積累文言語匯,特別掌握詞類活用的現象。2、 學習即事明理,敘議結合,前后緊密相扣的寫作方法。3、 學習從游山這樣的小事中悟出人生哲理,表現積極的人生態度。...
學習要點1. 了解王安石的思想及創作情況。2.學習本文即事明理,敘議結合,前后緊密相扣的寫作方法。3.重點積累“名、文、進、奇、好、出、極、觀、求、險”等文言實詞的意義。4.掌握虛詞“以、其”的意義和用法。...
《游褒禪山記》是職高語文第三冊課文,F依據教學大綱、考綱、教材、學情對本課的教學目的、教學法的制定及教學程序的設計等方面作如下說明。 一、說大綱、考綱、教材和學情 (一)關于大綱:《語文教學大綱》對文言文閱讀的要求是:誦讀...
一、說教材《游褒禪山記》是高中語文第二冊第五單元課文,F依據教學大綱、考綱、教材、學情對本課的教學目的、教學法的制定及教學程序的設計等方面作如下說明。1、教材簡析《游褒禪山記》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王安石的一篇力作。...
單元教學要點一、教材地位:本單元選擇就宋代著名散文大家蘇洵、王安石、歐陽修、蘇軾的散文名篇。《六國論》《游褒蟬山記》是教讀課,后兩篇是自讀課。...
一、教學導入同學們,上學期我們在作文課上集中練習了“感受生活—描寫生活”這一專題,其實在古文中不乏這樣的范例,“唐宋八大家”的作品大都是寫生活的典范散文。韓愈的《馬說》,柳宗元的《捕蛇者說》等均是由生活而感,由感而成文。...
a.課時安排:三教時。b.教學目的: 1.思想教育目標:認識作者“盡吾志”的思想。 2.基礎知識目標:了解借游記抒發議論的寫法。 3.能力培養目標:古文的字詞句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