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機器人的基本動作與發聲》教學設計
一、教學內容分析:
通用技術選修模塊“簡易機器人制作”第三章第五節《簡易機器人的基本動作與發聲》(地質版)主要在學生掌握了機器人基本運動原理后,開始學習如何使用電機運動語句和電機停止語句實現對機器人的運動控制。本節是學生有通用技術課理論部分進入具體技術實踐的起始,對于學生真正了解通用技術的意義具有重要作用,也是激起學生興趣的一節課程。通過對本課學習使學生開始實踐、敢于實踐。教材中在簡單明確基本行走動作需要控制的電機及其基本動作形式后,進入控制語句介紹部分,首先是電機運行語句指明標準語句格式同時對具體參數內容進行列表說明,“做一做”明確了實踐操作步驟以及演示結果,通過對程序的分析加深學生的理解(電機停止語句和發聲語句的學習部分教材結構與電機運行語句基本同)。“操作與思考”將知識進行延伸和擴展。教材其中插入了一項綜合程序---走近似四邊形。經過一節課的訓練,最后“討論交流”“技術實習”內化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鞏固本節課程內容。
二、教學對象分析:
高二年級學生通過高一對通用技術課程必修部分的學習,具有進行設計制作過程的基本素質和能力。通過本學期在前面課程的學習對機器人基本動作原理有所掌握,認識到機器人的各種動作以及功能是通過編程來實現的。其中個別學生具有計算機編程基礎,但大多數學生還沒有基礎過語言編程,而且學生的動手能力不同,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注意從基礎開始,由教師指導進行操作,掌握操作基本步驟后通過自主的探究活動,進一步理解編程語言的內在含義并進行靈活應用。
三、教學目標
1.理解機器人運動的原理。學會電機控制和發聲語句。
2.編程訓練使學生的思維的邏輯嚴謹
3.使學生在探索中促進知識學習。在活動中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團結協作能力以及表達的能力。
教學重點:機器人對簡單程序的執行。
教學難點:是機器人達到預期執行效果。
四、教學策略及媒體運用
在教學過程中強化《技術與設計2》中的設計的一般流程以及評價過程。通過語句的學習以及實踐操作消除學生對簡易機器人制作的陌生感,熟練簡易機器人制作的熟練性,通過邊學習邊實踐邊討論的方式,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給學生創造探究性學習的機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探索精神。
五、教學準備:
⑴pallbo教學機器人
⑵機器人教學平臺(實驗室計算機,電工工具等)
六、教學過程:
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及預期目標
設計思路
提出
課題
提出課題本節課題的主要內容是通過編寫語言程序并載入機器人是機器人按預期效果動作起來,主要是行進、停止、發聲問題。
明確本節課程的學習課題,進行機器人基本結構的組裝
復習回顧機器人的動作原理。進行機器人基本結構的組裝,為下一步教學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