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的結構》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結合案例分析和討論,從身邊常見的事物出發進行思考,能夠理解系統的含義,了解系統的分類
2.通過技術實驗、馬上行動、案例分析、討論等活動,理解系統的整體性、相關性、目的性、動態性、和環境適應性等基本特性,初步掌握系統分析的基本方法
教學重點:
1.從應用的角度理解系統的含義
2.通過簡單的系統的案例分析,理解系統的基本特性
教學過程:
1.什么是系統
系統是由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相互依賴和相互制約的若干要素或部分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機整體。
例如:一個企業就是一個系統,它是由人、財、物、事等要素組成的同時也是由管理部門、生產部門、營銷部門、供應部門等部分組成的。
一個班就是一個系統、一個人也是一個系統
p64案例分析,討論
2.構成系統必須具備三個條件
第一、至少要有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要素(部分)才能組成系統
第二、要素(部分)之間相互聯系、相互作用、按照一定方式形成一個整體
第三、這個整體具有的功能是各個要素(部分)的功能中所沒有的
系統有大小,大系統可分為若干個子系統,例如:地球生態系統由海洋生態系統、森林生態系統、陸地生態系統等子系統組成
3.系統的類型
(1)自然系統:是自然形世的系統
(2)人造系統:是人制造加工而成的系統
(3)實體系統:是實物形態
(4)抽象系統:如哲學
(5)動態系統:學校就是一個動態系統,它不僅有建筑物還有教師、學生
(6)靜態系統:例如:大橋、公路、房屋
(7)封閉系統:是與外界無明顯聯系的系統,如密閉罐中的化學反應
(8)開放系統:與外界有環境有信息、物質和能量交互作用,如商業系統,生產系統,生態系統
4.系統的基本特性
(1)整體性
系統是一個整體,它不是各個要素(部分)的簡單相加,系統的整體功能是各要素(部分)在孤立狀態所沒有的
例如:一堆沙子,鋼材,水泥和繩索散放在一起沒有什么意義,但如果將它們按照一定的結構形成一個整體,如遷成一座懸索橋,就具有了交通的功能,而若蒜根繩索出現故障,就可能影響整座橋正常使用
系統的整體功能大于組成系統的各部分的功能之和,這就是我們常說的2﹥1+1
例如:一個企業是由管理部門、生產部門、營銷部門、供誚部門各部門組成的整體,任何一個部門都不可能單獨實現企業的目標
人的雙眼視覺功能大大超過兩只眼視覺功能簡單的相加的部和
(2)相關性
相關性是指組成系統的各要素之間或系統整體與部分之間相互作用、相互聯系
例如:建筑物通過結構來承受重力,古代建筑多采用“梁柱結構”,當柱與柱之間的梁的跨度增大時,則梁的厚度要相應地加大,否則就不足以承受設計所需的重力,梁的跨度與梁的厚度之間的關系就反映了這一系統內部要素之間的相關性
舉例:廚具安裝,各個廚具之間的關系,與整體之間的關系?
(3)目的性
任何系統都具有某種目的,都要實現一定的功能
例如:一個企業的目的是實現企業利潤的最大化,成本和能源使用的最小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