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世界的資本主義市場(通用3篇)
走向世界的資本主義市場 篇1
水平測試講義(5)
1、了解新航路開辟的史實
時間
航海家
支持國
方向
最終到達地
1487年
葡萄牙
向東
( )
1497年
葡萄牙
向東
( )
1492年
西班牙
向西
( )
1519年
西班牙
向西
環球航行2、認識新航路開辟的影響(1)新航路的開辟引起了 ,商品種類增多(例如美洲的煙草、可可和中國的茶葉);貿易范圍擴大(亞洲、歐洲、非洲、美洲); 沿岸取代 地區成為歐洲商路和貿易的樞紐。(葡萄牙的里斯本,西班牙的塞維利亞,尼德蘭的安特衛普和英國的倫敦成為國際貿易中心。)(2)新航路的開辟引起了 ,加速了西歐封建制度的解體,促進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進一步發展。因此,價格革命是西歐資本原始積累的重要組成部分。(3)各個地區和民族之間的聯系日益緊密, 登上歷史舞臺。(4)證明了 的科學性,沖擊了神學理論,打擊了教會的威信。(5)總之,新航路的開辟打破了各文明中心間隔絕、分散的狀態,為世界市場的形成提供了聯結通道。加強了歐洲同亞、非、美洲之間的聯系,以西歐為中心的 雛形開始形成。3、了解荷蘭、英國野蠻搶奪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市場的史實(1)海上馬車夫—— ;(政治上擺脫了西班牙的統治,獲得獨立,商業資本主義發達。) ①開拓殖民地: 1588年,西班牙“ ”被英國擊敗,喪失海上霸權,商業資本發達的荷蘭起而代之; 1622年在哈得遜河畔建立 ,成為 的起源。②建立海上霸權:17世紀的荷蘭,壟斷了世界航運業,成為世界上的“ ”。 (2)“日不落帝國”——英國 ①16世紀末開始參與殖民掠奪,1588年擊敗 ,海上勢力開始崛起。②16xx年成立東印度公司等壟斷性貿易公司,積極進行殖民擴張。北美:16xx年,獲得第一塊殖民地—— ;東方:把矛頭指向印度。③17世紀中期,頒布《 》,通過三次英荷戰爭獲得海上霸主地位,奪取新阿姆斯特丹改名紐約。④18世紀中期,通過英法 擊敗法國,獲得法屬北美殖民地(魁北克和新法蘭西),確立在印度優勢,成為 霸主和最大的 帝國,號稱“ ”。 4、理解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形成與建立的主要途徑。(1)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形成的主要途徑是 ①殖民擴張與掠奪。②革命或改革運動(殖民擴張的具體方式有:野蠻的掠奪、屠戮、罪惡的黑奴貿易、不平等貿易)(2)影響:①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資本的原始積累,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②同時也給亞、非、拉美帶來了深重的災難,造成這些地區的長期落后。5、了解兩次工業革命發生的主要條件。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時間18世紀60年代19世紀70年代背景政治基礎( )確立(政治保障)資本主義制度在世界范圍內確立;統治秩序相對穩定。經濟基礎殖民地提供原料和市場,圈地運動提供勞動力;殖民掠奪和貿易積累資本;第一次工業革命后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初步形成,推動了資本主義的發展經驗或者技術基礎手工工場技術的積累。自然科學的重大進展:法拉第證明電磁感應現象等。直接原因廣闊市場的需要世界市場的初步形成加大了對商品的需求6、了解兩次工業革命中的主要發明創造。(1)第一次工業革命(18世紀60年代至19世紀中期) (英國率先,18世紀中期到1840年前后完成)
行業
發明者及其成就
意義
棉紡織業英國哈格里夫斯發明“珍妮”紡紗機標志著工業革命的開始動力英國瓦特改良蒸汽機人類社會進入“ ”交通運輸①美-富爾頓-汽船。②英-史蒂芬孫-蒸汽機車(2)第二次工業革命的主要成就 (19世紀后半期——20世紀初;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幾乎同時開始,以美國、德國為中心。) ①1866年德國西門子發明第一臺大功率發電機。(開始的標志) ②發電機(德 西門子)、電燈、電影放映機(美 愛迪生)、電話(美,貝爾),人類進入“ ”。 ③新的交通工具:汽車(德國卡爾·本茨)和飛機(美國萊特兄弟)(內燃機驅動)。 ③化工技術的發展(從煤、石油中制成塑料、化肥、炸藥等化工合成材料)。④鋼鐵等傳統工業的進步。 7、認識兩次工業革命對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發展的影響。(1)第一次工業革命(19世紀中期, 標志著世界市場初步形成。 資產階級統治確立,政治體系形成。 工業革命 新交通工具(火車、輪船) (聯結技術紐帶)資本主義迅速發展 迫切需要原料、市場(原因) 殖民體系初步形成 世界市場基本形成經濟、軍事實力增強(條件) (2)第二次工業革命(19世紀末20世紀初,世界市場最終形成。) 壟斷組織形成,西方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進入帝國主義階段。 第二次工業革命 新交通工具和通訊手段 (飛機汽車)(電報電話)資本主義迅速發展 迫切需要原料、市場和資本輸出場所(原因) 瓜分狂潮掀起,殖民與亞非拉經濟、軍事實力差距加大 (條件) 體系最終形成 世界市場確立附: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總體發展歷程
資本主義經濟的開放性、擴張性
( )(15世紀末16世紀初)
以西歐為中心的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雛形開始形成
( )(16世紀初—19世紀初)
資本主義世界市場不斷拓展的主要途徑和手段
( )(19世紀中期)
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初步形成(逐漸成熟)
( )(19世紀末20世紀初)
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最終形成,世界成為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
( )(20世紀90年代以來)
經濟全球一體化、區域集團化
走向世界的資本主義市場 篇2
五 走向世界的資本主義市場
通史概要:
從世界古代文明分布的情況看,古代文明基本處于隔絕或完全隔絕的狀態,幾大文明區域各自孤立地發展。新航路開辟前,人類處在相對封閉隔絕的狀態,15世紀末以來由于西歐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出現、新航路開辟,分散的世界文明逐漸開始走向交流。
新航路的開辟,聯結了幾大文明區域,世界經濟聯系日益緊密,歐洲市場開始發展成為世界市場。與此同時,作為資本原始積累重要手段的殖民制度和殖民掠奪也登上歷史的舞臺。
18世紀60年代起,工業革命首先在英國發生,并逐漸擴展到世界各地,人類進入“蒸汽時代”;19世紀中期,英國成為“世界工廠”;世界絕大部分落后國家和地區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國際經濟交流基本準則開始確立,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逐漸成熟。
19世紀70年代,隨著第二次工業革命的來臨,人類進入“電氣時代”。第二次工業革命極大地促進了世界經濟的整體化趨勢,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全世界基本完成了以資本主義市場為框架,以國際貿易和殖民主義為手段,以物資和物種交流等為主要內容的一體化過程,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形成。
本專題圍繞世界走向聯系的起點——新航路開辟的原因和過程,從古代農業文明區域的相互隔絕、資本主義在歐洲的產生、新航路的開辟和文明的連接等方面,勾畫出了人類從分散走向一體的過程,分析了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形成的動因,介紹了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對人類歷史發展的重大影響。
一、開辟文明交往的航線
課標要求:概述迪亞士、哥倫布開辟新航路的史實,認識地理大發現對世界市場形成的意義。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了解古代各文明的代表性成就和遺跡。了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產生的原因及最初的生產組織方式。了解迪亞士、哥倫布、達•伽馬、麥哲倫探索新航路的史實。認識到“地理大發現”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認識新航路開辟對世界的影響,學會全方位地分析新航路開辟對世界市場形成的意義。
(2)過程與方法:運用世界地圖,了解迪亞士、哥倫布、達•伽馬、麥哲倫探索新航路的過程,結合世界地圖能繪制出各航海家的航線和所到達的地區。學習從歷史資料中搜集有效材料論證歷史問題的能力,學會全方位地分析新航路開辟對世界市場形成的意義,認識新航路開辟導致世界市場雛形出現。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認識古代世界經濟文化發展中各地區的差異性和多樣性,培養自己對美的鑒賞能力。在學習過程中,努力汲取新航路開辟過程中的重要歷史人物的精神財富,培養勇于探索、不斷創新的奮斗精神和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教學課時:2課時
重點難點:
重點:新航路開辟的原因、過程和影響。
難點:新航路開辟使人類從分散的歷史開始向相互聯系的歷史過渡,是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開始形成的標志。
教學建議:
15世紀末以來,分散的世界文明逐漸走向聯系。本課圍繞世界走向聯系的起點——新航路開辟的原因和過程,從古代農業文明區域的相互隔絕、資本主義在歐洲產生、新航路開辟和文明的連接,勾畫出了人類從分散走向聯系的過程,分析了世界聯系加強的社會經濟原因,從而揭開整體世界歷史的序幕。建議教師在教學時必須注意理順前后教材知識的內在邏輯聯系:商品經濟的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的興起是新航路開辟的經濟根源;新航路的開辟促進了西歐資本主義萌芽發展,為早期殖民活動提供了前提條件;早期殖民活動則是資本主義萌芽發展和新航路開辟的必然結果,它是資本原始積累最強有力的手段,極大地推動了資本主義的發展。
(1)關于“分散的文明”一目,教材主要介紹了農耕文明出現后,文明區域間相對封閉,形成了古代五大文明搖籃:西亞兩河流域、北非尼羅河流域、南亞印度河流域、東亞黃河流域和南歐愛琴海沿岸;五大區域文明:東亞儒家文明、南亞佛教和印度教文明、西亞北非的伊斯蘭教文明、歐洲基督教文明及美洲大陸的印第安文明。從中揭示近代文明走向統一的必然趨勢。
(2)關于“資本主義經濟的萌生”一目,教材主要介紹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在歐洲出現的原因和表現。
①原因:生產力的進步、剝削方式的變化、市場擴大和科技知識普及。
②產生:主要介紹了工商業和農業領域出現的情況。14、15世紀,西歐開始資本原始積累,工商業領域,商業資本對工業生產領域的控制,形成包買商制度或“外包工制”,出現了分散的手工工場和集中的手工工場。少數富裕的手工業者通過擴大生產規模和實行內部分工,也演變為集中的手工工場主。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出現。從16世紀開始,歐洲諸國農業生產發生了重大的變革,資本主義租地農場出現。
(3)關于“文明的鏈接”一目,介紹了新航路開辟的歷史條件、四位航海家航行的情況和新航路開辟的歷史影響三個問題。
①條件:15世紀土耳其的擴張阻隔了西歐各國通往東方的傳統商路。《馬可•波羅游記》刺激了歐洲人貪婪的欲望,他們渴望探索新航路,以期在中國和印度實現自己的黃金夢。同時,時代為探索新航路創造了必要的物質技術條件,加上西歐封建政府的支持,出現了開辟新航路活動。
②過程:可結合課文中的地圖由學生自行整理。1487年,迪亞士繞過非洲南端,抵達非洲東海岸,發現了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哥倫布越過大西洋到達巴哈馬群島,后又航抵古巴、海地等島嶼,到達美洲。1497年,達•伽馬直達印度,正式開通了歐亞之間的航路。麥哲倫的船隊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成功的環球航行。
③影響:新航路的開辟引起了“商業革命”和“價格革命”,還極大地沖擊了西歐的思想領域。具體的分析可由學生分組討論,對學生的討論成果予以充分肯定。
新航路開辟后,各個地區和民族聯系日益緊密在經濟方面的表現和結果。美洲的煙葉、玉米、可可和馬鈴薯等物產由西班牙人帶回歐洲,傳遍世界。麥子、水稻、甘蔗、葡萄等植物和馬、牛、驢、騾等動物及先進的生產方式,則隨著歐洲移民一起進入美洲,極大地影響了美洲的經濟生活。從此以國別和種族為主的地域性歷史開始逐漸演變為真正意義上的統一的世界歷史,在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支配和影響下,不斷發展,不斷前進。
走向世界的資本主義市場 篇3
專題五 走向世界的資本主義市場教案
一、開辟文明交往的航線
1.了解新航路開辟的史實
2.理解新航路開辟對世界市場形成的意義
1.了解新航路開辟的史實
(1)直接原因: 奧斯曼土耳其的興起,阻隔了傳統東西方商路
根本原因: 西歐商品經濟發展,資本主義萌芽產生
(2)開辟新航路的航海家:
1487~1488年,迪亞士最先到達好望角,為開辟通向東方的航路打下基礎
1492年,哥倫布到達美洲(發現美洲新大陸)
1497~1498年,達•伽馬開辟到印度航路
1519~1522年,麥哲倫船隊環球航行
2.認識地理大發現對世界市場形成的意義
(1)新航路開辟,引起了“商業革命”,歐洲貿易中心轉移
(從地中海沿岸轉向大西洋沿岸)
(2)新航路開辟,打破各地相互孤立狀態,世界開始聯成一體,世界市場雛形開始出現。
美洲的玉米、馬鈴薯、煙草傳入歐洲,豐富了人們的生活。
(3)新航路的開辟,開始了早期的殖民擴張(如葡、西)。
二、西歐列強的殖民擴張
1.了解荷蘭、英國野蠻搶奪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場的史實;
2.理解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形成與建立的主要途徑。
1.荷蘭:
(1)“海上馬車夫”: 17世紀,荷蘭造船業和海外貿易發達,壟斷了世界航運業,被稱為 “海上馬車夫”。
(2)荷蘭在北美殖民地:新阿姆斯特丹,成為紐約的起源。
2.英國
(1)擴張地區:北美和印度。
(2)在北美: 第一塊殖民地弗吉尼亞;打敗法國后,占有法國在北美的殖民地(加拿大、新法蘭西)
(3)在印度:英法七年戰爭后,確立了在印度的殖民優勢
3.殖民爭奪的三場戰爭
(1)英西戰爭: 1588年英國打敗西班牙無敵艦隊。
(2)英荷戰爭
導火線:英國頒布《航海條例》,矛頭指向荷蘭。
結果:荷蘭喪失了海上霸主地位,失去了北美的殖民地。
(3)英法七年戰爭(1756—1763年)
原因:英法在北美和印度的矛盾尖銳。
結果: 英國不僅獲得法屬北美殖民地,還確立在印度優勢,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國。
3.世界市場形成的主要途徑:
列強的對外殖民擴張和掠奪
三、兩次工業革命
1.了解兩次工業革命中的主要發明創造
2.認識兩次工業革命對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發展的影響
1.第一次工業革命的主要發明創造
部 門 發 明 成 就 發 明 者
棉紡織業 珍妮紡紗機 哈格里夫斯(英)
水力紡紗機 阿克萊特(英)
騾機 克隆普頓(英)
水力織布機 卡特萊特(英)
動力 萬能蒸汽機 瓦特(英)
交通運輸 汽船(輪船) 富爾頓(美)
火車機車 史蒂芬孫(英)
2.第一次工業革命對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形成的影響
(1)第一次工業革命后,商品生產增多,國際貿易增加,為了推銷商品、掠奪原料,英國等國積極進行殖民擴張
(2)蒸汽機的發明,輪船、火車的使用,改變了交通運輸條件,使世界各地的聯系更加便捷。
(3)到19世紀中期,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初步形成。
四、走向整體的世界
1.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的主要發明創造
(1)1866年,德國西門子發明發電機(二次工業革命開始的標志); 后來,比利時格拉姆發明電動機。
(2)愛迪生發明電燈,貝爾發明電話,人類進入了電氣時代。
(3)內燃機創制和應用,出現新的交通工具:汽車和飛機。
(4)電氣時代到來,推動鋼鐵工業、石化工業發展,人造纖維發明,豐富了人們的生活。
2.第二次工業革命對世界市場發展的影響
(1)第二次工業革命,推動工業生產空前發展,更多產品銷往世界各地,世界市場進一步發展。
(2)在第二次工業革命推動下,出現瓜分世界的狂潮;
(3)新交通工具(汽車、飛機)和近代電訊事業的發展,進一步縮短了世界各地距離,密切了世界各地聯系。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世界體系最終形成。
小結: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形成——
根本原因:兩次工業革命與資本主義的發展的推動
重要條件:交通工具的變革和電信工具的創新。工業革命,新交通工具輪船/火車
第二次工業革命,新交通工具汽車、飛機;電訊發明:電話、無線電報
主要手段:殖民擴張、國際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