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孝文帝改革1
專題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
一.教學目標
內容標準 :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歸納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內容;探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歷史作用
教學重點:孝文帝改革的歷史作用
教學難點: 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
二.教學過程
【知識疏理】
一、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歷史背景
1、北魏的崛起及統一黃河流域
2、社會改革迫在眉睫,階級矛盾、民族矛盾尖銳。
3、馮太后和孝文帝深受漢族先進文化的影響。
二、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1、卓有成效的新制
(1)推行均田制
作用:均田制的實行,一定程度上使無地農民得到了土地,抑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調動農民的和產積極性,有利于國家征收賦稅和征發徭役,推動了北方地區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展。
(2)制定官吏傣祿制,整頓吏治
作用:孝文帝對貪贓枉法嚴懲不貸相對緩和了當時的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俸祿制的實行,則減輕了官吏對百姓的掠奪,對鞏固北魏政權的穩定具有積極意義。
2、遷都洛陽
原因:
(1)政治上:舊都保守勢力強大,阻撓改革。
(2)經濟上:舊都經濟落后,糧食供應困難。
(3)軍事上:舊都受到北方柔然的騷擾和威脅。
(4)地理上:舊都偏居塞上,經略中原困難。
設巧計遷都洛陽
影響:
(1)北魏遷都洛陽以后,洛陽再次成為北方的政治、經濟中心。北魏洛陽的規劃和布局,對后世城市建設影響較大。
(2)北魏孝文帝遷都,保證了孝文帝改革的深入,有利于胡漢民族文化的融合,使中華文明得到進一步發展。
3、革除舊俗——移風易俗
(1)孝文帝改革的重點是改變鮮卑族原有的風俗習慣,進一步學習和采納漢族的典章制度和生活方式,促進鮮卑族積極接受漢族文化。
(2)措施:①易服裝;②講漢話;
③改漢姓,定門等等級;
④通婚姻;⑤改籍貫;
(3)意義:①促進鮮卑族和漢族文化的融合;
②爭取到漢族地主對北魏朝廷的支持;
③有力地推動了政權向漢族王朝統治模式轉化;
三、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歷史作用
1、使農民的生產和生活相對穩定,北方的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
2、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進程,推動了北魏政權的封建化。
3、促進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重難點突破】
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1)孝文帝改革順應了生產力發展的趨勢——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
(2)改革符合民族融合的趨勢和各族人民的愿望。
(3)改革符合統治者鞏固政權的需要。
(4)孝文帝的膽略和卓識,沖破阻力,毅然改革。
【知識表解】
背景 北魏統一北方 創造了一個較為安定的社會環境,促進了社會生產的發展,為各族之間的交流和融合創造了有利條件
北魏統治者開始參照漢族的封建政權的統治方式 吸收漢族先進的文化,從而成為以后孝文帝改革的社會基礎與思想基礎。開始了封建化的進程,民族融合趨勢加強
馮太后掌權 促使孝文帝對漢文化產生了濃厚興趣,對漢族文化傳統、習俗及其深邃豐富的內涵,十分敬佩和仰慕。對他后來推行的改革有著深刻的影響
孝文帝學習漢族先進文化 孝文帝深刻意識到本民族及政權的落后性,堅定了他改變鮮卑舊俗、學習漢族先進文化的信念
階級矛盾尖銳 原因:政權制度建設的欠缺。主要表現在政權的基層統治方式上實行宗主督護制,在賦稅制度上的混亂。賦稅制度上“縱富督貧,避強侵弱”,導致廣大農民負擔沉重,苦不堪言, 影響:導致各地人民起義不斷。嚴重威脅著北魏統治,社會改革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