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壟斷資本主義的形成
第一節 第二次工業革命
學案
【方法導引】
本節的中心是第二次工業革命,學習中應從背景、特點、影響三個方面對其作全方位的分析。
19世紀開始的第二次工業革命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繼續和擴大,它的發生有深刻的社會條件。首先,19世紀中期,俄、日、德、意、美等國通過革命或改革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這成為第二次工業革命普遍發生的前提。其次,19世紀六七十年代,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形成,這就為工業革命創造了商品和技術交流的環境。第二次工業革命從本質上講是一場科技革命,但卻引導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重大變革,即產生了壟斷;壟斷及壟斷組織的產生在一定程度上適應了生產力的發展需要,但也產生了消極的影響,壟斷資本家越來越多地干涉國家的政治、經濟生活,19世紀末20世紀初,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都相繼進入帝國主義階段。
【疑難解析】
英國何以成為工業革命的先驅國,又何以喪失了工業壟斷地位?
工業革命所以最先在英國進行是因為英國開展工業革命的條件,要比其他歐美國家優越得多。擁有大批自由勞動力和大量貨幣財富,是進行工業革命必備的首要條件。近代國家通常是通過資本原始積累來創造這兩個基本條件的。而英國的原始積累進程,無論是在廣度和深度上,都是別的國家所無法比擬的,英國開展工業革命還擁有其他重要的優越條件:英國地主圈地后,往往把土地出租給農業資本家創辦農場。大農場的不斷涌現,既擴大了農業生產規模,又有利于農業機械的推廣,農業生產的發展為工業提供充分的商品糧食,又為工業開辟了廣闊的國內市場。16世紀,歐洲大陸國家大批信仰新教的工匠,為逃避宗教迫害,移民英國,提高了英國的工業技術水平。手工工場內部分工精細,生產工具日益專門化,這就為把手工生產轉變成機器生產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條件。英國是古典政治經濟學派的重要發源地之一。亞當·斯密首次把工業部門的生產看作是國民財富的重要來源,為英國工業革命提供了充分的理論根據。
1870年以前,英國在世界工業中處于壟斷地位。19世紀末20世紀初,英國的工業產值已先后被美國、德國超過,英國喪失了工業壟斷地位。英國世界工業壟斷地位的喪失,主要原因是英國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落伍了。英國工廠大多建于早期工業化時期,隨著時間的推移,技術裝備日益顯示陳舊落后,但英國資本家,由于更新技術設備會造成設備報廢損失,一直安于現狀,不肯棄舊圖新。他們大量投資于海外,以獲取超額利潤。第二次工業革命興起后,后起的資本主義國家紛紛采用先進技術裝備,使本國經濟迅速起飛,而英國傳統工業仍抱殘守缺,新興工業也發展遲緩,英國工業不可避免地被后起資本主義國家超過。
【典例精評】
兩次工業革命對一些后進國家來說是交叉進行的,這對于它們來說( )
a.為其向帝國主義過渡創造了條件
b.為實現傳統工業改造創造了條件
c.為其短期內實現跳躍式發展提供了機會
d.為實現社會變革奠定了物質基礎
解析:兩次工業革命交叉進行可使后進國家采用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新技術,以迎頭趕上先進國家,這就是實現跳躍式發展提供了機會。故選c。
【同步達綱練習】
【知識強化】
1.第二次工業革命的背景條件不包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