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歷史春秋戰國時期的變法運動2
春秋戰國時期的變法運動
一.知識與要點:
1.春秋戰國時期社會的變化及各諸侯國的對策;
2.管仲改革以及同時期其他改革的內容及影響;
3. 魏文侯變法的背景、內容及影響。
二.過程與方法:
1.用聯系的觀點分析理解社會的轉型及各國政策;
2.結合當時政治經濟狀況分析理解改革的側重點;
3.通過問題探究等理解掌握變法的內容與影響 間的關系。
三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體會生產力的發展必然會引起社會關系的變革;
2.體會一定時期的經濟與政治之間的關系;
3.改革變法是時代的潮流,也是一場深刻的社會革命。
四.學習 過程:
導入:春秋戰國(前770-前221)是大國爭霸的時期,先后形成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同時,這 一時期又是社會大變革時期,爭霸各國以富國強兵為目的,先后進行了變法改革。其中著名 的有管仲改革和魏文侯變法。它們變革的主要內容有哪些?變法又給它們帶來了什么樣的新變化?
一、春秋戰國時期的新變化
1、政治:
1)周王室衰微,諸侯勢力逐漸強大;
2)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壞。
2、經濟:
1)井田制逐漸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產生。
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是改 革變法的根本原因。
2)新興地主階層日益壯大。
3、軍事:日益激烈的爭霸戰爭需要富國 強兵。
稱霸天下的欲望是改革變法的直接動力。
4、思想:法家學說成為改革變法的思想理論武器。
二、春秋時期的改 革——管仲改革
1、背景:(魯國“初稅畝”)
私田大增使得占有者十分富裕,而靠公田賦稅的諸侯收入卻日益減少。
2、內容:“相地而衰征”(無論公田、私田一律按土地好壞、產量征收實物稅)
3、影響:
對齊國:增加了財政收入,使齊國在爭霸中率先成為中原霸主。
對其他諸侯國:起了榜樣作用
特 點:主要集中在經濟方面,維護奴隸制統治。
三、戰國時期的改革——魏文侯變法
1、內容
2、影響:
1)對魏國:有效打擊了舊制度,增強了國力,使魏國迅速崛起;
2)對其他諸侯國:開啟了戰國大變法運動的序幕;
3)對歷史進程:促 進了社會的轉型——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轉變。
特點:改革由經濟基礎逐漸轉移到上層建筑,維護地主階級統治。(在春秋改革的基礎上進行,又更加徹底。根本任務變為政治上廢除世卿世祿制。)
探究:這些改革家們分別是哪些思想派別的代表?體現了他們的什么思想主張?
管仲、李悝——法家的代表。體現了他們反對保守的復古思想,主張銳意改革。他們認為歷史是向前發展的,一切的法律和制度都要隨歷史的發展而發展,既不能復古倒退,也不能因循守舊。
吳起——法家、兵家的代表。體現了他們強調國家和軍隊內部協調統一;軍隊必須嚴格執行命令; 重視軍隊的素質和作戰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