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一中國的第一個皇帝秦始皇
一、課標解讀
學習要求
教學建議
1.簡述秦始皇兼并六國的主要史實。
2.簡述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權制度和鞏固國家統一的主要措施。
3.評價秦始皇的歷史功過。
4.感受秦始皇的雄才大略和雄心抱負。
1. 本課內容與必修一“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有較多的重疊,教學時注意前后知識的聯系和貫通,以便于學生形成系統的知識框架。
2. 指導學生從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方面去列表歸納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權國家和鞏固統一的措施,并用秦朝疆域圖幫助學生理解這些措施的作用。
3.組織探究活動課來評價秦始皇的功過,要注意當時的歷史條件,突出其對建立和鞏固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偉大貢獻。
4.可以用一些生動的事例來引導學生感受始皇帝的英雄氣魄。
二、知識結構
三、課堂思考題
1、閱讀《史記·秦始皇本紀》里記錄秦統一六國后群臣進行的一場宮廷辯論:丞相綰等言:“諸侯初破,燕、齊、荊地遠,不為置王,毋以鎮之。請立諸子,唯上幸許。”始皇下其議于群臣,群臣皆以為便。延尉李斯議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眾,然后屬疏遠,相攻擊如仇讎,諸侯更相誅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內賴陛下神靈一統,皆為郡縣,諸子功臣以公賦稅重賞賜之,甚足易制。天下無異意,則安寧之術也。置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戰斗不休,以有侯王。賴宗廟,天下初定,又復立國。是樹兵也,而求其寧息,豈不難哉!廷尉議是。”
①王綰與李斯爭論的焦點是什么?
他們爭論的焦點是在秦朝實行分封制還是郡縣制。
②秦始皇采納了誰的建議?他采取“求其寧息”的措施是什么?對后世有何影響?
秦始皇采納了李斯的建議。他采取的措施是推行郡縣制。(影響略)
2、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夏、商、周、漢封建(分封)而延,秦郡邑而促(短促)。
材料二:秦有天下……不數載而天下大壞,其有由矣:亟役萬人,暴其威刑,竭其貨賄。……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柳宗元《封建論》
材料三:郡縣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勢之所趨,豈非理而能然哉?……郡縣之法,已在秦先。秦之所滅者六國耳,非盡滅三代之所封也。
──王夫之《讀通鑒論》
材料四:柳宗元在《封建論》中論及秦亡時曾說:“秦有天下,裂都會而為之郡邑,廢侯衛而為之守宰(宰:地方官)。據天下之雄圖,都六合之上游,攝制四海,運于掌握之內,此其所以為得也。不數載而天下大壞,其有由矣。亟役萬人,暴其威刑,竭其貨賄。負鋤挺謫戍之徒,圜視而合縱,大呼而成群。時則有叛人而無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天下相合,殺守劫令而并起,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秦之失,失之在政,不在于制……”
(1)關于秦朝滅亡的原因和郡縣制的功過,材料一、二、三各是怎樣評述的?(6分)
(2)材料四柳宗元這段議論的中心論點是什么?你贊同這一觀點嗎?請論證你對這一論點的看法。
①柳宗元的中心論點是秦朝的滅亡是因為其暴政,而不是因為實行郡縣制。
②這一觀點是正確的。
③因為秦朝為了加強統治,實行嚴刑峻法,加重賦稅,大量征發兵役和徭役,結果導致大規模農民起義的發生。秦朝的統治是被農民起義所推翻,而不是因為地方分裂或者叛亂,所以和郡縣制沒有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