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變法教學案
商鞅變法
2課時教學資源,完全免費,無須注冊,天天更新!" type="#_x0000_t12">標綱釋讀
課標要求
高考命題分析1、知道春秋戰國時期各國改革的基本史實,認識春秋戰國時期的時代特征。 2、了解商鞅變法的具體措施和內容,認識其特點。 3、探討商鞅變法的歷史作用。1、史論結合,簡要概括春秋戰國時期的時代特征;簡要認識各國改革反映的社會問題。 2、從秦國、歷史發展角度透視各項改革措施。 3、結合措施重點從歷史發展角度評價商鞅變法。教學資源,完全免費,無須注冊,天天更新!" type="#_x0000_t12"> 網觀全局上層建筑的變化以農求富的經濟改革
爭霸兼并戰爭
秦國強大生產力的發展舊貴族抵制順應潮流實現強兵的軍事改革
商鞅之死
加強中央集權
的政治改革
社會習俗改革
統一基礎影響后世百家爭鳴局面
改革變法風潮
秦法未亡考點釋讀與探究 考點一、認識春秋戰國時期的時代特征 【知識梳理】 1、時代特征:社會大變革、大動蕩——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 2、具體特征和表現(1)經濟:①耕作方式變革:石器鋤耕到鐵犁牛耕。 ②土地制度變革:土地國有制(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出現 ③生產經營方式變革:集體勞作到個體農耕(小農經濟形成)④政府壟斷手工業、商業局面被打破。 (2)政治:①政治制度變革:分封制、宗法制瓦解,中央集權制度萌芽:諸侯爭霸;春秋戰國時期的變法。 ②階級結構變動:奴隸主貴族衰落,新興地主階級和自耕農等新階層的出現。士階層活躍。 (3)文化:百家爭鳴局面出現。 【特別提示1】生產力提高是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變革的根本原因。【特別提示2】結合歷史必修模塊相關內容理解春秋戰國時期的時代特征。 【對點訓練1】“畫野分民亂井田,百王禮樂散寒煙”。反映了春秋戰國時期的時代特征是( ) a.生產力的發展 b.爭霸戰爭 c. 思想文化繁榮 d. 社會動蕩變革 【對點訓練2】春秋時期的下列現象不能反映社會轉型的是 ( ) a.“禮樂征伐自諸侯出” b.“相地而衰征” c.生產力的提高 d.井田制瓦解 【對點訓練3】齊國原是姜氏的封國。公元前481年后,齊國的大夫田常及其后人逐漸控制國政,以至于自立為國君,并由周安王冊命為齊侯,姜齊遂變為田齊,史稱“田氏代齊”。這一現象反映出( ) a.分封制度被廢除 b.新的社會制度確立c.等級制度被破壞 d.貴族特權被廢除考點二、知道春秋戰國時期各國改革的基本史實1.春秋時期的改革(1)目的:穩定和鞏固奴隸主統治。(2)典型 ①齊國管仲改革:采取“相地而衰征”的政策,實質上承認了私人對土地的所有權。 ②魯國實行“初稅畝”,公開承認土地私有。 2.戰國時期的變法(1)目的:廢除奴隸主貴族的特權,發展封建經濟;富國強兵,爭取兼并戰爭的主動權。(2)典型 ①魏國李悝變法。 ②楚國吳起變法:改變世襲的分封制;獎勵軍功。【特別提示1】春秋時期的改革是奴隸制改革;戰國時期的改革是封建性質的改革。 【對點訓練1】公元前594年,魯國實行“初稅畝”規定不論“公田、“私田,一律按田畝實數收稅。這一稅制改革( ) a.成就了魯國的霸主地位 b.促使土地所有制逐步發生變革 c.加速了土地兼并的進程 d.促成了“重農抑商”政策的形成【對點訓練2】有人認為管仲“相地而衰征”的措施導致了西周分封制的終結,其主要依據是( ) a.齊國不再對周天子定期朝貢 b.周天子逐漸失去對全國土地的所有權 c.周朝的文化延續性被中斷 d.管仲為相破壞了貴族統治政治制度 考點三、商鞅變法 【知識梳理】1、背景:社會大變革;秦孝公力求變法圖強;法家思想提供理論基礎。 2、改革內容與具體措施:(1)以農求富的經濟改革: ①“為田開阡陌封疆”,廢除 制度,以 形式承認土地私有,允許 。 ② ,獎勵耕織。 ③統一度量衡 。(2)實現強兵的軍事改革 ①獎勵 ,實行 。 ②廢除“ ”,鼓勵貴族建立軍功。(3)加強中央集權的政治改革 ①嚴密的 制度,制定 。 ②普遍推行 ,由國君直接委派縣令進行管理。 ③“燔詩書明法令”,制訂 。(4)社會習俗的改革 ①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 ②強制推行 政策。 3、商鞅變法的歷史作用(1)經濟上:根本上改變了舊有的生產關系,確立了 ,促進了秦國的農業生產。(2)政治上:打擊并瓦解了舊的 制度, 制度的建設的開始。(3)軍事上:提高了秦國軍隊的戰斗力。(4)社會發展 ①廢除了舊制度,創建了適合社會經濟發展的新制度。 ②為秦國 全國奠定了基礎,許多措施影響后世。 【特別提示1】商鞅雖死,秦法未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