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的歷史性轉折 教學設計示例一
教學目標
1.知識方面:通過本節(jié)內(nèi)容的教學,使學生了解或掌握1977年鄧小平對科學文化教育事業(yè)的整頓;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十一屆三中全會的重大決策及歷史意義;平反冤假錯案工作的展開;十一屆六中全會及《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
2.能力方面:
(1)通過對十一屆三中全會內(nèi)容及歷史意義的教學,培養(yǎng)學生結合史實分析概括歷史問題的能力。
(2)通過對《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主要內(nèi)容的教學,培養(yǎng)學生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觀察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
3.態(tài)度、價值觀方面:
(1)通過關于真理標準問題討論的教學,使學生認識到: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2)通過對十一屆三中全會偉大歷史意義的教學,讓學生認識到十一屆三中全會不僅是建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轉折,而且是中國命運的轉折點。從此,中國走向了改革開放和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
(3)通過對《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主要內(nèi)容的教學,培養(yǎng)學生樹立正確評價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的觀點,并對學生進行真、善、美觀念的教育。
4.學法指導方面:
(1)通過引導學生結合史實分析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偉大歷史意義,幫助學生學會史論結合的歷史思維方法。
(2)通過引導學生閱讀理解十一屆三中全會《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有關資料,幫助學生學會處理歷史資料的方法。
重點、難點分析
1.重點分析:
(1)十一屆三中全會的重大決策及偉大歷史意義是重點。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建國以來我黨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黨在思想、政治、組織等領域的全國撥亂反正,是從這次會議開始的。偉大的社會主義改革開放,是由這次全會揭開序幕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道路,是以這次全會為起點開辟的。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鄧小平理論是在這次全會的前后開始逐漸形成和發(fā)展起來的。學習這一內(nèi)容,既能對學生進行國情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又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
(2)《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是重點。這個決議,是對建國32年的歷史,包括重大歷史事件、毛澤東等重要領導人物的功過是非進行全面總結和客觀評價。學習這一內(nèi)容,既有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又能幫助學生學會正確評價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的科學方法。
2.難點分析;
(1)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是難點。兩個“凡是”和真理的關系,真理和檢驗真理標準的關系,學生不容易理解。教學中,通過剖析兩個“凡是”的錯誤,最后讓學生認識到:真理是多種的,但是檢驗真理的標準是唯一的,即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2)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意義是難點。它是在總結建國二十八年來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基礎上得出的結論。學生受知識和閱歷的限制,理解起來比較困難。教學中必須結合具體史實逐條進行分析、討論。
課堂教學設計
師: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經(jīng)過三年恢復和三年改造,開始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新時期,中國共產(chǎn)黨也開始在實踐中探索建設本國社會主義道路。但是,由于我黨缺乏建設社會主義的實踐經(jīng)驗和正確的理論指導,走過了一些彎路。尤其是“大躍進”和“文化大革命”十年動亂,給國民經(jīng)濟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中國共產(chǎn)黨在撥亂反正中,終于探索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
今天,我們來學習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板書第八章與第一節(jié)課題)。
一、在徘徊中前進
1.“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嚴重危害
師:“文化大革命”結束后,我國出現(xiàn)了徘徊中前進的局面。哪位同學能根據(jù)教材的敘述,分析概括出:“文化大革命”結束后,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出現(xiàn)科研成果的原因是什么?
生:(分析并概括)
師:“黨的工作在徘徊中前進”,這是鄧小平對粉碎“四人幫”后兩年工作總的評價。之所以出現(xiàn)徘徊局面,主要是由于黨中央的主要領導人仍繼續(xù)堅持“左”的錯誤。由于鄧小平等老一輩革命家堅決同“左”的思想進行斗爭。使徘徊中的中國人民又看清了前進的方向。
2.鄧小平的復出和科學文化教育事業(yè)的春天
師:在“文革”期間,有知識成了罪過。當時流行的權威觀點是“知識越多越愚蠢”、“越反動”。這樣,許多知識分子和科技工作者受到打擊和迫害,使我國的文化教育事業(yè)畸形發(fā)展。1977年,鄧小平恢復工作后,由于他對科學文化教育事業(yè)的整頓,使沉寂了十年之久的科學文化教育事業(yè)出現(xiàn)了春天。(教師和學生一起閱讀教材中的文字敘述及插圖,理解體會整頓的意義。并強調(diào)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的重要性)
師:1978年3月18日,是廣大知識分子揚眉吐氣的日子。這一天,在北京召開了隆重的全國科學大會,鄧小平的“科學技術是生產(chǎn)力”的英明論斷,使廣大的科技工作者感到無比的振奮。從此,“尊重知識,尊重人才”,成為時代的強音,廣大的知識分子如魚得水,為祖國的四化建設做貢獻。請同學們看,鄧小平是如何整頓科學文化教育事業(yè)的。(引導學生歸納)
生:(閱讀教材,了解鄧小平對科學文化教育事業(yè)的整頓)
師:“文革”的十年動亂,給中國破壞最大的是對經(jīng)濟的破壞。粉碎“四人幫”后,黨和政府開始全力整頓經(jīng)濟,從而使經(jīng)濟得到恢復和發(fā)展。
3.國民經(jīng)濟的恢復發(fā)展
師:(引導學生閱讀教材中的小字內(nèi)容,了解“文革”給經(jīng)濟造成的嚴重破壞及黨和政府的整頓措施)
生:(閱讀教材小字內(nèi)容)
師:毛澤東是偉大的,他為中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毛澤東思想是正確的,它是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偉大結晶。但是,毛澤東所做出的決策是否都正確呢?請同學們看粉碎“四人幫”后的一場大討論。
4.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
師:(引導學生閱讀教材,分析概括出現(xiàn)這場討論的背景、目的、結果及意義。重點強調(diào)討論的結果及意義)
生:(閱讀教材并分析概括)
師:(引導學生閱讀教材小字內(nèi)容,了解這場討論是怎樣展開的)
生:(閱讀教材小字內(nèi)容)
師:請同學們討論一個問題:為什么說這場討論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運動?
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小組代表發(fā)言)
師:這場討論,打破了長期以來“左”的思想對人們的禁錮,也結束了數(shù)千年來“禮”的束縛。鄧小平高度評價了這場討論,請同學看鄧小平是怎樣評價這場討論的。(出示下列投影資料,讓學生閱讀理解)“目前進行的關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問題的討論,實際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爭論。——一個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一切從本本出發(fā),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進,它的生機就停止了。就要良黨亡國,——只有解放思想,堅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理論聯(lián)系實際,我們黨的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理論也才能順利發(fā)展。從這個意義上說,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爭議,的確是個思想路線問題,是個政治問題,是個關系到黨和國家的前途和命運的問題。”
二、十一屆三中全會
1.十一屆三中全會的重大決策
師:(放一段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的錄像,讓學生先從直觀上感受這次隆重的會議)
生:(與教師共同看錄像)
師:十一屆三中全會是一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大會。其偉大意義就在于通過了一系列重大決策,使中國從“左”的陰影中走出來,開辟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我們大家一起來學習十一屆三中全會的重大決策。(指導學生閱讀教材,歸納概括出十一屆三中全會的重大決策
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習,掌握十一屆三中全會的重大決策)
師:(引導學生閱讀教材小字內(nèi)容,認識了解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前的一些會議,為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決策奠定了基礎)
生:(閱讀教材小字內(nèi)容)
師:(引導學生閱讀分析教材126頁節(jié)選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決議”材料,加強對十一屆三中全會決策的認識和理解)
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習)
師:正是由于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的這一系列重大決策,從而使中國的命運發(fā)生了大轉折。請同學們結合具體的史實、參照教材中的評論討論:為什么說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建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
生:(分組討論,代表發(fā)言)
師:從對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的一系列重大決策的分析和評價,我們可以看到,這次會議確實解決了關系黨和國家命運的一些重大問題,開始了全面認真地撥亂反正。它為黨制定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因而成為建國以來我黨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有人稱它是“新時期的遵義會議”,請同學們下去完成一個小論文,題目:比較十一屆三中全會與遵義會議的相同之處?
三、撥亂反正
1.平反冤假錯案工作的展開
師:(引導學生閱讀教材,了解平反冤假錯案工作是怎樣展開的。強調(diào)1980年對劉少奇的平反)
生:(閱讀教材)
師:(引導學生閱讀教材小字內(nèi)容,了解平反冤假錯案后黨的一系列落實政策及產(chǎn)生的影響)
生:(閱讀小字典內(nèi)容)
2.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及《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愉議》
師:為了探索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對建國以來的歷史經(jīng)驗進行系統(tǒng)地總結,特別是對“文革”的歷史與毛澤東的歷史地位和毛澤東思想作出科學的論斷,以便統(tǒng)一認識,步調(diào)一致地實現(xiàn)新時期的總任務,1981年6月召開了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這次大會通過了一個重要決議《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引導學生閱讀教材,分析概括出“決議”形成的原因、通過的時間、主要內(nèi)容及意義。重點強調(diào)內(nèi)容和意義)
生:(閱讀教材,分析并概括)
師:(指導學生閱讀教材中128頁的史料,通過了解“決議”中是如何對偉大毛澤東進行評價的,進一步理解“決議”的內(nèi)容及意義)
生:(閱讀史料,理解體會)
師:通過對材料的分析,同學們可以看出,《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的意義在于它全面總結和客觀地評價了建國以來的歷史,包括一些重大歷史事件和重要領導人的功過是非,使全黨有了統(tǒng)一的思想認識,有利于領導全國人民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簡評】本節(jié)教案關于十一屆三中全會背景的教學很有特色。教師圍繞“左”的路線對探索社會主義道路的負面影響,“文革”結束黨和國家亟待撥亂反正、鄧小平復出后的貢獻、關于真理標準的討論等歷史事件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透過紛繁的歷史表象認識到社會主義道路的曲折性、杰出人物的歷史作用、我黨實事求是思想路線重新確立的重要性。在教學過程 中,教師調(diào)動學生主體參與的積極性,學生在問題“解決”的過程,思維能力得到了提高,為后面教學中,讓學生認識三中全會后,我黨對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探索打下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