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 教學設計二
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 教學設計示例二
教學目的
一、要求學生掌握的基礎知識:黨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的政治路線;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中共十三大制定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鄧小平是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中共十五大提出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向21世紀。
二、要求學生從思想上認識:
1.中共十二大提出關于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是整個新時期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指導思想,標志著我國走上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
2.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只有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才能保障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正確方向。
3.中共十三大確定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根本保證;中共十四大高度評價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明確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4.鄧小平為創立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做出了歷史性貢獻,他是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
5.中共十五大是一次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大會,主題是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向21世紀。
三、要求培養學生的能力
1.通過指導學生學習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的路線和方針、政策,培養學生運用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分析、認識當代一些重大問題的能力。
2.通過引導學生思考、討論“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是怎樣形成的?”培養學生從宏觀上把握歷史發展趨向的能力和動態歷史觀。
教學要點
一、走自己的道路
1.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黨的政治路線
2.中共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
二、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維護安定團結
1.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
2.1989年的政治風波
三、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而奮斗
1.中共十三大:確定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
2.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3.中共十五大:確定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
教學要求和建議
一、本課重點: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高舉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偉大旗幟。
本課難點:本課涉及的黨和國家的重大決策多、理論性強,學生較難理解;中共十四大提出的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二、講述本課具體內容之前,教師引導學生回憶十一屆三中全會的重大決策和歷史意義,讓學生明確十一屆三中全會重新確立了以實事求是為核心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政治路線,重新確立了黨的正確的組織路線,中國共產黨開始按正確方向尋求自己的建設社會主義道路,這標志著中國歷史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
三、“走自己的道路”一目,需要講明兩個問題。
1.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中國共產黨在總結建國以來社會主義建設正反兩方面的經驗,特別是吸取“文化大革命”的教訓的基礎上,提出了現階段黨的政治路線,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轉移到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確定了社會主義建設的總任務,決定走出一條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教材小字部分指出鄧小平最早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但教師不必補充。
2.十二大是本課難點。教師可先讓學生閱讀課文中鄧小平在開幕詞中的講話內容,突出說明鄧小平在這次大會上進一步提出要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踐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教師指出這次大會制定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基本綱領,豐富和發展了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是十二大的指導思想,是整個新時期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指導思想。引導學生欣賞教材中“農民購買電視機”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活動”的兩幅圖畫,說明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思想指導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最后,教師點題說明中共十二大全面開創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中國將沿著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前進。
四、“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維護安定團結”一目,需要講明兩個問題。
1.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是我國一項基本國策。先讓學生明確: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是鄧小平針對改革開放中出現的極少數人想擺脫共產黨領導、反對社會主義道路的錯誤思潮提出的,為現代化建設的正確方向提供了保證;四項基本原則的內容,教師強調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是實現四個現代化的根本前提,這關系著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成敗,關系著黨和國家的命運。1982年12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確認了四項基本原則。
2.1989年政治風波,教師應該點明它具有深刻的社會和歷史背景,并從國際環境和國內環境兩方面加以分析,指出這是一些熱衷于搞資產階級自由化的人,利用學潮策劃的一場企圖顛覆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動亂。黨中央平息了這場動亂,鞏固了我國的社會主義陣地和十年改革開放的成果。教師還要進一步強調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重要性。
五、“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而奮斗”一目,需要講清兩個問題。
1.中共十三大是本課重點,也是本課難點。這次大會在認識國情和總結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比較系統地論述了鄧小平關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明確概括和闡發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即領導和團結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而奮斗。教師講述時要指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是在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決議》中提出的,十三大使這一理論在認識上前進了一大步。我國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論斷包括兩層含義:第一,我國社會已經是社會主義;第二,我國的社會主義還處于初級階段,我們必須從這個實際出發,而不能超越這個階段。讓學生明確無論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還是制定和執行正確的路線和政策,都要從我國的基本國情出發,實事求是。教師還應該引導學生結合改革開放所取得的輝煌成就,說明貫徹執行這條基本路線,沿著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奮勇前進,是我國社會主義事業走向勝利的根本保證。課文中小字部分介紹了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標分三步走的戰略部署,初中已經學過,教師可指導學生閱讀把握,不作要求。
2.中共十四大是本課重點,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難點。講述十四大時應強調中國堅持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路線一百年不動搖,加快改革開放,集中精力把經濟建設搞上去;大會明確提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有利于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進一步完善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高度評價了鄧小平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做出的偉大貢獻;為我國指明了本世紀前進的航程,也確立了邁向21世紀的行動綱領。教師應突出講述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并引導學生結合史實認識鄧小平是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
六、“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一目,需要講明四個問題。
1.中共十五大是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一次大會,大會確定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向21世紀。
2.把鄧小平理論確定為黨的指導思想,并寫入黨章;強調全黨要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開拓前進。
3.提出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號召全黨要毫不動搖地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全面地實現黨的基本綱領。
4.對我國經濟、政治、文化領域的改革和發展作出了跨世紀的戰略部署,為下世紀中華民族的偉大振興指明了方向。
七、新課講完后,教師可圍繞“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是怎樣形成的?”這一問題為中心進行本課小結,既要突出重點,又要揭示各自內容之間的內在聯系,以便學生從整體上理解本課內容。為拓寬學生的思路,教師可以啟發學生聯系國際形勢理解中國走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是偉大的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