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主題中隊會:《呼吸親情,學會感恩》
指導思想:
小學生守則第七條提出:要孝敬父母,尊敬師長。為了更好的開展“孝敬父母”的教育活動,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呼吸親情,學會感恩》這堂以孝心為主題的班會課,讓孩子認識到,在家庭里父母對孩子的愛不是單向的,應該是雙向互動的。孩子不僅要接受來自父母的愛,更應懂得愛的反饋和回報。所以,感恩教育應該讓孩子從感恩父母開始。
活動過程:
隊會儀式:1、全體起立,出旗,敬禮,奏樂。
2、禮畢,唱隊歌。
3、全體坐下。
三(9)中隊“呼吸親情,學會感恩”中隊會現在開始!
合唱:《相親相愛一家人》
甲:回眸我們的人生,我們就會發現我們永遠沐浴在父母的愛河里。
乙:自從我們呱呱墜地,父母們就用他們的汗水與心血編織了一張張濃郁的愛網,網住了外面的一切風風雨雨。
丙:父母向我們展開博大的胸懷,擁抱著我們,呵護著我們,為我們默默地無私奉獻著……給予了我們一個溫馨幸福的家。
丁:沒有陽光,就沒有溫暖。
甲:沒有水源,就沒有生命;
乙:沒有父母,就沒有我們;
丙:沒有親情友愛,世界將會一片孤獨和黑暗。
合)懷抱一顆感恩的心,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人。
乙:請聽相聲《大拇指和食指 》
丙:落葉在空中盤旋,譜寫著一曲曲感恩的樂意,那是大樹對滋養它的大地感恩;白云在蔚藍的天空中飄蕩,繪畫著一幅幅感人的畫面,那是白云對哺育它的藍天的感恩。
丁:今天是我們成長過程中十分重要的一天。在這個春意濃濃的日子里,將給我們留下永恒的記憶。多想有一個機會,讓你們靜靜地傾聽我們的心聲,欣賞我們的才藝,對父母深情地說一聲:您的孩子長大了!
丙丁:請聽樂器連奏。
甲:“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大詩人孟郊的千古絕句高歌了一首母愛的贊歌.媽媽給予我們的點點滴滴的愛,我們時刻銘記在心。
乙:如果說母愛是水,溫柔而又恬靜,那么父愛就是海洋博大而又深沉,
甲:如果說母愛是三月的陽光,給兒女帶來縷縷春風,那么父愛就是巍峨的高山,為兒女撐起一片天空。
乙:請聽詩朗誦《學會感恩》
丙:爸爸媽媽,是你們給了我們寶貴的生命給了我們幸福的生活,給了我們成長的快樂。我們知道了自己是未來的主人,是祖國的希望,是父母的寄托。
丁:今天,我們在這里練翼;明天我們將展翅高飛。你們放心吧,我們不會永遠躺在你們懷里撒嬌,我們會長大,我們會用最真實的行動告訴爸爸媽媽:我們是你們的驕傲。
丁:請聽快板
甲:親愛的朋友,讓我們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去對待身邊的一切吧!
乙:也許記憶中的面容會模糊,記憶中的名字會塵封,但記憶中的快樂永遠不會褪色,讓我們帶著一顆感恩的心去回報父母吧!一生一世牢記父母的感恩!
甲:我愛我的父母,愿普天下的孩子都能愛自己的父母!
合:親愛的朋友,讓我們一起深情地對自己的父母說:“爸,媽,我愛你們!”
乙:請看舞蹈《燭光里的媽媽》
丙:三千多個日日夜夜,父母的愛始終與我們相隨。
丁:三千多個日日夜夜,我們始終與愛同行。
齊:謝謝你們,我親愛的爸爸媽媽,我原想收獲一縷春風,你們卻給了我整個春天。
合:每個孩子都會感受到來自父母的點點滴滴的愛。讓我們一起來談談自己的內心感言吧。
請聽孩子們的心聲
甲:可不知從何時起我們忘卻了父母的含辛茹苦。親愛的朋友,你是否在父母勞累后遞上一杯暖茶?你是否在他們生日時遞上一張卡片?
乙:你是否在他們失落時奉上一番問候與安慰?你是否在察覺到蓄落在他們頭上額上的那縷縷銀絲絲絲皺紋?倘若沒有,那請你趕快去學會感恩,以回報我們那至親的父母吧!
甲:不要再只知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一味地索取了。須知:感恩是需要你用心去體會去報答的!
親子活動:運氣球
孩子與家長先把氣球吹大,然后背對背把氣球運回筐里。
丙:父母的恩情似海深。父母給予了我生命,給予了我生活,給予了我無微不至的愛,我應該感恩父母。
丁:其實,感恩并非一定是那驚天動地的壯舉,感恩之心也可隱藏于小事之中。
《感恩父母》欣賞漫畫
甲:愛讓我們的生活變得充實,愛讓我們的生活灑滿陽光,愛讓我們的生活充滿希望。
乙:父母用愛托起了我們的生命之舟,父母用愛滋潤了我們稚嫩的心田,父母用愛溫暖著我們整整一生。
合:同學們,請珍惜這份愛吧,因為這份愛只有今生沒有來世。
合:同學們,一聲問候,一杯熱茶,一個微笑,一點進步,都是對父母的愛的一種無聲的感激,現在就讓我們用歌聲來表達我們的感恩之心。全體起立。
律動《感恩的心》
甲:同學們,請把握這份愛吧,因為它會使我們成為世上最富有的人,它會給我們帶來一份開掘不盡的寶藏。
合:讓我們的心永遠和父母的心一起跳動吧。
中隊輔導員講話:同學們,這次班會課開的非常成功,你們的成長讓我為之感動。我相信,我們49顆孝敬父母的誠心伴著成長的步伐,已經緊緊地跳動在一起。讓我們從感恩父母開始,感恩我們的老師,感恩身邊的朋友,感恩我們的社會,感恩所有給予你幫助的人。總之,讓我們帶著一顆感恩的心去面對一切。你會發現,生活很美很美,世界很美很美。(呼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