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歲嬰幼兒訓練方案
4、手部動作訓練。
(1)訓練小兒手的控制能力。在小兒能夠有意識地將物品放下后,訓練小兒將手中的物品投入到一些小的容器中。讓小兒將小木塊放到一個小盒子中,將小粒的東西拾起來放進小瓶中。還可給小兒選擇一些帶孔洞的玩具,讓小兒將一些東西從孔洞中投入。
(2)訓練小兒用手的能力。可通過游戲,成人示范,教小兒學會手的多種用途。比如把木塊搭起來,打開或蓋上盒蓋、瓶蓋,拉電燈開關線,用筆畫線條,用手翻書,按按鈕、扔皮球,拾東西,模仿用手推玩具火車,拿勺子在碗中攪拌,用勺吃飯,用手挖摳東西等等。
三、習慣和生活能力的培養
1、睡眠。白天睡眠次數可逐漸減至每日2次,每次睡眠時間2小時。每天應定時讓小兒上床睡覺,睡眠前不要引導小兒過分地興奮,此時小兒能理解成人部分語言,可預先告訴小兒您的安排,如母親與孩子游戲,說:"我們把玩具收起來,要睡眠了。"然后收拾玩具,抱小兒上床睡覺。
2、飲食。隨著小兒年齡增長,喂養次數每日可逐漸減到4~5次。定時進餐,有助于消化系統有節律地工作,進餐時要有固定的坐位,訓練進食自理的能力,如讓小兒自己用手拿餅干吃,獨自抱奶瓶吃奶、用杯喝水,試著拿湯匙舀東西吃。
3、大小便。教小兒在大小便前有所表示,如在大小便前發出"嗯嗯"聲音。
4.穿衣服。教小兒配合成人穿衣、戴帽、穿襪、穿鞋等,這不僅能培養小兒生活自理能力,而且能強化左右的方位意識。
四、社會交往能力的培養。
1、與人交往。此時,嬰兒已經有一定的活動能力,對周圍世界有了更廣泛的興趣,有與人交往的社會需求和強烈的好奇心。因此,家長每天也應當抽出一定時間和小兒一起游戲,進行情感交流。一個樂觀向上,充滿愛心的家庭氣氛,會使小兒幸福開朗,樂于與人交往。家長還應經常帶小兒外出活動,讓小兒多接觸豐富多彩的大自然,接觸社會,從中觀察學習與人的交往經驗,在小兒與人交往過程中,應繼續培養文明禮貌的舉止、言語。
2、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小兒主動發音和模仿發音,積極為嬰兒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讓孩子學習用 "叔叔"、"阿姨"、"哥哥"、"姐姐"等稱呼周圍熟悉的人。如成人問"這是什么?"讓小兒回答。鼓勵小兒模仿父母的表情和聲音,當模仿成功時,親親他,井做出十分高興的表情鼓勵他。
1~1歲半幼兒訓練方案
一、認知能力的培養。
1、觀察能力的培養。觀察是一種有目的的感覺知覺活動,是發展智力的主要途徑。兒童觀察事物是通過各個感覺器官來進行的,因此,培養兒童的觀察能力,應從發展視覺、聽覺、嗅覺、觸覺等感覺能力入手,從他們感興趣的、注意到的事物開始,有意識地引導他們去觀察事物。
(1) 觀察事物的特性
①識別大小。教小兒比較物體的大小,開始可選擇形狀類似,大小差別顯著的物體來練習,如大娃娃與小娃娃,大杯子與小杯子等。
②識別形狀。教小兒識別物體的各種形狀,對發展觀察能力十分有好處。先教小兒識別簡單的幾何形狀,如圓形、橢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等,可用同種顏色的紙板如紅色、黃色,剪成兩套形狀不同的圖形如圓形、橢圓形、三角形、正方形,讓小兒和家長分別拿一套,教小兒把他手中的圓圈重疊到家長的圓圈上,指給他看,這兩個圓圈的形狀是一樣的"都是圓的。"再讓他把圓圈與其它形狀的紙板比較,告訴他是不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