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我們應正確對待孩子的獎勵
管教孩子想要收到預期的效果,專家告訴我們了四種策略:正增強(獎勵)、懲罰、隔離、消極增強(逃離制約與躲避制約)。這四種策略其實就是獎勵和懲罰的技巧變化。那我們應該如何運用呢?
先來看獎勵。當孩子出現良好行為后,可以用正增強的方式(獎品)讓他得到快樂、滿足,進而增加這個良好的行為,這種策略的關鍵在于給予快樂。就例如孩子平時吃飯不怎么好,但今天表現不錯,吃的挺快,我們就送他一個獎品(他喜歡的東西),下一次他就會想起這個經驗,而加快吃飯速度。
其次看懲罰。當孩子出現不好的行為時,可以用負增強的方式(處罰)讓他感到痛苦、難過,進而減少這個不好的行為,這種策略的關鍵在于給予痛苦。例如孩子亂扔玩具,我們當場就給予處罰(罰坐),下次孩子再亂扔玩具時可能就會記起這個經驗教訓,而有所收斂。
再來看隔離。孩子原本在快樂的狀態里,當他出現不好的行為時,可以用負增強的方式(取走他喜歡的事物),讓孩子感到痛苦、難過,進而減少這個不好的行為,這種策略的關鍵在于取走快樂。例如孩子們在游戲時打架取樂,我們就請他們離開活動場地坐在一旁看其他孩子游戲,下次游戲時還想再打架可能會記起這個經驗教訓,而有所收斂。
最后看逃離制約。孩子原本在受處罰的狀態中,當他出現良好行為后,可以用正增強的方式,讓他獲得快樂、滿足、進而增加這個良好的行為,這種策略的關鍵在于取走痛苦。逃離制約相對來說比較復雜。比如孩子不愿打招呼,父母會給予一個警告:“你如果不叫人,那我就請你坐在椅子上哪兒也別去。”孩子沒有理會這個警告,父母馬上就要將其按在椅子上,不許他活動,孩子在掙扎的過程中最后含糊不清打了聲了招呼,于是父母放開他,并稱贊他當個有禮貌的孩子真棒,當下次孩子再見人時,可能就會記起這個經驗,而主動打招呼了。
我們談了以上四種對待孩子的策略,現在我們就來說說如何獎勵孩子。
一、獎品。獎勵孩子一定會使用到獎品,它不一定是有形的物品,也可以是無形的。我們大致把獎品進行以下的分類:1.消費型,如各種零食。2.活動型,如去公園、看動畫片等。3.操作型,如各式玩具等。4.持有型,如貼貼紙、明星或卡通人物卡片等。5.社會型,如獎狀、紅花、口頭贊美、擁抱等。
二、如何選擇獎品?
(一)我們要考慮孩子的年齡、性別、興趣、喜好及生活習慣。
(二)平時就列出可能的獎品或讓孩子自己說出想得到的東西、想做的事情,按照優先順序,建立獎品清單,方便需要時使用。
(三) 想給孩子驚喜時(孩子沒有被要求或達到某項行為),可以使用神秘禮物(不必征求孩子的意見)。
(四) 高頻率出現的一些行為可以作為獎品用來增強低頻率出現的行為。例如我們在幼兒園常對孩子說:“如果你們安靜地休息,待會我們就可以去玩大型玩具。”這就是以提供玩的機會來增強他們靜坐的行為。
(五) 選擇一些新奇或自然的獎品。(隨時可用、隨處可得,最有效的就是社會型的獎品)。
三、有了獎品,我們就必須制定一些選擇和使用這些獎品的原則:
(一)給孩子的獎品通常在使用過后才知道是否有效,而且同樣的獎品不可使用太多次,否則會失去作用。
(二)選購獎品應尊重孩子本人的意見。因為對別的孩子有效的獎品未必對你的孩子有用,所以在征求孩子的意見后再選購獎品比較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