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教育與幼兒品德發展
幼兒進行簡單的止血和包扎;等等。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是通過不斷的實際行為操作而形成的。為了培養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我們還帶領幼兒參觀省消防總隊,讓消防隊員給孩子們介紹火災的原因、消防車的作用及滅火筒的使用,使孩子們加深感性認識,學習真實的防危保安本領;鼓勵家長在日常家居生活中教會幼兒正確使用電器、煤氣爐,鍛煉幼兒的膽識,進一步增強幼兒珍惜生命的意識,培養其較強的自我保護能力,逐步養成安全生活的良好習慣。(二)促進了幼兒品德素質的發展
1、使幼兒養成了接受紀律,遵守規則的意識及行為習慣
根據皮亞杰的認知學說,幼兒形成概念與其相應的行為操作相關,我們結合幼兒院的各種教學活動、游戲活動的實際操作,不斷向幼兒滲透紀律、規則內容要求,使幼兒在潛移默化、持之以恒的日常教養訓練中形成相應的守紀律、守規則意識。例如,我們把色彩鮮明的紅綠燈作為信號,訓練調控幼兒遵守交通安全規則的意識行為。在我院模擬交通區內,設有全真的紅綠燈交通標志。教師向幼兒講清楚紅、綠、黃燈的功能后,安排幼兒進行實地演示,幼兒駕車或步行過馬路時,教師及時提醒他們注意看信號燈,并根據信號燈指示作出停止、轉彎、直行等行為。經過不斷訓練,我院幼兒均能在交通區內遵守交通規則,并在日常實際的交通行為中真實體現出“紅燈停,綠燈行”的意義。我們還根據幼兒好奇心強,愛模仿的特點,開展角色游戲,以某一社會角色約束、調控幼兒的行為,進一步培養幼兒遵守紀律和規則的意識。如在“大帶小”活動中,要求大班幼兒自覺以哥哥姐姐的角色定位,做小班幼兒的榜樣。在“我是交警”活動中,要求扮演交警的幼兒準確掌握交通指揮手勢,文明禮貌地執行交通規則,這樣,扮演行人的幼兒才會聽從指揮……幼兒在這些角色游戲中,通過扮演不同的角色,親身體驗各種角色應遵循的行為規則,應遵守的法律、紀律,從而將這些外在的法規、紀律由概念逐步內化為個人的認知內容,進一步形成相應的觀念、態度,在各種具體的行為中又外顯出來。
2、幼兒初步形成了道德價值標準
幼兒的安全教育,從最初的交通安全角色游戲開始,不斷拓展為以“安全”為主題的教育活動形式,其內容廣泛,活動時間持續不斷。我們把情感培養和行為練習相結合,多層次、全方位、廣內涵施行品德養成教育。在各科教學中,我們有意識地進行幼兒品德養成教育。我們編寫交通安全兒歌,讓幼兒易懂易記交通標志功能及交通規則;編寫故事“小松鼠歷險記”等,使幼兒通過聽故事,意識到違反交通規則的嚴重后果;在自然常識教育中,教會幼兒熱愛大自然,愛護環境;運用直觀教具,教給幼兒日常的禮貌用語:“對不起”“沒關系”“謝謝”以及日常的禮儀:熱情大方、彬彬有禮等;在幼兒一日生活中,我們還隨機地培養幼兒謙讓、合作,樂于助人、樂觀向上的品質。在分派餐具、毛巾時,讓幼兒學會不爭搶;在排隊集中時,學會有序不吵鬧;在集體活動時,學會聽從指揮,統一行動;當小朋友有困難時,懂得要及時給予幫助…… 創設交通安全角色游戲,讓幼兒在游戲中自然有效地學會做事,學會與人共同生活。我們通過各科教學、一日生活教育及角色游戲活動的創設等多種途徑的品德養成教育過程,初步形成幼兒的社會價值標準:合作,尊敬他人,孝敬長輩,公民精神,社會責任感;個人價值標準:誠實,守紀律,寬容,有條理,襟懷坦蕩;認識過程的標準:實事求是的科學方法,辨別真偽,追求真理,慎于判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