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教育與幼兒品德發展
作者: 廖雅琪(執筆) 來源: 《學前教育研究》1999
編者按:如何結合幼兒教育的特點,選擇合適的科研課題和發展路向,以便更有效地促進幼兒素質全面、和諧、優質的發展,是每一所幼兒園和每一個幼教工作者都需要思考的問題。廣東省公安廳幼兒院根據自身的特點,開展“遵守交通安全規則,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實驗研究,對幼兒進行遵守交通規則,養成良好行為習慣,培養安全意識和現代生活素質的教育,整合提高幼兒的品德和現代素質。本欄目前5篇文章是該院“安全教育與幼兒品德發展”課題組部分成員在實驗研究中的一些體會,這里集中刊發出來,供廣大幼教工作者參考、借鑒。
培養幼兒良好的安全意識、生命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是幼兒安全教育的重要內容,而進行幼兒安全教育則是現代幼兒教育的重要目標。通過開展安全教育整合發展幼兒的安全素質、品德素質及道德創新能力是本課題研究的目的。
一、幼兒安全教育的主要內容
安全教育所施行的不僅僅是安全知識、規則的傳授,而且是相應能力及相應行為習慣的訓練培養的教育過程。幼兒安全教育是幼兒保育工作的重要內容,它主要包括:交通安全、游戲安全、運動安全、用水安全、防火安全、用電安全、食物安全、疾病安全、學習安全、起居安全、環境安全、民防安全以及其它安全等。我們選擇交通安全教育為切入點,以交通安全角色游戲形式為主,配合各種教育活動方式,全面開展
二、安全教育促進了幼兒良好安全與品德素質的整合發展
(一)培養了幼兒良好的安全素質
1、安全常識的掌握及安全意識的培養
根據幼兒好動、注意持續性低、思維具體形象的特點,我們在對幼兒進行交通常識教育時,請來了“黑貓警長”(四肢和眼睛靈活可動的投影片),引起幼兒的興趣,孩子們在輕松、歡快的氛圍中,集中注意力,學習認識環島標志、禁止通行等交通標志,懂得“紅燈停,綠燈行”的交通安全常識。為了確保安全教育的質量,我們采用專題與主題相結合形式,使安全教育的知識具有連續性,幼兒安全意識的形成有層次性和科學性。我們以“交通安全教育”為主題,設計推出“環保”“能源”與“家用電器”“生命之源———水”等安全教育專題,使幼兒通過每一專題的學習,加深安全意識,拓寬安全知識。在“生命之源———水”專題教育活動中,我們主要教會孩子們認識水對人類的利與弊,讓孩子們了解防御洪災的方法、發生水災時自救的方法以及溺水時自救的方法。這種從人類生存安全大角度到個人自我保護小角度的教育思維,不僅體現了教師們安全教育視野的開闊,而且引導著幼兒從更廣闊的視野上去認識我們生活中真實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使他們從自身的生存角度去體會安全的意義,體會生命的可貴,從而萌發珍惜生命的意識。為了強化幼兒的安全意識,我們采取家園合作方式,讓家長參與配合,在家里有意識地介紹安全知識,經常提醒幼兒注意日常生活中的用電、用水等方面的安全,使幼兒在家庭環境中真實體驗安全的重要性。家園同步開展安全教育,有利于鞏固提高幼兒的安全意識。
2、珍惜生命意識及自我保護能力的培養
安全知識的學習和掌握,是幼兒“知”的形成,而將“知”轉化為“行”,則是安全教育目標的落腳點,也是安全教育的最深刻、最現實的意義。根據行為心理學的理論,我們創設安全教育游戲情景,讓幼兒在實際情景中親自處理各種安全問題。如:在交通安全教學區的馬路上發生了交通事故,有的幼兒馬上走到“橄欖樹廣場”內,尋找電話亭,撥120急救電話叫救護車,有的撥122找交警處理意外事故;被困在車內的幼兒懂得呼叫,并雙手抱頭,盡量卷縮身體以減少傷害;對受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