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把尿不宜過勤
有的爸爸媽媽怕孩子濕褲子和被褥,于是不斷地給地給孩子把尿。過度頻繁地讓孩子排尿,會造成孩子憋不住尿而尿頻的習慣,即尿的次數多量少,這種"毛病"甚至對他長大后也會有影響。稍大些還會產生對立情緒,即坐在盆上不尿,站起就尿褲子。孩子出生3-4個月,頭能豎起后就能開始把尿,開始可能不成功,其實大約1個月左右孩子就能把成人把尿進度發出的噓噓聲和把尿的姿勢聯系起來,建立條件反射,在這種聲音和姿勢聯系起來,建立條件反射,在這種聲音和姿勢的刺激下排尿,逐漸養成不尿濕衣褲和床褥的習慣;到5-6個月要小便時就會有所表示,會坐后就可讓孩子坐盆小便,到1歲末就能控制小便,2歲會自動村注坐盆小便。
要在孩子需要的時候讓他排尿,一般在睡醒后,喂奶喂水10分鐘后,或上次排尿后半小時左右收效較好,每次排尿以1-2分鐘為宜,如不尿應過一會再把或坐盆,在孩子有排尿的表示和要求時,如5-6個月的孩子會有雙眼凝視,激靈,稍大的孩子會發出噓噓聲,要及時讓他小便,這樣可以強化他發出有尿的變化,如果總是不予理睬,他這種表示就會淡化,養成毫無表示隨便排尿的習慣。晚上叫尿,以不影響孩子睡眠為原則,一般每晚不要超過1-2次,如果由于叫尿而影響孩子睡眠或大哭大鬧,應暫時不叫。
摘自《保健時報》
給孩子把尿不宜過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