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象的描繪,生動的語言
教學中對于內容比較抽象,而無掛圖、插圖表示的內容,利用生動的語言、傳情的教態和板圖結合,會引起學生的興趣,達到加深印象,鞏固知識的目的。1、生動有趣、富于啟發、和諧動聽、節奏明快的語言,可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掌握地理知識。
(1)巧借古詩教學。詩詞歌賦,瑯瑯上口。應用得法,可使學生如臨其境、如聞其聲,能創造出一種詩情畫意的教學環境。如講地球的運動時用:
“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
描述黃河奔騰咆哮,滾滾東去的氣勢: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騰到海不復回”;
講氣候時用: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春);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夏);
“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秋);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冬)
講解長江時,為描述三峽灘險、流急、景色奇美,可吟誦李白的詩句: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短短四句,把學生帶入了奇妙的意境,湍湍急流,秀麗風光一覽無余;情景交融,詩情畫意油然而生。
(2)短小精悍的成語也會使教學過程增輝添彩。如“滄海桑田”描述了地殼的運動;冷鋒過境時,形容天氣用“風雨交加”;講地球運動時用“星移斗轉”;講海陸間循環用“百川歸海”。引用這些成語準確、生動、形象,既具有科學性,又客觀地反映了地理現象,寓意深刻,耐人尋味。
(3)謎語是我國的國粹,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和悠久的歷史。在教學中適當應用,則可啟發學生思維,拓寬他們的知識面。“說它多大有多大,日月星球全容納,無人知它始和終,也沒左右和上下”(宇宙);“千顆星,萬顆星,北天星星數它明,有它給你指方向,夜里航行不用燈”(北極星);“有個老公公,天亮就出工,一朝一日不見它,不是下雨就刮風”(太陽)。導入新課時運用一些謎語。活躍了同學們的思維,然后開始講新課,效果不錯。講課中也可以穿插一些地理謎語,活躍課堂氣氛。比如:“船出長江口”——上海;“空中碼頭”——連云港;“用圓規畫圓”——太原;“大言不慚”——海口;“銀河渡口”——天津。
2、形象的描述與板圖結合。如講鋒面雨帶隨夏季風在我國東部移動的規律時,一邊畫略圖,一邊用興奮的情緒感染學生:每年5月份,源于太平洋的東南季風趁機登陸,在南嶺一帶受到冷空氣的阻擋,冷暖兩種氣團在此交鋒,這里首先進入雨季,珠江水流開始上漲。爾后,夏季風的“援兵”趕來,勢力增大,于6月份向北挺進到長江流域。冷暖空氣又在江淮之間交鋒,勢均力敵,相持擺動一個月左右,造成長江中下游地區陰雨連綿的天氣,因此時恰逢黃梅成熟季節,人們稱這時的降水為“梅雨”。“梅雨”結束后,夏季風乘勝北進,勢如破竹,于7—8月份連克華北和東北,夏季風一統神州。可是天有不測風云,冬季風不甘失敗,馬上氣勢洶洶,大兵壓境。在9月份,夏季風被迫退到長江流域,10月份無可奈何地離開大陸。就這樣鋒面雨帶隨夏季風有規律地移動,造成了我國南方雨季開始早,結束晚,而北方則開始晚、結束早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