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情節畫:我們的幼兒園(精選3篇)
大班情節畫:我們的幼兒園 篇1
教學目的:
1、練習用小手做轉、敲、搓、捏、的動作,鍛煉幼兒手指靈活性。
2、對手指游戲產生興趣,體會游戲的快樂。
教學準備:照片
教學過程:
1、變魔術,引起幼兒興趣。
老師把手背在身后,說:今天老師要給大家表演一個魔術,大家仔細觀看哦,變、變、變變變!請問小朋友說一說,變出來什么來了?
幼兒:手。
老師:我的手可厲害了,我會讓它轉起來,你們的小手會不會轉起來?(幼兒模仿老師轉一轉小手)
老師用拳頭“咚咚咚”的敲東西,問:“老師在用手干什么呢”
幼兒回答:“敲東西。”
老師:“請小朋友們伸出自己的小拳頭跟著老師一起敲一敲,敲敲自己的胳膊,敲敲自己的腿。”
(搓、捏動作同上)
老師:“看,我們的手有好多本領對不對,我們來想一想,小手還有哪些本領?”
幼兒自由討論。
2、出示小手能干的照片,如小手穿衣服、玩玩具、擦桌子、畫畫等。
總結:我們的小手真神奇,會用勺子、會穿鞋子、會寫字、會洗臉、還會做游戲呢。等小朋友們長大了,小手還會有許多的本領呢!
3、手指游戲
老師:小朋友們今天我們來做的手指游戲好不好玩?
老師邊念兒歌邊帶領幼兒做手指游戲。
一根手指頭變成毛毛蟲,啾啾啾;
二根手指頭變成剪刀,剪剪剪;
三根手指頭變成扇子,扇扇扇;
四根手指頭變成烏龜,爬呀爬呀爬;
五根手指頭變成大老虎,啊嗚啊嗚。
4、重復做游戲,鍛煉幼兒手指靈活性。
大班情節畫:我們的幼兒園 篇2
一、活動目標:
1、學習觀察幼兒園的主要建筑和景物,用繪畫表現幼兒園的樓房、運動器具以及花草樹木。
2、根據幼兒園建筑結構和景物位置,學習合理布置畫面。
二、活動準備:
1、組織幼兒在幼兒園里散步,引導幼兒觀察幼兒園的樓房、運動器具、周圍景物等。
2、組織幼兒進行建筑游戲“我們的幼兒園“,初步掌握幼兒園的布局。
3、彩色筆蠟筆、畫紙(幼兒人手一份)
三、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引起幼兒學習的興趣
教師:小朋友,我們的幼兒園美不美,你們想不想把這么美的幼兒園畫下來,今天就畫“我們的幼兒園“好不好?
2、引導幼兒回憶觀察過的幼兒園的布局、合理安排構圖
教師:你們在園里看到了什么?幼兒園的房子是什么樣子的?門窗在哪里,是什么形狀的?園內還有些什么東西,這些東西放在什么地方?樹和花長在什么地方?它們是什么形狀的,什么顏色的?
3、交代要求,幼兒作畫,教師巡回指導
教師提醒幼兒先仔細想好,然后再動筆。
在紙上先畫樓房,再畫運動器具和花草樹木,將房子畫大一些,畫在主要位置上。如果幼兒畫面較空,適當啟發幼兒補充內容。
4、評價作品,結束活動
教師組織幼兒互相欣賞作品,找一找哪張畫上的房子畫得很平穩;哪張畫上畫的幼兒園里的東西最多等
大班情節畫:我們的幼兒園 篇3
活動目標:
1.積極主動地參與選組活動,能發現選組中出現的問題,并想辦法調整。
2.體驗升入中班的.自豪感。
3.培養幼兒樂意在眾人面前大膽發言的習慣,學說普通話。
4.樂于探索、交流與分享。
重點難點:
能發現選組中出現的問題,并想辦法調整。
活動準備:
幼兒在小班時已有分組及按小組活動的一些經驗,《幼兒畫冊》第3冊第1頁,收集一些孩子喜歡的圖片供孩子選擇。
活動過程:
一、我和那些小朋友在一組?
1.提問:小班的同伴是不是都來了?我們班又來了哪些新朋友?他們叫什么名字?
2.引導幼兒思考:升入中班了,想和哪些小朋友在一組?
3.幼兒自由結伴選組。
二、我們的分組合適嗎?
1.根據幼兒選組的情況,就出現的問題引發討論:如果小組太多了怎么辦?有的組小朋友太多,有的組小朋友太少怎么辦?有的組全是男孩(女孩)怎么辦?
2.就分組可能會出現的問題以及所帶來的不便進行討論,如:如果人太多,洗手、小便時廁所里就會很擁擠等,共同定出分組的一些具體要求,如:分成幾個小組,每組有幾個人,每組都有男孩和女孩。將要求以小圖片的形式展示出來。
三、調整分組。
幼兒根據自己討論、制定出的分組基本要求調整小組隊員。
(一)我們是組。
1.幼兒按新分的小組討論,給自己的小組起一個名字。
2.每組派代表向大家介紹自己所在小組的名稱及成員。
(二)制作小組標記。
讓幼兒畫出小組的標記,貼在每組的桌面上。
教后反思:
活動中,孩子們爭著給自己的小組取名字,大家相互討論,最后共同協商一致,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學會了交流分享。而且對自己小組取得名字后大家都有沾沾自喜的滿足感,還把自己的標記畫下來,愿意介紹所在組的成員,和標記特色。我覺得以后可以多開展這樣的交流討論活動,讓孩子們暢所欲言。
小百科:小組為工作﹑學習等的方便而組成或劃分的小集體﹑小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