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種各樣的鎖(精選7篇)
各種各樣的鎖 篇1
活動過程:
一:參觀各種各樣的鎖的展覽會,幼兒自由認認講講這叫什么鎖,在哪里見過的。
二:學習開關掛鎖。
(1) 幼兒自由玩掛鎖。
(2) 以老師不會玩掛鎖,幼兒來教老師的方法學習開關掛鎖。
a:開鎖:找到鑰匙孔――把鑰匙正插――插到底----旋轉
b:關鎖:掛鎖對準小孔――往下按。brppc:再練一次開、關掛鎖。
三:引導幼兒用自己的鑰匙去開別人的鎖,并得出結論:一把鑰匙只能開一把鎖。
四;觀察鑰匙,了解鑰匙的結構。
齒:觀察齒像什么 把手:觀察把手的形狀
小孔:出示一串鑰匙,了解小孔的作用。
五:介紹一些現代的高科技的鎖:指紋鎖,密碼鎖,聲控鎖。
六:游戲“金鎖、銀鎖”
1:集體學兒歌。 “金鎖、銀鎖,咔嚓一鎖,看看誰先打開鎖。”
2:講解游戲規則:
一組中請一個幼兒把五把鑰匙抓在手中,大家一起念兒歌,當念到最后一個字時,這個幼兒把鑰匙灑在桌上,每個幼兒趕快找自己的鑰匙來開鎖,一組五個最快開出者為勝,得獎品金鑰匙一個。
3:幼兒商量輪流分工。
4:游戲3-4遍。
活動目標:
1:在玩玩講講等活動中,引導幼兒學習了解掛鎖,鑰匙的外形特點和開關方法及多種多樣的鎖及其用途。
2:在活動中進一步發展幼兒的探索能力。
3:通過小游戲,進一步培養幼兒的集體意識。
活動準備:
1:幼兒每人一把掛鎖(配匙),老師一把大掛鎖,各種各樣的鎖若干。
2:鑰匙一串。金鑰匙(紙質)7-8把。
各種各樣的鎖 篇2
一、 活動目標:
1、 了解鎖和鑰匙的關系,辨認不同的鎖型和功能。
2、 通過操作活動,探究鎖和鑰匙的秘密,引發好奇心。
3、 知道鎖的用處,增強安全意識。
二、活動準備:
1、 師生共同收集各種鎖和鑰匙。
2、 橡皮泥、筆人手各一份。
3、 幼兒操作材料、筆人手一份。
二、 活動過程:
1. 幼兒猜謎,引出活動:
師:今天老師要讓小朋友們來猜一個謎語,它是我們生活中離不開的小管家。“鐵石心腸小娃娃,它是主人好管家,主人一來它開心,不是主人不理它。”
幼兒自由猜謎,引出活動主題。
4、 初步認識鎖和鑰匙,讓幼兒進行配對活動。
師:今天老師請來了好多的鎖來做客了,還有鎖的好朋友鑰匙。小朋友也準備了各種各樣的鎖和鑰匙,它們是什么樣子的?你想玩一玩嗎?
(1)幼兒以小組為單位,坐在桌子旁,桌子上提供了幼兒及老師帶來的鎖和鑰匙(鑰匙多于鎖),讓幼兒進行操作游戲,理解鎖和鑰匙的關系是一一對應的。
(2)組織幼兒講一講開啟中的發現,鼓勵幼兒提出問題:
請個別幼兒介紹自己的鎖和鑰匙:你玩的是什么鎖?是什么樣子的?你是怎樣玩鎖和鑰匙的?你發現了什么?
師小結:鎖的種類很多,但是一把鑰匙只能開一把鎖。
4、認識不同種類的鎖,了解它們的用途。
(1)、分別觀察不同種類的鎖和鑰匙:這是什么鎖?是什么樣子的?它是用來鎖什么的? 引導幼兒指認鎖的名稱感知認識掛鎖、環形鎖、帶把手的鎖、鐵鏈鎖等等。
(2)、提問:你還見過哪些鎖?什么地方需要鎖?用什么樣的鎖?
為什么?
(3)、討論:為什么要有鎖?如果沒有鎖會怎樣?
5、讓幼兒感知鎖的所用之地。
師引導幼兒觀察操作材料,提出操作要求:說說圖上哪些物品需要鎖?在需要鎖的物品下面打√,不需要的則打。正確感知生活中用鎖的地方。
6、游戲“拓印鑰匙”
(1)讓幼兒觀察鑰匙上的圖紋,感知它們的有趣及不同之處,并用橡皮泥進行拓印。
(2)讓幼兒進行作品展示,并為人類的智慧感到驕傲,進一步體驗鎖和鑰匙的奧秘。
各種各樣的鎖 篇3
活動目標:
1、認識各種各樣的鎖,會用圖表記錄的方式表示需要鎖的地方。
2、探索鎖的秘密,了解鎖的作用,知道鎖的重要。
3、對觀察和動手活動感興趣,有強烈的探索欲望。
活動準備:
1、操作卡人手一份。
2、收集各種各樣的鎖和鑰匙。
活動過程:
一、提問引出話題:
1、出示鎖和鑰匙:今天,老師帶什么到幼兒園來了?小朋友也準備了各種各樣的鎖和鑰匙,你帶來的鎖和鑰匙是什么樣子的?你想玩一玩嗎?
2、幼兒自由玩鎖
3、交流:請個別幼兒介紹自己的鎖和鑰匙:它是鎖什么的?你是怎樣玩鎖和鑰匙的?你的鎖有什么用?
二、認識不同種類的鎖,了解它們的用途。
1、分別觀察不同種類的鎖和鑰匙:這是什么鎖?是什么樣子的?它是用來鎖什么的?
2、提問:你還見過哪些鎖?你還認識哪些鎖?
3、討論:為什么要有鎖?如果沒有鎖會怎樣?
三、操作活動:
1、猜謎語
2、提出操作要求:說說圖上哪些物品需要鎖?在需要鎖的物品下面打√,不需要的則打×。
四:評價活動:
1、說說哪些物品需要鎖。
2、想一想,還在哪里見過鎖?說一說鎖有什么用處?
各種各樣的鎖 篇4
活動目標:
1、了解鎖和鑰匙的關系,知道鎖有不同的外形和功能。
2、在操作活動中探究鎖和鑰匙的秘密,會開鎖。
3、學會仔細觀察用書,提高安全意識。
活動準備:
1、教室與幼兒共同收集各種各樣的鎖。
2、幼兒用書人手一本。教師了解誒鎖的知識和信息。
活動過程:
一、玩一玩,看一看,感知鎖的多樣化。
1、幼兒自由探索,在玩的過程中感知鎖的秘密。
2、請幼兒介紹自己帶來的鎖。
3、小結:原來鎖有各種形狀的,有長的、圓的等等。
二、找一找,配一配,理解鎖和鑰匙的一一對應關系。
1、教師:老師不小心把你們帶來的鎖和鑰匙弄亂了,請你們去幫忙找一找。
2、幼兒玩鎖,感知鎖和鑰匙的一一對應關系。
3、交流:你是怎么玩的`?玩的時候你發現了什么?
4、教師小結:鎖的種類很多,但是一把鑰匙只能開一把鎖。
三、教師與幼兒共同觀察,了解鎖和鑰匙的秘密。
1、教師在投影儀下與幼兒共同觀察打開的鎖芯。
2、鎖芯是怎么樣的?為什么它可以鎖住和打開?你找到秘密了嗎?
3、教師演示鑰匙和關鎖,感知開鎖旋轉的方向。
4、教師與幼兒共同在投影儀下觀察鑰匙的圖紋,知道鑰匙的圖紋不一樣。
四、觀看幼兒用書,了解鎖的功能。
1、教師:什么地方要用鎖呢?用什么樣的鎖?為什么?
2、幼兒觀看書,說說圖上有什么?教師與幼兒共同看著書說說各種鎖的名稱,知道鎖有掛鎖、環形鎖、帶把手的鎖、鏈條鎖等等。
3、幼兒操作,給要用鎖的物品找到鑰匙打勾。
各種各樣的鎖 篇5
活動目標
1.對數量在10以內的兩個集合進行多少的比較,并能運用數經驗解決游戲中的問題。
2.理解并遵守游戲的玩法和規則,體驗共同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大呼啦圈1個(見圖1);
2.金鑰匙若干(見圖2);
3.人物記錄卡片若干(見圖3);
4.寶物箱2個(內含的禮物大小不同)(見圖4);
5.場地(藍、黃兩個長方形框);磁性板1塊。
(教學建議:1.藍、黃兩個長方形框不宜太大,框的大小應根據參與游戲的幼兒人數而定,每個框的大小只要能容納半數的幼兒即可;2.寶物箱中的禮物大小最好相差比較明顯,且“大的禮物”數量少于幼兒人數,“小的禮物”數量要超過幼兒人數,可為后續幼兒理解函數關系——物體大小與數量多少之間的關系做鋪墊。)
活動過程
一、說說游戲
1.小朋友都喜歡玩“金鎖銀鎖”的游戲,知道怎么玩嗎?請說說。
2.小結:“金鎖銀鎖”游戲的玩法是一只手當鎖,另一只手當開鎖的人,邊念兒歌邊游戲;兒歌念到“3、2、1,逃”時,大鎖立即關閉,開鎖的人馬上逃走。
(師生坐在位置上共同玩游戲。)
二、玩玩游戲
1.交代玩法和規則
(1)導入:“金鎖銀鎖”還有不一樣的玩法,怎么玩呢?請仔細聽。
(2)玩法:
這里有一把“大鎖”(出示“大呼啦圈”),我是“上鎖”的人,小朋友是“開鎖”的人,這是開鎖人的“家”(藍色和黃色的長方形框)。
游戲開始,開鎖人站在“大鎖”下念兒歌:“金鎖銀鎖,咔啦咔啦一鎖,趕快逃過,3、2、1,逃。”念到“逃”,大鎖立即關閉(平放在地上),開鎖人趕快逃回“家”,原地坐下不能走動。比比哪家人數多,就能得到1把“金鑰匙”,游戲繼續;最后比比哪家的“金鑰匙”數量多,就能打開“寶物箱”得到禮物。
(3)規則:
①開鎖人聽到倒計時“3、2、1,逃”時,才能逃回“家”,原地坐下不能走動。
②比一比哪家人數多,就能得到1把“金鑰匙”。
【設計意圖:教師講述游戲玩法時,語速稍慢,邊講邊演示,幫助幼兒理解玩法;宣布規則時要突出“重點”,便于幼兒理解,如第一條要突出“逃”,第二條要突出“哪家人數多”;同時對第一條規則“原地坐下不能走動”,教師需要示范并追問“能坐到方框外面嗎”,以此形象地幫助幼兒理解玩法和規則。場地上布置的長方形框不宜太大,以容納半數幼兒為宜。】
2.幼兒開展游戲
(1)第一次嘗試游戲(4個小朋友)。
重點關注:幼兒對玩法的掌握情況、遵守規則的情況。
(2)游戲后分享:哪一家能得到“金鑰匙”?兩家人數一樣多怎么辦?
【設計意圖:第一次嘗試玩游戲的目的是為后續游戲起示范作用,因此參與游戲的幼兒不宜過多;當出現兒歌還未念完幼兒就急于逃回“家”的'情況時,教師一定要以規則為約束提示幼兒遵守;當兩個“家”中出現人數相等時,教師應聽取幼兒對“金鑰匙如何送”的想法。】
3.第二、三次游戲(人數依次為6、8)
(1)玩法與規則同上。
(2)游戲后分享:
①開鎖人都逃走了嗎?哪一家能得到“金鑰匙”?
②哪一家的人多?哪一家的人少?
③你是怎么數出來的?
(3)小結:人數少的時候,用眼睛一看就知道有幾個人;但人數多了就要仔細數一數,一定不能漏數、不能重復數。
4.第四、五次游戲(人數依次為9、10)
(1)玩法與規則同上。
(2)重點分享:
①現在能打開哪個“寶物箱”?
②有什么辦法可以同時打開2個“寶物箱”,每人得到2份禮物?
③有沒有辦法讓兩個家里的“金鑰匙”變得一樣多?
【設計意圖:游戲過程中可能會出現“金鑰匙”都在同一個家或者兩個家的“金鑰匙”不一樣多的情況,如藍藍家有2把金鑰匙,黃黃家沒有金鑰匙;藍藍家有2把金鑰匙、黃黃家有1把金鑰匙,教師應根據現狀提出以上問題,讓幼兒思考并想辦法讓兩家的“金鑰匙”一樣多,以達到教學目標。】
三、活動延伸:分享禮物
(逐一打開“寶物箱”,讓幼兒先推測禮物是否夠分。)
1.提問:如果每個小朋友都要得到禮物,你覺得夠分嗎?請說說理由。
2.小結:原來禮物的大小和數量的多少是有關系的;禮物是否夠分,只要數一數就知道了。
各種各樣的鎖 篇6
教學科目:
數學
教學課題: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西師版)第二冊70~72頁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及自身的嘗試活動認識鐘面;初步了解時針、分針。
2、使學生結合生活經驗掌握整時在鐘面上的表示方法并能熟練認讀這些時間。
3、結合日常生活,了解生活中的時間,感受時間的重要性,建立時間觀念,滲透愛惜時間的教育,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4、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主動探索、敢于創新的精神。
教學重點:
熟練地認識時間;體驗生活與數學的聯系。
教學難點:
整時鐘面指針的規律。
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實物鐘)、學生(實物鐘)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聯系師生情感。)
一、聯系生活實際,激發認知需要,揭示課題
(一)小小調查,引入課題:早上你是怎么起床的?(課件統計)
1、學生回答:某某叫的、自己醒的、用鬧鐘鬧的、我看時間(表)、其它……
2、教師歸納幾種情況,進行統計。
3、從我們的統計中可以看出,怎樣起床的人最多?怎樣起床的人最少?
(二)談話揭示課題:
我們能自己按時起床的小朋友可真能干!他們是用什么知道時間的?(用鬧鐘、看表知道時間。)大家愿不愿意和他們一樣,也通過認鐘、表來知道時間,能夠自己按時起床,都成為生活中的小能人!(愿意!)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板書課題)
二、細觀察、勤操作,多種感觀參與認識
(一)認識鐘面
1、尋找生活中的鐘表
(1)請同學們想一想,你在什么地方見到過鐘表的?
生:家里、商店里、學校里以及人們的身上……
(2)同學們,看看你周圍老師,找一找、問一問,他們身上有沒有表示時間的鐘表?你有什么發現?(生匯報)
(3)有些什么形狀的?
生答:有圓形的、有長方形的、有正方形的……
(老師利用課件,出示各種各樣的鐘表。)
2、認識鐘面
(1)組織小組玩鐘,提出觀察任務。
要求:在玩的時候,可以看看鐘面上有什么?(板書:鐘面)再撥動鐘后的按鈕,看看你又發現了什么?把看到的、知道的、想到的說給同桌聽一聽!(生同桌合作學習)
(2)學生反饋交流結果。
a:剛才小朋友玩了鐘,你們發現了什么?
b:你能指給大家看看嗎?
(學生自己展示)注重引導認識到指針長短、大小等不同的.特征。(及時給以肯定、用實物對照)
(3)小結:生活中的鐘表各式各樣,它們都是用來表示——時間!有通過小朋友玩鐘,我們發現有的鐘面上有3根針,又短又粗的——時針;較長的——分針;還有又細又長的——秒針。(板書:時針、分針)而有的鐘面上只有2根針。我們認時間主要認時針和分針。
(4)指針小測查:指針說名稱。
(二)整時的教學
1、合作學習,初步認知
那些小朋友已經認識時間了?請舉手!真不錯!你能不能用你手中的小鐘,轉一個時間,告訴大家,是多少?
生:3點、5點、4點40、2點半……
(1)口頭語言,書面語
小朋友們知道這么多時間,太能干了。不過,老師有一點要告訴大家,我們平時說的幾點鐘,那是口頭語言(平常的話),在書上,我們叫什么呢?有小朋友知道嗎?——幾時。
如:平時說的5點,書上是叫——5時。這種時間叫整時。(板書:整時)
(2)自主學習,互幫互助
老師想請認識時間的小朋友當小老師,教一教不會認的同學,讓大家都會認識整時。行不行?
行!(小組合作學習)
2、引導學習,強化認知
你是怎樣認整時的?分針和時針是怎么指的?
生:我是看分針指向數字幾,時針指向數字幾……
3、小結要點,鞏固認知
規律: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板書:12、幾、幾時)
4、糾錯練習
(1)(出示實物鐘,2:40)提問:這是3時嗎?為什么?
(2)(出示實物鐘,8:15)提問:這是8時嗎?你會撥8時嗎?請同學們自己撥一撥。
5、操作練習、深化認知
(1) 學生撥鐘表,展示匯報。
(課件出示圖片)請撥出7時、12時。
6時、12時的指針特殊性。
(2)大家做得很好!現在,你能撥出一個你最喜歡的整時嗎?
a:給大家說你那時在做什么?
b:你周圍的人在干什么?
6。整時的書寫
a:我們要把自己喜歡的時間記下來,怎么辦呢?
鐘面表示的時刻是“幾時”就可以寫成“幾時”,還可以像電子表一樣用數字記下來:先寫一個幾,然后寫2個小圓點,最后寫2個“0”。(板書:x:00)
b:我們用這種方法表示7時:用手指在桌上畫畫、集體說。(先寫……再寫……最后寫……)
三、課間活動
反應游戲
四、創設情境,實踐體驗,深化感知
(一)判斷時間
(課件出示情境)沒有鐘表,怎樣來判斷時間。
(二)我是小主人
小朋友們學會認時間,還能安排時間,真行!你看,今天來了這么多老師,如果他們想在石船玩一天,想參觀一下我們的學校、游一游石船公園、逛街買買東西,當然還要吃午飯和回家了,你作為我們石船的小主人,能不能安排一下他們的活動,他們幾時去干什么,幾時去那里玩呢?(學生匯報)
五、根據板書小結全課
六、拓展練習
小朋友們,我們的前輩是多么聰明哪!這些鐘表是那么的漂亮!但是,我相信我們的小朋友也是將來的創造家,請你們商量一下,設計出自己喜歡的鐘表來!(時間充欲給以展示,反之則處理為課后作業。)
教學板書:
時針——幾
鐘面 幾時(整時)
分針——12 :00
各種各樣的鎖 篇7
【活動目標】
1、教幼兒學會用簡單的詞語形容和描述一件事物。
2、引導幼兒仔細傾聽同伴的講話,并能迅速、正確地對話,訓練幼兒語言反應的敏捷性。
3、使幼兒能夠遵守游戲規則,愉快地進行游戲活動。
4、初步培養幼兒用已有的生活經驗解決問題的能力。
5、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活動準備】
兩把鑰匙,一把貼有蘋果形狀的鎖,一個玩具娃娃。
【活動過程】
1、示范操作表演。
(1)先出示一把蘋果鎖和兩把鑰匙,接著邊操作教具邊念兒歌:
金鎖鎖,銀鎖鎖,
兩把鑰匙一把鎖,
咔嚓咔嚓把它鎖,
小朋友快點來開鎖。
(2)出示玩具娃娃,并以娃娃的口吻問:"這是什么鎖?"答:"這是蘋果鎖。"玩具娃娃又說:"蘋果,蘋果,紅彤彤。"咔嚓一聲將鎖打開,接著再插入另一把鑰匙說:"蘋果,蘋果,香又甜。"咔嚓又打開了蘋果鎖。
(3)帶領幼兒念兒歌2~3遍,從而使幼兒對整個游戲活動有了一個初步、完整的印象。
(分析:在這個活動開始,教師采用示范操作玩具娃娃的形式為幼兒創設一個良好的游戲情景。這是激發幼兒的參與興趣、集中幼兒注意的一種很好的策略。)
2、講解游戲規則。
教師采用口頭講述的方式,向幼兒交代游戲規則。
(1)念完兒歌后,開鎖人才能問:"這是什么鎖?"扮鎖的幼兒必須想出一個鎖名來,告訴他:"這是鎖。"
(2)開鎖的兩位幼兒分別是兩把鑰匙,這兩位幼兒必須用"。,"的句型來描述鎖。前面重復說名詞兩次,后面用3個字描述一下這種事物的特點,如"蘋果,蘋果,香又甜。"
(3)開鎖人描述的準確就能打開鎖,并交換角色,否則不能交換危色。
(分析:教師在示范游戲過程中采用口頭講述的方法,向幼兒交待游戲規則。由于游戲規則中包含了活動目標,因此,教師需要用言簡意賅的語言向幼兒解釋規則,同時還需要邊講解邊示范。)
3、教師扮演角色,引導幼兒游戲。
教師先扮演開鎖人的角色,幼兒扮演鎖的角色,然后交換角色。通過教師參與角色的形式,可幫助幼兒學習掌握游戲中的對話及描述部分,為幼兒獨立開展游戲活動積累經驗。
在對話過程中,鼓勵幼兒講出各種不同的鎖,學習用各種不同的、簡單的.詞語進行準確的描述。
(分析:這一步驟非常重要。為了保證幼兒在下一步按規則玩游戲,在幼兒感知、理解游戲規則的基礎上,教師還需要以主角的身份帶幼兒玩幾次,并不斷變換鎖的名稱,如"小貓鎖——喵喵叫""月亮鎖——像小船"。此步驟視幼兒掌握程度可以重復幾次。)
4、游戲活動《金鎖銀鎖》。
幼兒手拉手圍成一圈扮鎖,請兩名幼兒當開鎖的人,一個站在圈內,一個站在圈外。(此活動建議在戶外場地進行)
游戲開始時,大家邊念兒歌邊前后擺動拉著的手,兩名開鎖人同時隨著兒歌的節奏依次在各拉手處做開鎖動作。兒歌念完后,開鎖人停在某處便可指這里兩人問:"這是什么鎖?"拉手人回答:"這是鎖。"然后,開鎖人說:",,。"講對了,開鎖人就能輕輕把兩人的手切開,然后交換角色,游戲重新開始。若開鎖人講的不正確,扮鎖的幼兒將鎖握緊,開銷人就切不開鎖,游戲繼續進行。
(分析:這是幼兒自主游戲、練習按一定規則進行語言表達的過程,放手讓幼兒愉快地玩,必要時個別指導幼兒,解決幼兒之間的沖突是教師的主要職責,游戲的時間長短視幼兒的興趣和疲勞程度而定。)
【活動反思】
《金鎖銀鎖》這個活動是一個民間傳統的語言游戲,該游戲不僅能讓孩子體驗與教師、同伴一起游戲的快樂,還能鍛練孩子對信號作出反應的能力。
在進行此游戲活動時,我開始是以實物的鎖和鑰匙來給幼兒演示鎖被“嘎啦啦一鎖”鎖上的情景。可以看孩子們沒太大的反應,對于這個實物鎖并沒有什么興趣。那怎么辦呢?這樣就調動不了孩子們的積極性了,這時我就臨機一動。用我們教室的門來演示吧!當我說完“嘎啦啦一鎖”把門鎖上時,孩子們全都笑了。這樣一來我就成功把孩子們的積極性給調動起來了,接下來的環節就好展開了。接下來就是讓幼兒熟悉兒歌。我反復了一兩次后就故意不把門鎖上,孩子們著急地說:“老師你再把門鎖上呀!”這時,我就提出要求請幼兒們一起幫我說:“嘎啦啦一鎖”這樣我再把門給鎖上。孩子們就這樣一邊玩一邊開心與老師互動,孩子們并能主動開口學習語言。還好我能及時調整,使得我能順利進行教學活動。
但在進行幼兒互動時,孩子們自由找朋友進行游戲不是很理想。他們不太主動去找朋友進行這個手指游戲,我只好幫助幼兒兩個兩進行互動。這使得其他幼兒等待的時間也就有點過長了一。
我分析這主要還是因為幼兒剛入園,不懂得與其他幼兒一起游戲有關。在今后的活動中,要多組織這類小朋友與小朋友互動的游戲。讓幼兒體驗到與同伴一起游戲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