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道》教案(精選12篇)
《味道》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故事是伴隨孩子們長大的良師益友,而小班的孩子正處于語言發展關鍵期,所以成人應當有選擇地讓好故事伴隨孩子們成長,在學習語言技能的同時,想象力應該同步發展,所以選擇了一個充滿童趣的故事《月亮的味道》。
一、活動目標:
1、喜歡閱讀活動,在教師的引導下想說、敢說、會說。
2、知道故事名稱叫《月亮的味道》。
3、理解故事中月亮摘下來是大家的力量。
二、活動準備:
大書、自制教具一套、背景音樂
三、活動過程:
1、談話:我喜歡吃什么?
師:出示黃色的大圓紙片,提問:這是什么?
將月亮貼在黑色的底板上,提問:月亮像什么?
2、操作故事大書,引導幼兒觀察并進行簡單講述。
師:月亮底下有一只海龜,它在干什么?
小海龜非常想知道月亮是什么味道,猜猜月亮會是什么味道?
小海龜非常的了不起,它決定自己到山頂上去吃月亮,你們說小海龜能吃到月亮嗎?
吃月亮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什么辦法能讓小海龜抓到月亮呢?
月亮里小動物們遠了,怎么辦呢?
3、學習小動物的對話,小結故事。
提示:教師可重復提問“小動物,你要去干嘛呀?”讓孩子說出“我要去嘗嘗月亮的味道”,并記住故事的名字《月亮的味道》。
4、結束,設疑。
師:月亮是小老鼠一個人抓到的嗎?
月亮到底是什么味道呢?
5、延伸活動:
讓孩子們品嘗不同味道的餅干或薯片,感受酸甜苦辣的味道。
活動資源:
月亮,是什么味道呢?是甜的還是咸的?真想嘗一小口呀!夜里,一群小動物望著月亮,總是這么想?墒悄兀还茉趺瓷扉L了脖子,伸長了手,伸長了腿,也夠不著月亮。
有一天,一只小海龜下了決心,它要一步一步爬到最高的山上去夠月亮,品嘗品嘗月亮的味道。它可真是了不起,因為它真的從目光和年相中出發了!
小海龜努力爬到山頂,月亮近多了?墒,小海龜還是夠不著。海龜叫來了大象!按笙,你爬到我背上來,說不定我們就夠得到呢!”大象四肢并攏站到了海龜的背上,月亮想:“這是和我玩游戲吧!”大象鼻子往上一伸,月亮輕輕地往上一跳。
大象夠不著,它叫來了長頸鹿!伴L頸鹿,你跳到我背上來吧,說不定我們就可以夠到了”月亮一看到長頸鹿,又輕輕的往上一跳。長頸鹿使勁伸長了脖子。可是還是夠不著。長頸鹿叫來了斑馬!鞍唏R,你跳到我背上,就就會更近了。”月亮覺得好玩,又輕輕往上一跳。斑馬努力伸長了身子,可還是夠不著。
斑馬又叫來了獅子。“獅子,你跳到我背上,說不定我們就可以夠到了”月亮一看到獅子,有輕輕往上一跳。動物們還是夠不著月亮。
大家叫來了了狐貍。“狐貍,你跳到我的背上來肯定能成功。”獅子說月亮一看到狐貍,有輕輕的跳高了一點,眼看就摸到了,可月亮重要飄遠一點,讓他們夠不著。
狐貍叫來猴子。“猴子,你跳到我背上來,這回我們肯定可以夠到了!痹铝烈豢吹胶镒,又輕輕的往上一跳。猴子都能聞到月亮的味道了,可還是夠不著。
猴子又叫來了老鼠。“老鼠,快爬到我背上來,我們就能爬上月亮了!痹铝量纯蠢鲜,心想:“這么個小不點,肯定抓不到我的!痹铝烈呀浲胬哿耍@回它沒動。老鼠先爬到海龜的身上,然后爬到大象的身上,長頸鹿的身上,斑馬的身上,獅子的身上,狐貍的身上,猴子的身上,然后......
“咔嚓!”好清脆的一聲喲,它咬下一片月亮。月亮的味道真好,值!然后,老鼠又給了猴子、狐貍、獅子、斑馬、長頸鹿、大象和海龜都分了一口月亮,大家都覺得,這是他們吃過的最好的東西。
這天夜里,大家擠在一起睡著了。
一條小魚看著這一切,怎么也鬧不明白:“它們為什么要那么費力,在高高的天上去在月亮?這不是還有一個嘛,喏,就在水里,在我旁邊呀!
《味道》教案 篇2
目標:
1、激發幼兒關心、愛護弟妹和小朋友的情感,初步樹立關心他們的責任感,體驗自己生長的快樂。
2、培養幼兒獨立生活的能力及自覺遵守課堂紀律的習慣。
3、增強幼兒的班級責任意識和任務意識。
4、培養幼兒樂意在眾人面前大膽發言的習慣,學說普通話。
5、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
預設學習目標:
1、使新生熟悉本班的一日生活常規,活動區設置位置和活動要求。
2、初步學習用關心愛護的語句和弟妹及新同學交往,會用正確的方法解決交往中的問題。
3、通過帶弟弟、妹妹的活動體驗成功感,增強自信心。
4、使幼兒會聽連續指令,能用連貫的語言表達見聞。
5、能兒獨立生活,關心弟弟妹妹,能謙讓。
6、知道大班小朋友應該在勞動、上課、關心集體、關心弟弟妹妹等方面較自覺地給弟弟妹妹做榜樣。
7、學習收拾桌椅和正確的握筆姿勢。
8、明確值日生的各項勞動任務。
分科預設學習目標:
科學:
1、正確干支10以內的數量,并學習在圖表中表達。
2、認識110的序數,學習確定物體在序列中的位置,并掌握敘述詞。
3、能初步區分10以內的單數。
社會:
1、愿意在生活中參加勞動,知道勞動是件光榮的事。
2、體驗班級這個大家庭的溫暖,激發幼兒熱愛班集體的情感。
3、通過觀察月亮的變化及吃月餅等活動,了解我國人民過“中秋節”的一些風俗習慣。
4、知道9月10日是教師節,懂得要尊重、熱愛老師。
藝術:
1、通過歌曲《賣報歌》及音樂欣賞《獅王進行曲》來感受和表現樂曲中人物情緒的變化,初步了解作品的結構和它所表現出的形象和內容,并學習用兩種不同的唱法表現歌曲。
2、能夠用繪畫的形式較準確地表現出性別特征及簡單的動態人物。
3、學習簡單的做泥塑人的技能,并能表現簡單的人物動態。
語言:
1、初步學會用不同的語氣,較有感情地朗誦詩歌,進一步激發幼兒做大班小朋友的自豪感。
2、幫助幼兒在欣賞故事的過程中,理解文學作品中任務的傷心、苦惱、快樂等不同情感。
3、培養幼兒在聽說游戲中快速反應的能力。
健康:
1、保持個人衛生,并能注意周圍環境的衛生,進一步養成良好的衛生和生活自理能力。
2、能輕松自如的繞過障礙曲線走和跑,能快跑30米或接力跑,能走,跑接力300米左右,能步行2千米或連續跑約1分半分鐘,能聽信號左右分隊走。
3、能從35—40厘米高處自然的跳下,落地輕穩,能立定跳遠,跳距不少于40厘米。
范疇網絡:
健康:
體能煅煉:
1、學習新棒操
2、學習新體能
3、體游:大鞋子
語言:
1、故事:小貓釣魚
2、故事表演:小貓釣魚
3、詩歌:我是大班小朋友
4、聽說游戲:打大麥
5、科學識字:
科學:
1、統計動物數量
2、認識序數
3、認識單雙數
4、實驗:會轉的陀螺
5、有趣的葉子
6、實驗:有用的紙
音樂
1、歌曲:賣報歌
2、歌曲:國旗紅紅的
3、音樂欣賞:獅子進行曲
美術:
1、布置新環境
2、泥工:我是大班小朋友
3、繪畫:我和弟妹一起玩
社會:
1、勞動真光榮
2、給小班弟妹送禮物
3、我是中國人
4、認識教師節
5、認識中秋節
社區資源利用:
(一)環境布置:
1、主墻:設置以“幼兒園”為背景的主墻,各種幼兒常規和幼兒自制的小朋友和小動物。
2、美工區:各種廢舊材料、畫筆和小石子,白乳膠。
3、數學區:各種有關相鄰數的操作材料。
4、圖書區;各種圖書。
5、益智區:軍旗、穿線玩具。
6、建構區:提供各種積木、插塑搭建我們的幼兒園。
7、角色區:提供各種
8、語言區:提供小木偶以及各種道具。
(二)家長工作
請新生家長協助教師穩定幼兒情緒,幫助幼兒較快的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教學反思:
在活動中,孩子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特別高,因為這是他們感興趣的問題,只是個別孩子對這方面的知識欠缺,但是在活動中,他們能充分調動自己的各種感官來參與活動,我個人認為,這節課還是成功的。
《味道》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現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在他們的生活中并沒有太多與他人互幫互助的經驗,長此以往形成了幼兒較為自我的性格特征,在融入集體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無法與同伴進行合作或是分享成果。而本故事的學習,能夠讓幼兒懂得與同伴相處重要性的同時,積累社會性交往的經驗。這正是一本體現幼兒之間互幫互助、團結友愛的繪本,故事中通過小動物們互相幫助,同心協力地吃到月亮的,嘗到月亮味道的情境讓幼兒感受到團結的力量,故事的內容十分有趣且富含深刻地教育意義。
活動目標:
1.在認真傾聽故事的基礎上,初步了解故事內容,記住主要角色;
2.通過課件和圖片的演示,掌握動詞“伸”、“擠”的含義,學說小動物之間的對話;
3.感受與同伴合作的力量,體驗分享的愉悅。
活動準備:
1.與繪本相關的課件、圖片;
2.幼兒共同合作的照片。
活動過程:
一、出示小動物的圖片,通過談話的形式引出故事。
1.師:今天有幾只小動物老師到我們班做客了,看看都有誰呀?(出示動物圖片)快跟它們打聲招呼吧!今天小動物們呀,要一起做一件事情,你們猜猜它們會做什么呢?(引導幼兒進行猜測)
2.師:它們到底會做什么事情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吧。ń處熤v述故事)
二、教師講述故事,引導幼兒了解故事內容。
1.教師講述故事,引導幼兒認真傾聽。
2.通過提問的方式掌握故事內容,并出示相關圖片。
師:故事叫什么名字呀?里面都有哪些小動物呢?這些小動物今天一起做了一件什么事?那它們嘗到月亮了嗎?它們在嘗月亮地過程中有沒有遇到什么困難?什么困難呢?小動物們是怎么解決的?它們又是怎么說的呢?
三、教師播放課件,再次講述故事,引導幼兒能夠梳理出小動物先后出場的順序,并且能夠學說小動物之間的對話。
1.師:你們聽到了嗎?小動物們是怎么做的呀?第一個想嘗一嘗月亮味道的是誰?(邊說邊擺放動物的圖片)它是怎么做的?伸長了脖子是什么樣的?誰來學一學。▽W習伸的動作,并進行模仿)那小海龜成功了嗎?那怎么辦?請來了誰幫忙?它是怎么說的?
師:小烏龜是怎么對大象說的?他們成功了嗎?大象又請來了誰?(長頸鹿)它是怎么對長頸鹿說的?它們有沒有成功呀?那它們放棄了嗎?接下來又請誰來幫忙了?(以此類推,逐步梳理每個動物的出場順序,并學習簡單的對話)
2.師:老鼠最后有沒有成功呀?它嘗到月亮的味道了嗎?那小老鼠為什么能成功呢?其他小動物呢,有沒有嘗到月亮的味道?它們是怎么吃到的呢?(引導幼兒了解團結合作和分享的意義)
四、猜測小魚的結局并拓展“團結合作”的含義。
1.師:咦,你們看這里還有誰呀?(小魚)你們猜這條小魚最后會嘗到月亮嗎?我們小朋友可以回去問一問爸爸媽媽哦!
2.觀看幼兒團結合作的照片,升華主題。
師:我們今天分享的故事有趣嗎?那你們喜歡故事里的`誰呀?為什么?小動物們一起努力最后都嘗到了月亮的味道。我們小朋友平時會跟其他人一起完成事情嗎?會一起做什么呢?(請幼兒講述,教師出示部分圖片)
《味道》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運用不同的線條繪畫表現自己媽媽的五官特征。
2、喜歡與同伴交流描述自己繪畫的媽媽。
3、喜歡欣賞媽媽的美。
4、培養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據所觀察到得現象大膽地在同伴之間交流。
5、鼓勵幼兒樂于參與繪畫活動,體驗繪畫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不同臉型的輪廓紙、水彩筆、幼兒媽媽的照片;
2、活動前,通過游戲“猜猜誰的媽媽?”觀察比較并說出自己的媽媽的長相的特點。
活動過程:
1、“你的媽媽漂亮嗎?媽媽什么地方長得漂亮?”引導幼兒欣賞媽媽的美并了解自己的媽媽和別人的媽媽長得不一樣,能說出自己媽媽的特點。
2、教師示范添畫《我的媽媽》:
“你的媽媽的臉什么形狀的?”(選擇不同形狀的輪廓)
“媽媽頭發是什么樣的?”(運用曲直不同的兩種線條表現媽媽的不同的發型)
“媽媽的眼睛是大大的?還是小小的?”(運用圓形、線性表現媽媽不同形狀的眼睛)
“媽媽的眉毛是怎樣的?”(粗粗的?細細的?彎彎的?平平的'?)
“媽媽的鼻子什么樣的?”
“媽媽的嘴巴什么顏色的?笑起來會怎樣?”
3、幼兒自己選擇不同輪廓的紙,根據對媽媽的觀察繪畫表現自己媽媽的五官的特點。
“現在你們想不想把自己的媽媽畫下來介紹給你的小伙伴?要畫的像自己的媽媽!”
①指導能力強的幼兒大膽的表現自己對媽媽的觀察和了解,鼓勵其在進一步觀察的基礎上表現自己媽媽的與別人的媽媽的不同的地方。例如:臉上的痣、有沒有戴眼鏡、頭發長短曲直等。
、谥笇芰θ醯挠變捍竽懤L畫表現自己的媽媽,能用不同的線條表現人物的五官,會說出自己媽媽的特點。
4、將幼兒的作品展示在幼兒的作品欄里,引導幼兒相互介紹自己的媽媽。
5、在晚間接待時間,讓幼兒向家長介紹自己畫的媽媽。
活動反思:
在小班美術活動的講評環節中,多數以老師講評為主,而我們平常更多的關注是老師眼中較好的作品,而對于“不好”的作品則以批評為主。而在本次活動的講評環節中,我主要讓幼兒自己來講述自己的作品,(如畫得是誰,長得什么樣)在幼兒講述的過程中,不僅增強了對作畫的自信,而且更在講述中體驗著對家人的愛。
《味道》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啟發幼兒在感受的基礎上,運用合適的臉形、圖案或色彩,創造性地表現不同的面部表情。
2、在活動中鼓勵幼兒大膽想象,敢于表現。
3、培養幼兒的觀察、操作、表達能力,提高幼兒的審美情趣及創新意識。
4、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5、培養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活動準備:
1、各種形狀的面具,每組若干及甜、酸、苦、辣味的水每組一份。
2、勺子、鏡子人手一份。
3、電腦軟件。
活動過程:
、逡稣n題:
幼兒品嘗甜、酸、苦、辣味的水,對著鏡子探索用不同的表現,并相互猜猜。
、嬉龑в^察:
1、電腦先生這里也有一些有趣的表情,我們一起來看看。
2、電腦顯示:(甜)
3、提問:
、胚@是喝了什么味道的水?你是從什么地方看出來的?
⑵想想,還可以用什么圖案來表現喝過甜水后的表情?
4、電腦顯示酸、苦、辣的表情,引導幼兒觀察表情及色彩的變化。
、缃淮螅
1、要求運用合適的臉形、圖案或色彩來表現不同的臉部表情。
2、和老師、別人畫得不一樣。
、栌變鹤鳟,教師巡回指導,幫助個別幼兒選擇顏色。
、橐黄鸫魃厦婢,表演《味道歌》。
活動反思:
孩子在玩中學,學中玩,興趣濃濃。在孩子們的自由作畫時間了,老師巡回指導,發現較好或有自己創意的孩子就進行及時表揚,孩子們互相學習,很好的完成了作品。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設計了有趣的教學用具和游戲設計,整個活動,幼兒在愉快的氣氛中獲得初淺的社會經驗,體驗了解他人的快樂。效果好。
《味道》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在小動物摘月亮的文學情景中,討論并發現疊高的方法。
2、嘗試與同伴一起探究"疊高"的秘密,初步體驗探索活動中合作的快樂和重要。
3、學習有序、仔細的觀察圖片,理解圖片,并用較清楚的語言描述圖片內容。
4、在感知故事內容的基礎上,理解角色特點。
融合目標:
有興趣說說一些常見動物的名稱,能與普班幼兒初步合作,體驗合作和成功的快樂。
活動重、難點:
在小動物摘月亮的文學情景中,討論并發現疊高的方法。
活動準備:
1、故事PPT、建筑場館PPT。
2、紙杯、瓶罐、紙板、小盒子等廢舊材料用語疊高,懸掛的"月亮"。
活動課時:
1課時
設計思路:
1、對作品教學價值的分析:
(1)故事《月亮的味道》是一本情節有趣、意境優美的繪本。開頭一頁的大畫面上就有許多眼睛在黑夜里覬覦著月亮,為了夠到月亮,動物們一個疊一個,搭起了天梯,最后天梯不但沒有倒,反而愈搭愈高了!饒有趣味的作品內容,牢牢地吸引了幼兒。針對大班幼兒閱讀興趣顯著提高這一年齡特點,老師可以引導幼兒仔細觀察一些重點畫面,并展開豐富的想象,討論并發現疊高的方法。
(2)這個活動將文學作品與科學探索相整合,作品的情節能讓幼兒充滿好奇,充滿快樂,產生游戲的沖動,在與同伴的共同游戲中探究"疊高"的秘密,初步體驗合作的樂趣和重要,進一步引發幼兒再次探索的愿望;顒又饕捎昧艘暵犞v做結合的方法和操作法。前半部分通過看看,想想,講講,討論并發現疊高的方法。后半部分通過實踐操作將幼兒習得的外化的知識進行內化理解,最后將活動延伸到生活中,將經驗拓展,體現了學習生活化。延續活動也可以引起幼兒再探索的興趣,其實這也是本活動的最大價值。
2、對幼兒發展水平的分析:
(1)對于疊高的方法,大班幼兒已積累了一些操作經驗,但對疊高中蘊含的"奧秘"卻不甚清楚。同時,大班幼兒對于事物變化發展的過程極感興趣,愿意參加探究、操作、實驗等活動,能積極嘗試發現問題。本活動依循了大班幼兒的興趣,對其認知和能力上均有一定的挑戰性。
(2)大班幼兒喜歡對故事的內容與情節發展進行一些推測,思維也比較自如地從"發散"到"集中"。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采用多種方式呈現教學內容,使大班幼兒在有意傾聽、問題討論、模仿操作、小組交流等多種學習方式的運用中,感受并理解作品內容,并在探索過程中獲得各種體驗,積累一些經驗,成為"快樂的、主動的建構者"。
(3)這個活動的融合目標從融合在我們班的兩位特教幼兒自身的發展特點出發制定的。對于常見的動物,黃一凡和毛心怡能認識并說出名稱。在我們的融合活動中,經常會出現能力強的孩子幫助他們學本領的情景,所以此次的融合目標具有可行性。
活動過程:
一、課件導入,引發好奇。
1、這是什么?注:請特教幼兒說。
2、這里有一個關于月亮的有趣的故事,一起看看這個故事的名字是什么?注:請特教幼兒復述。
二、聽講故事,理解作品。
1、分段看看講講PPT。
關鍵性提問:
(1)海龜這么小,大象這么大,大象該怎么站才能夠穩穩地站到海龜的背上,小海龜在下面又不受傷呢?來幫它們想想辦法。關注特教幼兒,學一學動作。
(2)長頸鹿怎樣讓自己保持平衡的?他是不是一下子就成功的?
小結:有時候事情不是一下子就能成功的,要多試幾次,不能因為失敗就放棄了。這下他們夠到月亮了嗎?
(3)你們覺得獅子過來,它的頭往哪邊站才會比較穩呢?為什么?
小結:獅子應該站和長頸鹿一個方向,是為了站的更穩。
2、想想議議。
(1)小老鼠能夠成功地掰到月亮,嘗到月亮的味道,是它一個人的本領還是什么原因?(引導幼兒說出互相合作)(2)他們是用什么辦法夠到月亮的?(慢慢地疊起來,站的穩穩的,互相配合,合作很重要)小結:小動物一個個互相配合,疊高時動作慢慢的,還找到了平衡的秘密,一個個像疊羅漢一樣,站得穩穩當當的,一次不成功,再試一次,最后終于成功了,嘗到了月亮的味道。
三、小組合作,探究方法。
1、介紹操作材料,引導幼兒兩兩合作。
2、幼兒操作,教師觀察指導。請能力強的幼兒和特教幼兒一起合作。
3、經驗交流。(突出疊高中"平衡、合作"重要性以及要達到成功的一些小竅門,如:堅持性、認真細致等。)預設問題:
(1)疊羅漢能疊那么高,成功的秘訣是什么?
(2)是不是一下子成功的?有沒有失敗過?最后是放棄還是繼續下去的?
(3)過程中是怎么進行合作的?有沒有商量過?
小結:原來疊高有很多好辦法,但是秘密只有一個,那就是一定要保持平衡。大家一起搭建時還要互相配合。
四、經驗拓展,留疑引疑。
剛才我們小朋友和小老鼠一起玩了"疊羅漢摘月亮"的游戲,也找到了疊羅漢的關鍵秘密就是要注意平衡,其實我們生活中也有這些現象,我們一起來看看。
活動反思:
《月亮的味道》是一本充滿童趣和智慧的繪本。書名“月亮的味道”就足以使孩子們的小腦袋中產生無數的小問號,在“夠”月亮的過程中,小動物們“疊羅漢”的執著和合作精神對孩子們來說具有積極的教育意義。大班的孩子大多都知道天上的月亮是不可能吃到的,但他們又相信故事中的小動物們確確實實吃到了月亮,這就是童話故事的奇思妙想帶給孩子的無限樂趣。在這次教學活動中,我把握故事的主旨,力求讓孩子體驗故事的情趣!吨改稀吩趯τ變洪喿x圖書的教育建議中提出“保證幼兒自主閱讀”“鼓勵幼兒自主閱讀”。自主閱讀就是幼兒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圖書用自己的速度閱讀。在教學過程中,從第一次讓孩子自主閱讀自由講述到第二次教師與幼兒一起閱讀,更幫助幼兒理解作品內容,并進而體會小動物們堅持不懈的精神。在設計活動環節時做了一些精心的設計和安排,做到前后呼應,從閱讀封面封底開始到結尾從仔細觀察封底封面月亮表情的變化結束,是孩子從猜想到反思的過程。
《味道》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通過自主擺放動物卡片,進行疊羅漢組合造型,豐富造型經驗。
2、在看看、擺擺、說說中感受疊羅漢造型的多樣與有趣。
教學準備課件
《月亮的味道》、操作材料(有月亮畫面的底板、動物角色)。
教學重點與難點
能通過擺放圖片,進行疊羅漢組合造型。
教學方法與手段
情景教學法、講解演示法;多媒體輔助教學。
活動過程:
教師活動 幼兒活動 設計意圖
一、談話導入,使幼兒產生興趣。
1、播放課件,提問:這是什么?你嘗過月亮的味道嗎?
2、師:想嘗一嘗嗎?你們想,我也想,有一群動物更想。
3、師:有哪些動物呢?(播放課件)
師:找到它們了嗎?看一看,這么多動物會是誰呢?
觀看月亮圖片,看畫面一,看一看有幾雙眼睛,并猜猜它們是誰。 通過提問“你嘗過月亮的味道嗎?”激發幼兒的興趣,并將幼兒帶入故事的情境。
二、引入情境,交流經驗。
1、播放課件(畫面三)“月亮和動物們”,教師講述情境。
提問:夠不著月亮,這可怎么辦呢?
2、播放畫面四“動物疊羅漢”,引導幼兒交流“疊羅漢”的經驗。
師:看,動物們已經開始行動了!它們是怎么做的?
師:它們疊上去的樣子看起來像什么?像不像梯子?
3、觀看典型造型的ppt,了解疊羅漢的式樣、方法、重點等。
三角形——從下面往上一層層疊起來的,下層最重要,下面多上面少,看上去穩穩的。
傾聽故事情境,思考老師的問題,講述自己的想法。
觀察畫面四“動物疊羅漢”,描述像什么。
觀看三角形與太陽形疊羅漢,了解樣式、方法和重點。 通過情境描述讓幼兒充分感受動物們渴望品嘗月亮的心情。在幼兒表達自己的想法以及觀看典型的疊羅漢造型的過程中,對疊羅漢的式樣、方法、重點等有所了解。 提問:誰的力氣最大?為什么?
太陽形——圍著中間的一個疊,樣子很美,中間的最重要,周圍的都圍繞著他疊。
示范造型并小結:原來疊羅漢的方法有許多種,可以高高的、可以穩穩的,還可以美美的。
三、引導幼兒進行操作活動“疊羅漢”。
1、提出要求:現在請你們幫助動物們。要求是:八個動物都參加;根據你們底板上月亮的位置,給動物們擺不同的疊羅漢造型;最后要能吃到月亮。
2、指導幼兒操作:板要豎著放,力氣大的,個子高的要放在下面,月亮高高的你要把小動物也搭得高高的。
3、展示作品。
師:你的動物朋友是怎么疊羅漢的?疊出了什么造型,像什么?誰最重要? 吃到月亮了嗎?
了解疊羅漢的要求。
根據現有畫面擺放動物卡片,進行疊羅漢造型。
觀看、感受不同的造型。說說疊出了什么造型,誰最重要。
借助“吃到月亮”這個情境,引發幼兒對擺放造型的興趣;通過提供不同高度的月亮底板和相同數量的動物,增加造型的可變性與難度。
四、在故事情景中結束活動。
《味道》教案 篇8
設計思路:
“夜的故事總是充滿魅力的!夜色下的月亮輕盈地跳著,游戲著,等到它累了、玩夠了,動物們終于嘗到了月亮的滋味,嘗到了辛勞的回報!”多好的一個故事啊,忍不住當下就想和孩子們一起分享。為了讓孩子們更好地融入故事的氛圍中,我借用了“蒙氏數學”——“走線”這一環節,目的在于安定舒緩孩子們情緒的同時,利用簡單的肢體語言把他們推進誘人的故事之旅,讓他們隨著故事的進展,環節的變換,吃驚、想象、起伏、舞動……也想以這本書為媒介,引導孩子們循著“月亮”這個軌跡查詢和閱讀更多相關主題的書籍,在這種有意識的尋找和閱讀的過程中拓寬視野,在篩選和查找中得到鍛煉。
活動目標:
1、以音樂為背景,故事為主線,讓幼兒在想象中感受閱讀帶來的快樂。
2、體會故事中集體合作的力量。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活動的前幾天進行閱讀前的熱身運動,引導幼兒說說“你知道的月亮的故事”為本次活動作經驗鋪墊和積極的情緒導向。
2、物質材料準備:
、俨贾靡粭l“蒙氏線”——奇妙的小路。
、谑孪戎谱饕槐倦娮訒对铝恋奈兜馈。
、邸缎⌒切恰、故事的背景音樂、“咔嚓”音效以及最后表演故事的音樂各一。
、芎谏拇蟊尘皥D、貼上磁鐵可以隨意移動的月亮(可以被咬掉的部分+被咬剩下的月牙形狀=一輪圓月)和小動物的圖片。
、菖c月亮有關的幾本繪本故事書。
活動過程:
一、隨著《小星星》的音樂——走線入場,借著小星星的魔力把孩子們拉進故事的氛圍中。
1、師:“孩子們,小星星告訴老師,今天夜里神秘的故事王國有一件好玩的事情發生,它要帶我們去看看。去不去呀?”(去)“嗯,好,小星星又說了,去故事王國只有這一條小路,我們要跟著它,做著星星操,才能到達哦!”
2、等孩子們找到舒服的位置坐下來以后,開門見山,直奔主題。
師:“孩子們,月亮是什么味道,你們知道嗎?”(讓幼兒猜想月亮的味道)
師:“來,聞聞,它在這兒呢……”
3、出現大背景圖:黑色的背景,一輪圓月,黃褐色的山頂上,七八雙亮閃閃的眼睛。
師:“孩子們,你們看到了什么?”(鼓勵幼兒大膽說出自己的看法)
(通過觀察、討論,月亮的味道已經牢牢地把孩子們拴住了,看到好多小朋友咽口水的樣子。止住笑的沖動,就著孩子們的猜想開始了閱讀的腳步……)
二、在舒緩、貼切的背景音樂牽引下,翻閱電子書。
1、師一邊翻閱電子書,一邊踩著舒緩、生動的音樂旋律講述故事,牽引著孩子們一起品嘗“月亮的味道”。
2、講述的過程中,偶爾稍作停頓,突出有趣的地方,特別是“咔嚓”一聲,月亮被小老鼠咬到了,這個地方設置音效,增強效果。
三、借著奇妙的道具,升華故事,感受集體合作的力量。
1、故事講完了,師假裝咽口水,詢問:“孩子們,月亮的味道怎么樣?”(……)
2、再次出現黑色的大背景圖,提供月亮(可以被咬掉的部分+被咬剩下的月牙形狀=一輪圓月)和小動物的圖片。
師:“這樣的夜晚,發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呀?”(動物們都去吃月亮了。)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眼睛好多,都在看著月亮。)
3、操作、發現。借助教具引導幼兒感知動物疊高的情景。
①請幾個小朋友上來按照動物的出場順序合作疊高,感受集體合作的力量。
師:“那你們能告訴老師,誰先想去摸摸月亮的?”(小烏龜)
師:“小烏龜都請來了誰?它們是怎么做的呀?我請幾個小朋友上來幫幫忙。”
師:“剛剛老師請的幾個小幫手已經把小動物們一個,一個的疊高,F在請小朋友們再仔細看看,告訴老師,你都發現了什么?”(它們一個這邊,一個那邊——孩子們邊說邊轉換著身體的方向。)
、谡l能告訴老師動物們為什么要這么做呀?(鼓勵幼兒猜想,并表達自己的發現。)
、蹘熜〗Y:“不同的方向疊高,這樣才能穩穩的,疊得高高的。”
、堋斑青辍币宦,月亮被小老鼠咬到了。(請助教老師,播放“咔嚓”音效)。
師:“小朋友聽,這是什么聲音?”(傾聽“咔嚓”聲)
師:“小老鼠請小動物們吃月亮,也請咱們吃月亮呢。嗯~真好吃!”(撕下一片月亮,假裝吃得津津有味)
、輲熕合聰灯铝,分給小朋友們,“來你嘗嘗,你也嘗嘗……”
(拿到“月亮”的小朋友有些假裝吃得津津有味,有些小朋友居然真的嘗了一下。)
師:“月亮好吃嗎?”(……)
、迬熆偨Y:“孩子們,合作的力量可大了,小動物們都知道團結起來,合作疊高,最終得到它們想要的月亮。我們也要這么做哦,遇到自己完成不了的事情,請伙伴們幫忙,這樣,你們也可以吃到‘月亮’哦!”
四、隨著輕快、幽默的音樂,帶著孩子們扮演小動物“吃月亮去啰”。
1、師:“還有這么多的小朋友沒有嘗到月亮的味道呢,怎么辦呢?”(師假裝想辦法)“有了,我們請小烏龜幫忙,帶我們去‘嘗嘗’月亮的味道吧!
2、和孩子們一起隨著音樂表演故事。
五、遷移:月亮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
1、師:“你們覺得月亮真的可以吃嗎?”(……)
師:“嗯,是的',月亮是不可以吃的。這只是一個故事,一個好玩又奇妙的故事而已。小朋友真棒,可以發現這么多好玩又奇妙的地方。”
2、師拿出幾本關于月亮的繪本故事,告訴孩子們:“月亮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你看老師這兒有《月亮狗》、《月亮,生日快樂》、《爸爸,你能給我月亮嗎》……咱們都來當小小收藏員,去書店、網上找一找‘月亮的故事’,要記得把你的故事帶來,放在咱們班的小書架上,和大家一起分享哦!”
六、活動延伸:
請家長朋友幫助孩子們查找關于“月亮的故事”,利用睡前或者閑暇的時間講給孩子聽,增進親子間的交流。
教研組點評:
這是一個“誘人”的語言活動,源于早期閱讀當中一個普通但又魅力無窮的小故事。同時,主教老師大膽的設計、用心的編排、不斷的創意,以及自身優勢都在環節的進展中屢屢綻放出光彩!
創意一,從故事的主線——月亮(可以被咬掉的部分+被咬剩下的月牙形狀=一輪圓月)入手。活動中教師巧妙的把一輪看似普通的、圓圓的月亮,設計成撕下來,分出數片后,變成月牙,最后還可以拼裝,回歸圓圓的形狀,這是本次活動的亮點之一。最好玩的是拿到月亮片的小朋友很珍惜的放在手心,有些小朋友經不住“月亮”的誘惑,還真的嘗了起來……主教老師合理地調動了幼兒的多種感官,從“視覺、聽覺、味覺”入手,通過語言、游戲、動作,與幼兒頻繁互動,層層遞進,最后以輕快、幽默的樂曲帶孩子們表演故事,把整個活動推向。
創意二,蒙氏走線,推波助瀾。蒙氏數學在本園初展拳腳,主教老師巧妙地把“蒙氏線”搬到活動當中來了,有效地舒緩了孩子們的情緒,利用簡單的肢體語言把他們推進誘人的故事之旅,讓他們隨著故事的進展,環節的變換,吃驚、想象、起伏、舞動……真正營造了以幼兒為主的活動氛圍。
創意三,多媒體技術,巧妙介入。利用簡單的故事圖片,制作出一本融音樂、音效、圖片、文字為一體的電子書,給這個故事穿上了一件“吸引孩子興趣的神奇的外衣”, 從而緊緊地抓住孩子的注意力。
創意四,環節的遷移。利用充滿魅力的故事拋磚引玉,引導孩子們循著“月亮”這個軌跡和爸爸媽媽一起查詢和閱讀更多相關月亮主題的書籍,讓孩子們在這種有意識、有目的地尋找和閱讀的過程中拓寬視野,增進親子間的交流。
《味道》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感知、理解詩歌,學習用輕柔、優美的聲音朗誦詩歌。
2.嘗試根據詩歌的結構進行仿編,表現詩歌美好的意境。
3.理解詩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學會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4.萌發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5.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準備:
1.布娃娃和搖籃各一個。
2.音樂《搖籃曲》。
3.圖片:藍天、星星、大海、小魚、花園。
活動過程:
1.師幼共同欣賞《搖籃曲》,引出活動。
教師播放《搖籃曲》音樂,引導幼兒感受《搖籃曲》優美、溫馨的意境。
師:聽了這首樂曲,你想做什么?
教師出示小搖籃,并請一位幼兒上來搖搖籃,鼓勵其他幼兒用自己的手臂當搖籃,隨著音樂搖娃娃睡覺。
師:小床是搖籃,搖著布娃娃,小床輕輕推,布娃娃睡著了。下面老師給大家朗誦一首詩歌《搖籃》。
2.引導幼兒學習詩歌《搖籃》。
師:詩歌里有哪些搖籃?搖籃里有哪些小寶寶?
教師根據幼兒的講述出示相應的圖片,并鼓勵幼兒和自己一起朗誦詩歌。
3.教師提問,幫助幼兒感知、理解詩歌內容。
師:為什么說藍天是搖籃?
為什么說大海是搖籃?
教師帶領幼兒一起完整朗誦詩歌《搖籃》。
4.啟發幼兒根據詩歌的結構進行仿編。
師:在藍天這個大搖籃里,除了搖著星寶寶,還搖著誰呢?
師根據幼兒的講述,在圖片旁邊添畫相應的內容,然后帶領幼兒根據詩歌原有的結構,仿編詩歌的第一段。
同樣的方式引導幼兒仿編每二段、第三段。
師帶領幼兒完整地朗誦仿編的詩歌。
5、配樂朗誦詩歌《搖籃》
再次播放《搖籃曲》音樂,教師指著黑板上的圖,引導幼兒隨音樂完整地朗誦原文和仿編的詩歌。
活動反思:
1、《搖籃》是一首經典的、優秀的兒童詩歌,它以幼兒的眼睛來描述“搖籃”,簡潔明了的語言將“搖籃”與“寶寶”的關系
表達出來,既能讓人感受到詩歌的韻律美,又極富畫面感,讓人浮想聯翩,整首詩歌洋溢著濃濃的愛意,是一篇有較高文學價值的幼兒作品。
2、本次活動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欣賞感受;
第二部分是學習理解;
第三部分是嘗試創編。
重點是理解,難點是創編。為了能讓幼兒充分感受詩歌優美、溫馨的意境,我采用了兩個手段,先是讓幼兒聽《搖籃曲》,讓幼兒在音樂中體味。其次是適當的體驗,我讓幼兒用自己的手擘來當搖籃,跟隨音樂來搖晃,體驗媽媽哄寶寶入睡的溫馨。在此基礎上,利用直觀的畫面和針對性的提問幫助幼兒理解詩歌的內容。最后又通過先部分后整體的方法,循序漸進地引導幼兒創編詩歌,這樣破解了難點,同時也達成了目標。整個活動中,我還將詩歌朗誦貫穿始終,每一部分都能聽到詩歌,感受到其中的美好,潛移默化中將溫馨的意境傳遞給了幼兒。
3、從幼兒參與程度來年,整節活動幼兒的興趣還是比較濃厚的,參與點也比較多,特別是在創編部分,大家聯想的比較豐富,創編的詩歌也有好幾個版本,可以說還是比較成功的。
《味道》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在小動物摘月亮的文學情景中,討論并發現疊高的方法。
2、嘗試與同伴一起探究如何“疊高”,初步體驗探索活動中合作的快樂。
3、通過傾聽教師對圖書書面語言的朗讀,提升依據畫面展開想象并用較豐富的語匯進行表述的能力。
4、運用已有生活經驗,根據畫面大膽想象、推測并表達自己對故事情節的理解。
活動準備:
1、故事畫面。
2、積木、多種材質小棍棒、紙制隔板、懸掛的“月亮”。
活動過程:
一、封面導人,引發好奇
1、介紹故事名稱《月亮的味道》。
2、談談說說動物們猜想月亮是什么味道。
二、觀察畫面,發現疊高的方法
1、有一天,一只小海龜決心去摸摸月亮、嘗嘗月亮的味道。它找到一座高高的山,一步一步往上爬,爬到山頂,月亮近多了?墒牵『}斶是夠不著。于是海龜叫來了許多動物朋友,它們用什么辦法去嘗月亮的味道呢?(發現疊高。)
2、討論:
。1)小海龜為什么要趴在最下面,它的竅門是什么?(四條腿縮進身子里,就像一塊大石頭,可以讓大象站穩)
。2)大象是怎樣在海龜背上站穩的?(四條腿并攏)
。3)長頸鹿怎么低下頭,它的好辦法是什么?(可以讓斑馬把兩條腿站在它的脖子上)
(4)獅子和斑馬為什么要換方向站?(使兩邊重量差不多)
(5)小猴子和老鼠又有什么竅門?(站立起來)
3、“咔嚓!”老鼠掰下了一片月亮,咬一口,冰冰涼涼的,就像雪月餅一樣。它把這片月亮分給朋友們一起品嘗,大家都覺得,付出了那么多努力,值了!
三、小組合作,探究方法
1、第一次探索,操作要求:
(1)設置模擬月亮的高度。
(2)兩人一組,合作運用積木進行“疊高嘗月亮”的游戲。
。3)可適當選用紙板小棒等輔助物。
。4)在規定的時間內疊高,以夠到月亮為勝。
交流各組疊高的方法:有沒有用到動物朋友的辦法?還用到哪些新方法?談談各自的體會(例如:小心輕放,輪換搭建,共同商議判斷擺放的位置等)。
2、第二次探索。
(1)月亮跳了一下,即升高月亮的高度,談論:怎樣才能利用現有的材料夠到月亮?(啟發學習他人的好辦法繼續嘗試)
。2)想一想:還能不能找到別的竅門?
(3)在操作過程發生問題時思考原因和解決的方法。
四、交流體驗
1、疊羅漢能疊那么高,成功的秘訣是什么?
2、是不是一下子成功的?有沒有失敗過?最后是放棄還是繼續下去?
3、過程中是怎么進行合作的?有沒有商量過?為夠到月亮而高興,體會大家一起搭建時必須互相商量和配合才能成功。
活動反思:
一、要注重引導,培養孩子的發散性思維
教學從讓孩子觀察現實中月亮圖片開始,引出孩子對月亮味道的思考,把孩子從現實帶人到想象的天地中!霸铝潦鞘裁次兜赖.?”第一個孩子的回答很讓人驚喜“是月餅味道的!倍鎸佣B三“草莓月餅味道”“檸檬月餅味道”,我給予肯定的同時沒有及時引導孩子進行發散性思維,導致對月亮味道的想象由驚喜變成了單調。在對水里的月亮是什么味道的想象過程中,孩子的回答都顯得那么理性,“水里的月亮是沒有味道的!薄八窃铝恋挠白樱羌俚!薄八锏脑铝潦前组_水味道的!薄笆潜、涼涼的!保姨釂柫撕芏鄬W生,試圖從他們中間找到富有童趣的聲音,但一個個的回答都是那么的現實。這又一次讓我意識到,現在的孩子普遍都缺乏童趣和想象力,在這個充斥著電視、電腦等畫面感十足的信息時代,孩子見得多了,想得少了,過早的成人化了,童年都缺少了童趣。而課堂上,面對孩子們沒有童趣的回答,我應該要抓住這次的機會去激發、引導他們展開想象,但可惜沒有及時抓住這次機會。
二、要注重想象,為孩子創設想象的空間
現在的孩子普遍存在缺乏想象力,面對這個問題老師要做的就是盡量為孩子創設想象的空間和機會。每一本繪本都是培養孩子想象力的好素材,《月亮的味道》中“月亮是什么味道的?”“封面上的圓月怎么變成了封底上的彎月?”“小動物們是怎樣吃到月亮的?”“故事的最后,在小魚和月亮之間又會發生怎樣的故事?”等等,這些都可以為孩子提供想象的空間。在設計教學時,整節課我為孩子創設的最大的想象空間是水里的月亮是什么味道的?小魚和月亮會發生怎樣的故事?請學生發揮想象說一說,畫一畫。我考慮到了故事的延續性,覺得這樣順著故事的發展繼續往下想象是比較合理的,但忽視了在這樣的空間里學生想象的余地和學生的想象力。學生的思維受水的局限,在他們的認知里水就是沒有味道的,水里的月亮是月亮的影子,小魚是吃不到月亮的,因此在這一環節中,孩子的想象空間就變小了。正如課后研討時老師們提到了,如果改成你如何到月亮上去,去嘗嘗月亮的味道,可能面對這樣的情境,學生想象的空間會更大。
三、要注重語言訓練,培養孩子對文本的感悟能力
低年級的學生往往語言表達能力不足,因此在教學時就要加強學生語言表達方面的訓練。在教學時,我就重視讓學生在回答問題時要把話說完整,要注意觀察,把自己的意思表達清楚。繪本《月亮的味道》和大多數繪本一樣,故事的發展中情節都是相似的,文字表達上只存在個別差異,這就成為了訓練學生語言的好素材。低年級的學生學習語言表達適合從模仿開始,因此在教學《月亮的味道》時,我引導學生邊觀察圖畫邊聽我緩緩講述故事中小海龜和大象的情節,學生在兩次聽到小動物相似的話和月亮相同的反應后,就能自發的模仿繪本中的語言,然后故事接下來的情節就漸漸變成了學生和老師一起學用繪本語言進行講述。在此基礎上,我讓學生思考小老鼠自己吃到月亮后是怎樣做的?學生在表達自己看法的同時把“分享”的美好播種到了大家的心里,分享會讓人感到快樂、幸福,心里會甜甜的。體會到了分享的美好,我又讓學生思考小動物們是怎樣吃到月亮的?有學生一下子就感受到了小動物們的團結,團結合作堅持不放棄,努力過后品嘗到了最美味的月亮,才有了擠在一起美美睡覺的溫馨一幕。希望這次的繪本課后能將“分享”和“團結”的種子播撒到孩子們的心里,在今后的行動中發芽開花。
小百科:月球,天體名稱,人類肉眼所見稱為月亮,古時又稱太陰、玄兔、嬋娟、玉盤,是地球的衛星,并且是太陽系中第五大的衛星。
《味道》教案 篇11
活動目標:
1、感受不同味道,嘗試運用圖表記錄,大膽表述自己的發現。
2、了解各種味道是靠舌頭品嘗出來的,發展對食物的辨別能力。
3、培養觀察,比較能力。
4、初步培養幼兒用已有的生活經驗來感受味道。
活動準備:
1、設置“味道王國”的情境,擺設各種味道的食品,如檸檬、糖果、山楂、咸鴨蛋、辣椒、咖啡、咸菜、苦瓜等。
2、為幼兒準備每桌一套分別裝有白開水、白糖水、白醋、咖啡、白酒、鹽水的品嘗杯和品嘗棉簽。
3、味道記錄表
活動過程:
一、出示各種表情,導入活動。
1、今天老師請來一些表情寶寶,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出示表情圖片)
2、這是甜寶寶,和甜寶寶打個招呼,看看甜寶寶的表情是怎么樣的?你吃到什么東西時會有這樣的表情?(引導幼兒模仿表情)
這是咸寶寶,和咸寶寶打個招呼,看看咸寶寶的表情是怎么樣的?你吃到什么東西時會有這樣的表情?
這是酸寶寶,和酸寶寶打個招呼,看看酸寶寶的表情是怎么樣的?你吃到什么東西時會有這樣的表情?
這是苦寶寶,和苦寶寶打個招呼,看看苦寶寶的表情是怎么樣的?你吃到什么東西時會有這樣的表情?
二、品嘗各種食品,感受不同味道。
1、今天老師要帶你們到“味道王國”去,那里有好多有趣的味道,請你們嘗一嘗,在品嘗之前先洗洗手。小朋友可以自由地去品嘗,在品嘗的過程中,你要記住自己品嘗的是哪一種食品,它是什么味道,把你嘗到的味道記錄下來,等一下大家說一說。(教師示范品嘗的方法)
讓我們一起去探索味道的秘密吧!(幼兒自由品嘗食品味道)
2、組織幼兒談自己品嘗的感受。
小朋友,“味道王國”里都有什么食品?剛才小朋友品嘗了什么食品,它是什么味道的?嘗到酸味時,你有什么感覺?這種味道會使你想起什么事情?嘗到甜味、苦味、辣味、咸味時,又有什么感覺?你會想到什么?
三、通過操作感受,使幼兒了解舌頭的品嘗作用。
1、小朋友,咱們剛才品嘗了那么多的味道,這些味道是怎么嘗出來的?
2、下面老師為每個小朋友準備了一些品嘗杯,請小朋友再嘗一嘗,它們分別是什么,你是怎么嘗出來的?(為幼兒提供實驗材料,教師示范并指導幼兒運用正確的方法來進行品嘗)
3、小朋友告訴老師剛才你是怎樣實驗的?各種味道是靠什么品嘗出來的?
4、小朋友真聰明,通過實驗我們知道味道是靠舌頭品嘗出來的,舌頭為什么會嘗出味道呢?原來我們的舌頭表面有許多小突起,這些突起叫味蕾,味道就是通過味蕾品嘗出來的。別看我們的舌頭不大,可是它的各個部位卻有不同的分工。舌尖對甜味比較敏感,舌頭的兩側前端對咸味比較敏感,舌頭兩側后端對酸味比較敏感,舌根對苦味和辣味比較敏感。
四、進行發散思維,了解更多的味道。
1、你還吃過什么東西,它是什么味道的?(引導幼兒說出更多酸、甜、苦、辣、咸味道的東西。)
2、除了甜、咸、酸、苦,你還知道其它的味道嗎?(引導幼兒說出更多的味道,如先苦后甜、又酸又甜等。)
五、結束活動。
小朋友,剛才咱們說出了許多的味道,下面咱們來做“小小調味師”來制作各種不同味道的飲料,看誰調的飲料味道美。(鼓勵幼兒大膽嘗試,制作出和別人不同的味道。)
《味道》教案 篇12
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感知和了解味覺和嗅覺的功能。
2.品嘗各種味道,了解味覺和嗅覺之間的關系。
趣味練習
活動概要
- 體會蒙住眼睛嘗味道和蒙住眼睛,堵住鼻子時味道的差異。
準備活動
- 【自由選擇活動 - 科學領域】Big eye Small eye 活動紙 - 怎樣知道味道呢?(我喜歡的事物是?)
- 老師事先把蘋果,圓蔥,土豆切成小塊放好。
活動內容
【導入】
1. 觀看動畫片【怎樣知道味道呢?】了解得了感冒無法辨別味道的經歷以及體會各種味道。
- 你有過患了感冒,鼻子堵塞的時候嗎?鼻子堵塞后有什么感覺?
- 感冒的時候吃東西味道怎么樣?
- 吃東西的時候都能感覺到哪些味道?
- 甜味(苦味,酸味,辣味,咸味)的食物都有哪些呢?
- 為什么感冒的時候吃不出來味道呢?
【展開】
2. 觀看實驗視頻【怎樣知道味道呢?】,了解實驗目標,備品和實驗內容。
- 今天我們要做的實驗叫什么?
- 做實驗的時候都需要哪些東西呢?
- 用嘴感知的感覺叫什么?
- 用鼻子感知的感覺叫什么?
- 了解味覺和嗅覺對于感知味道都起到哪些作用。
- 看一下實驗順序。
1)看一看食物圖片一起說一說它是什么味道的。
2)把蘋果,圓蔥和土豆切成小塊,備好。
3)用眼罩遮住眼睛開始品嘗味道。
4)用眼罩遮住眼睛并堵住鼻子開始品嘗味道。
【活動1:看食物圖片推測味道】
3. 看圖片,說一說食物的味道
-(展示圖片)它是什么味道呢?
- 咸,甜,苦,酸的食物分別都有哪些呢?
【活動2:遮住眼睛嘗味道】
4.遮住眼睛,品嘗事先準備好的蘋果,圓蔥和土豆。
- 遮住眼睛品嘗蘋果,圓蔥和土豆。
- 你吃到的是蘋果,圓蔥還是土豆呢?它是什么味道的?
【活動3:遮住眼睛堵住鼻子嘗味道】
5. 遮住眼睛堵住鼻子品嘗蘋果,圓蔥和土豆。
- 遮住眼睛堵住鼻子嘗一嘗蘋果,圓蔥和土豆。
- 你吃到的是蘋果,圓蔥還是土豆呢?它是什么味道的?
6. 說一說堵住鼻子和不堵住鼻子時吃食物的差異。
- 堵住鼻子和不堵住鼻子吃蘋果,圓蔥和土豆都是什么味道呢?
【結尾】
7. 做完實驗后,Big eye Small eye活動紙- 怎樣知道味道呢?(用鼻子可以知道味道)寫出實驗結果。
注意事項
- 把蘋果,圓蔥和土豆洗干凈去皮,切成小塊,讓孩子們自愿吃,不能強求。
活動評價
- 評價理解中的用嘴感覺味道的味覺和用鼻子感覺味道的嗅覺之間的關系。
教師活動相關信息
我們感知味道的時候,不是用嘴感知的,是食物本身的味道和聞到的味道同時感知的食物味道。所以堵住鼻子的時候就不會感知味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