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早期閱讀《鼠寶寶找朋友》(精選4篇)
大班早期閱讀《鼠寶寶找朋友》 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閱讀畫面,理解故事內容,并大膽進行講述。
2.喜歡閱讀圖書,引起幼兒閱讀漢字的興趣。
3.能在語音提示下嘗試從左之右一行一行點讀。
活動準備:
1. 小動物圖片若干張、錄音機及磁帶
2.人手一本圖書、大圖書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出示小老鼠圖片,問:“這是誰呀?他怎么了?鼠寶寶發生什么事情了呢?我們去聽一聽!”
二、基本部分
(1)教師講述故事第一段。
1.問:“鼠寶寶怎么了呀?他想找一個怎么樣的好朋友呢?他找到了嗎?我們再來聽一聽。”
(2)教師講述故事第二段。(隨幼兒回答出示圖片)
1.問:“鼠寶寶都找到了誰?他們成為鼠寶寶的好朋友了嗎?”
(細化講述,幫助幼兒理解)
3.“老師請小朋友幫鼠寶寶找找朋友,誰可以成為鼠寶寶的好朋友呢?為什么?”
4.“那么現在,我們來看看小老鼠最后找到了誰做好朋友呢?”
(3)教師講述故事第三段。
1.問“鼠寶寶最后找到誰做朋友?為什么它能成為鼠寶寶的好朋友呢?(引導幼兒知道袋鼠會跑又會跳)
(4)配錄音教師完整講故事,欣賞大圖書。
1.“鐘老師把《鼠寶寶找朋友》的故事做成了一本大書,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2.介紹封面、封底和頁碼。
3.“接下來我們一起來聽聽這個好聽的故事吧!”
4.“這個故事好聽嗎?老師給每位小朋友都準備了一本小書,待會請你們4人一組,輕輕地翻看,明白了嗎?”(幼兒自由閱讀,教師注意觀察幼兒的閱讀情況。)
5.“現在,我們來把《鼠寶寶找朋友》的故事一起來講講吧。”(提示閱讀圖書從左到右,一字一字地點讀。
6.“現在請你把小書翻攏,整齊地放在桌子上。”
三、結束部分
“鼠寶寶找朋友真開心,相信鼠寶寶以后還會找到更多更多的好朋友們對嗎?”
附:故事
《鼠寶寶找朋友》
鼠寶寶一個人很孤單,他想找一個會跑又會跳的好朋友。
鼠寶寶找到了布娃娃,她不會跑也不會跳,不要,不要。
鼠寶寶找到了小鴨子,他會跑不會跳 ,不要,不要。
鼠寶寶找到了小青蛙,他會跳不會跑,不要,不要。
鼠寶寶找不到好朋友,急得眼淚啪嗒啪嗒往下掉 。
“我來了,我來了!”原來是小袋鼠。它會跑又會跳,鼠寶寶找到了好朋友,心里真開心!
大班早期閱讀《鼠寶寶找朋友》 篇2
活動目標:
感受有趣的故事情節,能用故事里的短句回答問題。
活動準備:
1、幼兒己初步了解故事中動物的一些主要特點。
2、教學掛圖《鼠寶寶找朋友》、課件1《鼠寶寶找朋友》,CD《鼠寶寶找朋友》、幼兒讀物7《鼠寶寶找朋友》。
活動重難點:
能用故事里的短句回答問題。
活動過程:
1、了解故事名稱:
教師模擬小老鼠的叫聲。“吱吱吱,誰在叫,”(出示教具小老鼠。)
“聽一聽,鼠寶寶在說什么?”
“我要找一個會跑又會跳的朋友。”
幼兒動作體驗(跑跑、跳跳),初步了解這句話的含義。
2、理解故事內容:
出示背景圖,教師邊操作教具邊播放故事CD。
教師在聽故事過程中插問,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鼠寶寶找到布娃娃,怎么說的,他要找一個怎樣的朋友?”
“鼠寶寶找到小鴨子,怎么說的,他要找一個怎樣的朋友?”
“鼠寶寶找到小青蛙,怎么說的,他要找一個怎樣的朋友?”
鼓勵幼兒學說短句并做動作體驗。
3、聽故事大膽跟講:
幼兒完整地聽故事錄音。
“想一想,鼠寶寶能不能找到一個會跑又會跳的朋友?”
“什么動物會跑又會跳?”
再次理解“會跑又會跳”的含義。
大班早期閱讀《鼠寶寶找朋友》 篇3
一. 活動目標:
1.在找找、學學、說說的過程中,感受理解故事有趣的情節。
2.會用故事里的短句回答問題,初步理解句式:會跑又會跳。
3.幫助幼兒鞏固對各動物特征的認識。
二. 活動準備:
1.立體教具:鼠寶寶一個。
2.其余動物如;鴨子、小雞、青蛙、小貓等若干。
三. 活動過程:
1.出示“鼠寶寶”,引起幼兒興趣。
(1)聽!吱吱吱吱……是誰呀?(邊說邊出示鼠寶寶)。
(2)哦!原來是小老鼠,鼠寶寶,咦?它來干什么呀?讓我們一起來問問鼠寶寶吧。( 鼠寶 寶,你來干什么呀?)小朋友們好!我是來找朋友的,我想找一個會跑又會跳的好朋友。
(3)鼠寶寶想找一個什么樣的朋友呢?(會跑又會跳的朋友)怎樣才算會跑又會跳?(請大家一起來做一做會跑又會跳。)
2.幫助“鼠寶寶”找朋友,理解故事內容。
(1)鼠寶寶要找一個會跑又會跳的朋友,可找來找去找不到,一直找到我們班來了,想請小朋友幫幫忙找那個會跑又會跳的朋友。
(2)幼兒尋找。
(3)誰來告訴鼠寶寶你找到了誰?它是鼠寶寶要找的會跑又會跳的朋友嗎?(幼兒說說自己找的小動物,從不會跑不會跳——會跑不會跳——會跳不會跑——不能做好朋友——找到好朋友。并學學動作來理解小動物的各種特征。)
(4)你找到了誰呀?(小花貓),是呀!小花貓又會跑又會跳,鼠寶寶肯定喜歡小花貓做它的好朋友,你們說是嗎?(在說的過程中將會跑會跳的放在一邊,將沒有這兩樣本領的放在另一邊。)
3.培養感情。
(1)鼠寶寶終于找到了好朋友,它可高興了,小朋友你們高興嗎?讓我們一起來聽聽《鼠寶寶找朋友》這個故事吧!
(2)鼠寶寶終于找到了好朋友,你們想做鼠寶寶的朋友嗎?想想看你們有沒有鼠寶寶要找的會跑又會跳這兩個本領呀。讓我們和鼠寶寶一起去玩吧!
大班早期閱讀《鼠寶寶找朋友》 篇4
我上的是《鼠寶寶找朋友》的二研課,。在導入部分我通過出示圖片鼠寶寶,模擬鼠寶寶講話,讓幼兒知道鼠寶寶要找一個“會跑又會跳”的朋友,并通過讓幼兒集體跑跑跳跳來體會兩種本領的含義。之所以這樣設計是由于小班孩子思維還處于具體形象階段,出示實物可以吸引其注意力,擬人手法的運用,能激起幼兒的學習興趣,利用肢體語言幫助幼兒很好的體會“會跑又會跳”的含義。 在理解故事內容時我讓孩子們帶著問題“故事的題目是什么?”“故事里有誰?”,先聽我清講故事一遍,讓幼兒對故事有個大概的印象,在此基礎上再通過背景圖、教具等再次講述故事一遍,邊講邊問,通過肢體語言幫助幼兒理解“小鴨會跑不會跳、青蛙會跳不會跑、小貓會跑也會跳”的走路特征,同時引導他們運用故事里的短句來回答。在理解故事情節的同時發展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最后再通過讓幼兒試著跟老師講述故事,在此鞏固故事里的短句,并通過體會鼠寶寶找到朋友前后的心情,孩子們再次體會到了找到朋友后的快樂情緒。
整個活動中孩子們的興趣很濃厚,注意力也很集中(課后很多老師都說我班孩子上課很認真),而且在學本課中的重點句式時,孩子們大多都能邊說邊用肢體語言表示出來了,由此可見孩子們已經掌握了本科的重點。首尾的兩個音樂游戲的使用也很好的帶動了我班幼兒的情緒,前一個游戲很好的引出了主題,通過《朋友你好》的游戲,孩子們都能說出找到朋友后覺得很開心、快樂、高興,他們都初步體會到了找到朋友后的那種愉悅的情緒,同時也為接下來的教學埋下伏筆。結尾的《貓捉老鼠》的游戲不僅使本次活動很自然的結束,而且又一次回答了“貓會跑又會跳”鼠寶寶不找它做朋友的原因。
但活動下來我也發現了一些不足之處,活動中對幼兒的引導可以再放開些,該給予幼兒充分表達想象的機會,老師講述的內容太多,感覺在整個過程教師始終處于主導地位,但孩子的主體性體現的不明顯,在今后的教學中要注意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