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躁爽日日躁狠狠躁视频,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丫鬟露出双乳让老爷玩弄,第一次3q大战的经过和结果

首頁 > 教案下載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大班教案 > 大班教案 > 大班打擊樂《剪羊毛》(精選16篇)

大班打擊樂《剪羊毛》

發布時間:2023-07-13

大班打擊樂《剪羊毛》(精選16篇)

大班打擊樂《剪羊毛》 篇1

  設計意圖:

  打擊樂活動不僅能發展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力、表現力,還能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合作能力、組織紀律性與責任感。《剪羊毛》這首樂曲,體現了牧羊人剪羊毛時的快樂心情,節奏歡快、明朗。在《剪羊毛》活動中,我始終以幼兒做牧羊人剪羊毛貫穿始終,在感受音樂的基礎上,自由創編剪羊毛節奏,最后結合形象、生動的圖譜,使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情境中掌握樂曲的節奏,較快地感受、理解樂曲。從中也體驗打擊樂活動的快樂!

  教學目標:

  1.熟悉旋律與節奏,感受樂曲歡快的性質,初步學會創編音樂節奏型。

  2、引導幼兒根據音樂節奏圖譜進行輪奏,并能看指揮用樂器進行打擊樂演奏的習慣。

  3.讓幼兒有意識地體驗打擊樂的演奏效果,體驗集體合作性活動的快樂。

  教學準備:

  自制圖譜、剪羊毛短片、ppt、圓弧板、沙球、小鈴

  教學過程:

  一、聽《小松鼠進行曲》音樂進入場地

  1.今天,葉老師要帶你們去參觀牧場,你們想去嗎?幼答………

  到牧場的路很難走,要走石頭路、小水溝等,你們要緊跟著老師,這樣就會很安全哦。

  2.聽音樂進入活動場地

  二、出示牧場圖片

  1.牧場里有什么啊?幼答……(許多羊、一群羊)

  2.牧場里的牧羊人在干什么呢?我們一起來看短片(看錄像短片配有錄音磁帶)

  3.牧羊人為什么要剪羊毛,羊毛剪下來有什么用啊?

  4.牧羊人剪羊毛時的心情會是怎么樣呢?幼答……

  到底他們的心情怎么樣呢?我們一起來看看、聽聽感受一下牧羊人剪羊毛的快樂吧(看圖片、聽音樂)

  三、感受音樂,創編節奏性

  1.原來牧羊人剪羊毛是很開心的,今天由你們來做小牧羊人我們一起來玩剪羊毛的游戲怎么樣啊。等會告訴老師,你是怎么剪的?

  2. 剪羊毛時要準備什么啊?(大剪刀)那我們把剪刀準備好,(做剪刀手勢)準備要剪了(音樂起)

  3.創編節奏

  你是怎么剪的?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畫出節奏型。試試節奏敲打

  4.老師把剛才小朋友剪羊毛的游戲畫成了一張圖,我們來看看。

  1> 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嗎?(教師針對孩子的提問,一一做回答)

  圖譜上有紅的、綠的、藍的,代表三個組,黑的代表三組小朋友一起剪羊毛,現在你們會剪了嗎?把孩子分成三組看圖譜節奏演奏一遍。《自主練習(徒手)》

  2>教師指出不對的地方,再次演奏一遍。(徒手)看圖譜

  3>不看圖譜徒手打擊樂演奏一遍。

  四、看指揮用樂器演奏樂曲

  集體演奏,可互換樂器演奏

  五、今天我們玩的這個游戲好玩嗎?我們來給它取個好聽的名字吧!

  聽音樂結束。  

大班打擊樂《剪羊毛》 篇2

  一、教材內容:

  《剪羊毛》是湘教版六年級下冊第三單元中的歌曲。它是一首澳大利亞民歌,也是一首少兒歌曲。歌曲反映了牧場工人緊張的勞動場面和火熱的勞動熱情。歌曲為二段體結構,第一樂段以歡快起伏的旋律和富有勞動生活的節奏,生動地展現了澳大利亞牧民在剪羊毛時的情景。第二樂段開始音區較高,旋律和節奏開闊舒展,使得歡快的勞動情景得到更為生動鮮明的表現。最后兩個樂句重復了第一段最后兩個樂句,它強調了“只有努力勞動才能換來幸福生活"這一哲理,并在藝術上給人以完整、圓滿的收束。

  二、教學目標:

  1、掌握好歌曲x x.x | | x x.x | x o‖這一基本節奏音型,用輕快而富有彈性的聲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通過《剪羊毛》的教學,使學生了解澳大利亞牧民的勞動生活,懂得“只有努力勞動才能換取幸福”的生活。

  三、教學重、難點:

  1、感受附點節奏及休止符賦予歌曲歡快跳躍的情緒及其表現作用,能唱準確。

  2、創編恰當的節奏表現歌曲的情緒。

  四、 教學方法:

  根據教學目標,教師的思路,學生主要是運用了跟唱法、欣賞法和表演法

  五、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錄音機 沙錘

  六、 教學過程:

  (一)導入歌曲

  1.師:同學們,有個很重要的節日就快到了?

  (學生答:五一國際勞動節)這是全世界勞動人民的節日,因為人們用勞動創造了美好的生活。今天,老師要帶大家認識一下勞動的人們。(課件1)學生練習,正確演唱附點節奏。

  工人叔叔敲鐵錘, 叮 叮. 叮 咚

  農民伯伯割稻子, 嚓 嚓. 嚓 嚓

  司機叔叔開汽車, 滴 滴. 滴 答

  小同學們在掃地, 刷 刷. 刷 刷

  (通過兒歌學習掌握附點八分音符)

  2. 今天,老師要帶大家開展一次“音樂之旅”,讓音樂帶著我們穿越時空、穿越國界,到澳大利亞去認識那里勤勞的人們、感受那里的音樂。

  (二)感受歌曲

  1.澳大利亞簡介,使學生對歌曲產生興趣。

  2第一部分旋律學習

  3第二部分旋律學習

  (三)教唱歌曲

  1.下面就請大家跟著琴,看著歌譜學唱歌曲。(鋼琴伴奏)

  2.指導學生用“啦” 帶唱歌曲旋律。

  (四)練唱歌詞

  1.現在老師來教唱歌詞。

  2.用聽唱法練唱第一段;用接唱法練唱第二段;然后完整地唱一遍。

  3.你覺得哪些地方最容易唱錯,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學生回答,并單獨練習)然后再完整地演唱一遍歌曲。接著再跟著歌曲錄音唱一遍。

  (1)師啟發:歌曲中用了很多美麗的詞語是為什么?(學生分組討論)

  (2)師問:歌曲表達了剪羊毛工人怎樣的心情呢

  (深入理解,激發情感,指導演唱時,師先用語言啟發:同學們,歌曲的名字叫《剪羊毛》,為什么歌曲當中出現了“白色、白云、雪堆、冬天、絲綿”這樣一些詞語?讓學生分組,自由討論。接著師范唱帶有這些詞語的樂句。讓學生感受到剪羊毛工人愉快的勞動心情,更表現了火熱的勞動場面。然后要求學生帶著思想感情、用歡快的聲音把歌曲再來演唱。)

  4.老師準備了剪羊毛的節奏,你會嗎?

  (課件展示 x o |x o |x x |x o||)

  5、學生完整演唱歌曲。

  (五)運用綜合藝術表現手法表現歌曲

  1、帶領學生創編節奏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先引導學生分組討論,自由選擇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再分組演奏,要求集體評價,找出恰當的節奏為歌曲伴奏。

  2、啟發學生創編動作進行歌表演,同時綜合其他藝術手段進一步表現歌曲。

  (此環節為本課教學最后一個環節,在引導學生在感受歌曲情緒,理解歌曲內容、風格特點的基礎上,通過運用綜合藝術的教學手段,讓學生聽中創,創中編,于創編中豐富學生在其情感體驗,提高其對音樂的表現力。)

  (六)小結:這節課我們感受到了歌曲歡快、活潑的情緒,體會到了勞動創造幸福的真諦。希望同學們能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出自己的幸福生活。

大班打擊樂《剪羊毛》 篇3

  一.教案背景

  1. 面向學生:小學四年級

  2. 學科:音樂

  3. 課時:2

  4. 課型:唱歌綜合課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學習歌曲,準確掌握附點八分節奏和復習休止符,區別節奏的不同感覺。

  2.過程與方法目標: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感受歌曲歡快活潑的情緒;引導學生創編節奏,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和表現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學唱歌曲感受源于勞動的律動和音樂,知道音樂和生活、勞動密不可分,使他們進一步認識勞動的意義。

  三.教材分析

  《剪羊毛》是一首澳大利亞流傳廣泛的民歌,該國以盛產羊毛而著稱。歌曲正是反映了澳大利亞牧場工人緊張的勞動生活和樂觀的精神面貌。歌詞以生動的語言、形象的比喻表現了“剪羊毛”這一特定的勞動情景,以“白云”、“冬雪”、“絲綿”夸張的形容通過工人們勞動而剪下的遍地羊毛,以“皮襖”比作羊兒身上的絨毛,富于想象,很有童真。歌曲為4/4拍,大調式,由四個方整的樂句組成,旋律以分解的主和弦音進行,使得曲調色彩十分明亮,情緒輕快活躍。

  四.教學重點

  1.感受附點節奏及休止符在歌唱中的情緒及表現作用,準確把握附點八分節奏,區別節奏的不同感覺。

  2.初步唱會歌曲《剪羊毛》

  五.教學難點

  1.歌曲中的附點八分節奏和四分休止符的演唱

  2.用愉悅、歡快的聲音來演唱歌曲

  六.教學方法

  模唱法、聽唱法、學唱法

  七.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簡介澳大利亞的風土人情

  教師:同學們,你們去過澳大利亞嗎?

  學生:沒有(有)

  教師:今天,老師要帶你們去參觀這個美麗的國家,讓我們一起去領略那里迷人的風光。【放課件】(介紹圖片:澳大利亞不但風光秀美,它還被人們稱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同學們,你們知道為什么嗎?因為它是世界上養羊數量最多的國家。每當夏天來臨的時候,養羊的工人們都要把羊的身上的羊毛剪掉一些,人們在剪羊毛的時候很辛苦,于是就一邊唱歌一邊勞動。)

  教師:看完這些美麗的圖片,讓我們大致了解美麗的澳大利亞。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好聽的澳大利亞民歌《剪羊毛》。【出板書】。請同學們打開課本,29頁。

  (二)學習歌曲

  1.聽中思,思中疑

  教師:首先請同學們欣賞一遍歌曲,邊聽邊思考:【出示問題】

  1. 工人們在剪羊毛的時候的心情是怎樣的?

  (愉快、高興、輕快、富有彈性)

  教師:同學們說得真好!

  2.看中聽,聽中辨

  教師:接下來,請同學們看下面這些節奏,你會讀嗎?【出示節奏】

  教師:同學們集體用da讀一遍。

  把第二拍的十六分音符讀成“啊”,同學們來一遍。

  很好,再看到下面這條節奏,把“啊”連起來,同學們讀一遍。

  教師:下面我們來看看這首歌的歌譜,譜子上哪里有這個節奏?請同學們跟著老師唱一遍譜。

  學生:演唱一到三行譜。

  教師:同學們唱得真好!請同學們再仔細觀察,后面的節奏都有哪些共同的特點?(結尾處都有一個四分休止符,反復出現的節奏)

  學生:結尾處都有0。

  教師:你們的眼力真不錯!你們剛剛所說的就是音樂中的休止符,

  你們知道休止符有什么作用嗎?

  學生:休息的作用,休止的作用,停頓的作用。

  教師:對了!表示音的休止的符號叫“休止符”。聽老師示范兩種旋律,說說哪一種是有休止符?哪一種沒有休止符?(教師用“啦”示范)

  學生:第二種。

  教師:那你們來試試用“啦”來唱一下。(教師彈奏鋼琴,學生用“啦”來演唱)

  教師:有點找到感覺了,請同學們的聲音再清脆一點,再來一遍。

  教師:嗯!我發現同學們學東西還是挺快的!那現在我們就要完整的來一遍,唱歌譜,請用手指指著歌譜來跟老師一起唱。

  學生:指譜跟唱。

  教師:很好!現在唱歌詞!

  3.聽中創,創中編

  教師:很好!我們中國有為女高音歌唱家宋祖英,你們認識嗎?她當時也在悉尼歌劇院演唱了這首《剪羊毛》,想看看嗎?

  學生:想!

  教師:作為第一位登上悉尼歌劇院舞臺的亞洲藝術家,我們真為她感到驕傲!你們看她有伴唱、有指揮、也有伴奏,是不是很熱鬧?那我們也來像她一樣。

  教師:下面我們來玩個律動游戲,老師把同學們分為兩組,第一組是右邊的同學,第二組左邊的同學。第一組出來拿沙錘,第二組出來拿雙響筒。拿了沙錘的的同學們讀第一條節奏(連續兩遍),雙響筒的同學們讀第二條節奏(連續兩遍)。

  教師:非常好!那我們準備好為這首歌伴奏。邊打節奏邊唱!

  八.課堂小結

  教師:同學們表現的非常棒!今天我們的音樂之旅馬上就要結束了,通過學習《剪羊毛》,我們知道了澳大利亞是一個熱愛勞動的國家,他們勞動時的那種喜悅的心情值得我們每一個同學學習,希望同學們也通過自己勤勞的雙手創造更好的明天!同學們,再見!

大班打擊樂《剪羊毛》 篇4

  活動名稱:                   

  活動目標:

  1.學習用串鈴、圓弧板演奏| * — * — | * * * — |的節奏型。

  2.能根據指揮的手勢演奏樂器。

  3.愛護樂器,學會輕拿輕放。

  活動準備:

  人手一件打擊樂器,串鈴和圓弧板各一半、小圖譜。

  活動過程:

  一、游戲“打招呼”。(運用節奏型| * — * — |或| *  *  *  *  | )

  師:“孩子們,我是······。我們邊拍手邊打招呼吧。”

  二、學習打擊樂《剪羊毛》

  1.幼兒欣賞音樂。

  師:“聽了這一首樂曲,你的感覺如何?想到了什么?他叫《剪羊毛》聽到剪刀剪的聲音了嗎?在聽一遍。”

  2.再次欣賞音樂。

  出示小圖譜,嘗試用手拍出| * — * — | * * * — |的節奏型。

  ——比較前、后節奏的快慢。

  3.教師出示圖譜,并介紹圖譜。

  師:“這是什么?會發出什么聲音?”。

  4.閱讀圖譜,并加入動作。

  5.幼兒聽音樂做動作

  6.幼兒用打擊樂器演奏。

  ——要求幼兒輕輕地把樂器放在腿上。

  ——學習看指揮。

  6、輕輕有序地在音樂聲中把打擊樂器放到指定的地方。

  三、游戲“打招呼” (運用| * * * — |節奏)

  師:“今天的活動快結束了,我們邊拍手邊說再見吧!”

  附圖譜:

  ∨        ∨   ∨         ∨        ∨     ∨    

  (   咔         嚓    嚓  )    (   咔      嚓    嚓  )

  @           @                ⊙  ⊙          ⊙       

  ( 羊毛         羊毛      )    (  籃 子         多有多  )

  ∨        ∨   ∨         ∨        ∨     ∨    

  (   咔         嚓    嚓  )    (   咔      嚓    嚓  )

  ∨          ∨           ∨             ∨    

  (   咔           嚓       )    (   咔            嚓  )

  ∨→剪刀

  @→羊毛卷

大班打擊樂《剪羊毛》 篇5

  一、教材內容:

  《剪羊毛》是湘教版六年級下冊第三單元中的歌曲。它是一首澳大利亞民歌,也是一首少兒歌曲。歌曲反映了牧場工人緊張的勞動場面和火熱的勞動熱情。歌曲為二段體結構,第一樂段以歡快起伏的旋律和富有勞動生活的節奏,生動地展現了澳大利亞牧民在剪羊毛時的情景。第二樂段開始音區較高,旋律和節奏開闊舒展,使得歡快的勞動情景得到更為生動鮮明的表現。最后兩個樂句重復了第一段最后兩個樂句,它強調了“只有努力勞動才能換來幸福生活"這一哲理,并在藝術上給人以完整、圓滿的收束。

  二、教學目標:

  1、掌握好歌曲x x.x | | x x.x | x o‖這一基本節奏音型,用輕快而富有彈性的聲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通過《剪羊毛》的教學,使學生了解澳大利亞牧民的勞動生活,懂得“只有努力勞動才能換取幸福”的生活。

  三、教學重、難點:

  1、感受附點節奏及休止符賦予歌曲歡快跳躍的情緒及其表現作用,能唱準確。

  2、創編恰當的節奏表現歌曲的情緒。

  四、 教學方法:

  根據教學目標,教師的思路,學生主要是運用了跟唱法、欣賞法和表演法

  五、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錄音機 沙錘

  六、 教學過程:

  (一)導入歌曲

  1.師:同學們,有個很重要的節日就快到了?

  (學生答:五一國際勞動節)這是全世界勞動人民的節日,因為人們用勞動創造了美好的生活。今天,老師要帶大家認識一下勞動的人們。(課件1)學生練習,正確演唱附點節奏。

  工人叔叔敲鐵錘, 叮 叮. 叮 咚

  農民伯伯割稻子, 嚓 嚓. 嚓 嚓

  司機叔叔開汽車, 滴 滴. 滴 答

  小同學們在掃地, 刷 刷. 刷 刷

  (通過兒歌學習掌握附點八分音符)

  2. 今天,老師要帶大家開展一次“音樂之旅”,讓音樂帶著我們穿越時空、穿越國界,到澳大利亞去認識那里勤勞的人們、感受那里的音樂。

  (二)感受歌曲

  1.澳大利亞簡介,使學生對歌曲產生興趣。

  2第一部分旋律學習

  3第二部分旋律學習

  (三)教唱歌曲

  1.下面就請大家跟著琴,看著歌譜學唱歌曲。(鋼琴伴奏)

  2.指導學生用“啦” 帶唱歌曲旋律。

  (四)練唱歌詞

  1.現在老師來教唱歌詞。

  2.用聽唱法練唱第一段;用接唱法練唱第二段;然后完整地唱一遍。

  3.你覺得哪些地方最容易唱錯,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學生回答,并單獨練習)然后再完整地演唱一遍歌曲。接著再跟著歌曲錄音唱一遍。

  (1)師啟發:歌曲中用了很多美麗的詞語是為什么?(學生分組討論)

  (2)師問:歌曲表達了剪羊毛工人怎樣的心情呢

  (深入理解,激發情感,指導演唱時,師先用語言啟發:同學們,歌曲的名字叫《剪羊毛》,為什么歌曲當中出現了“白色、白云、雪堆、冬天、絲綿”這樣一些詞語?讓學生分組,自由討論。接著師范唱帶有這些詞語的樂句。讓學生感受到剪羊毛工人愉快的勞動心情,更表現了火熱的勞動場面。然后要求學生帶著思想感情、用歡快的聲音把歌曲再來演唱。)

  4.老師準備了剪羊毛的節奏,你會嗎?

  (課件展示 x o |x o |x x |x o||)

  5、學生完整演唱歌曲。

  (五)運用綜合藝術表現手法表現歌曲

  1、帶領學生創編節奏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先引導學生分組討論,自由選擇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再分組演奏,要求集體評價,找出恰當的節奏為歌曲伴奏。

  2、啟發學生創編動作進行歌表演,同時綜合其他藝術手段進一步表現歌曲。

  (此環節為本課教學最后一個環節,在引導學生在感受歌曲情緒,理解歌曲內容、風格特點的基礎上,通過運用綜合藝術的教學手段,讓學生聽中創,創中編,于創編中豐富學生在其情感體驗,提高其對音樂的表現力。)

  (六)小結:這節課我們感受到了歌曲歡快、活潑的情緒,體會到了勞動創造幸福的真諦。希望同學們能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出自己的幸福生活。

大班打擊樂《剪羊毛》 篇6

  一、教學內容

  學唱歌曲《剪羊毛》,并為歌曲編創伴奏、伴舞進行表演。

  二、歌曲分析

  《剪羊毛》是一首澳大利亞流傳甚廣的歌。歌詞以生動的語言,形象的比喻描繪了“剪羊毛”這一勞動情景,以“白云”、“冬雪”、“絲棉”夸張地形容工人們勞動而剪下的遍地羊毛,把“皮襖”比作羊兒身上的絨毛,富于想象,很有意趣。

  歌曲為 拍,大調式,二段體結構。第一樂段由四個方整的樂句組成,前三個樂句節奏基本一致,“×·×” 附點八分音符構成的節奏貫穿其中。句末都以“×·× | × ○ | ”這一節奏型收尾,旋律中以分解的主和弦音進行,使得曲調色彩十分明亮,情緒輕快活躍,展示了剪羊毛的工人熟練、輕捷的動作。第四樂句從高音“2”的附點節奏開始,連續級進下行到下方八度主音“1”。突然反跳上行八度,表達了對勞動的熱愛和自豪的心情,堅信勞動能創造幸福的生活。第二樂段前兩個樂句音調高昂,旋律起伏較大,節奏明快,與前段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最后兩句重復再現了第一樂段的第三、四樂句,勞動者有節奏的動作和樂觀爽朗的性格,點出了“熱愛勞動”的主題思想。

  三、教學目標

  1、體會歌曲的勞動場景,激發學生熱愛勞動,創造美的意識。

  2、學會歌曲并用愉快、活潑的聲音演唱。

  3、編創伴奏、伴舞進行表演。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學會歌曲并能用愉快、活潑聲音演唱。

  難點:能夠用所學的節奏型及表演動作為歌曲編創伴奏、伴舞。

  五、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電子琴、打擊樂器、道具

  六、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1、師生問好

  2、情境導入

  ①師帶著無線小話筒,打扮得像一位導游

  師:同學們,看老師這身打扮像導游小姐嗎?

  生:像。

  師:我很高興為303旅游團服務,小游客們一切聽從劉導游的指揮。

  ②師表演魔術

  師:看,我手上什么也沒有。現在看,這是什么?

  (拿出準備好的有綿羊圖案的坐墊)

  師:請你們看看、摸摸,坐墊是什么材料做的?

  生:肯定是羊毛。

  師:生活中還有哪些羊毛用品呢?

  生:(略)

  師:看來羊毛的用途很大,和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

  現在我們就去游覽出口羊毛最多的國家——澳大利亞。

  [設計意圖:簡短的談話交流,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為新課教學作鋪墊。]

  (點擊課件感受音樂,欣賞澳大利亞風情)

  (二)澳大利亞風情介紹

  1、多媒體出示相關的澳大利亞風情畫面。

  (播放《剪羊毛》伴奏,點擊課件進行解說)

  師:小游客們請注意,該下飛機了。

  看,是什么在迎接我們呢?

  生:澳大利亞國旗。

  師:真聰明,這就是澳大利亞國旗,它正向我們揮手致意呢!好像在說:“歡迎小朋友們來澳大利亞做客。”

  師:為防止迷路,我們先看張地圖。

  2、師生共同看地圖,師解說。

  師:澳大利亞位于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四面環水,被稱為“南方大陸”。面積有769.2萬平方公里,首都在堪培拉。看到了嗎?離堪培拉不遠處有一座著名的港口城市——悉尼。別著急,待會我們會一一游覽。

  3、出示澳大利亞風景名勝,師解說。

  師:看,湖泊、沙灘、森林、奇石,到處都是迷人的景象。悉尼到了,這座城市有一個顯著的標志——悉尼歌劇院。遠遠望去,像一艘揚帆起航的輪船。我們到近處看看,氣派吧!由于時間有限,我們就在飛機上俯看首都堪培拉的美景。現在該去牧場了,怎么樣?怪不得稱澳大利亞是“騎在羊背上的國家”。聽,牧民們正在唱著歌迎接我們呢!

  (播放歌曲《剪羊毛》。)

  [設計意圖:學科滲透,拓寬學生的知識結構,同時初步感受歌曲旋律。]

  (三)學唱歌曲

  師:這是一首澳大利亞民歌《剪羊毛》。感覺怎么樣?喜歡嗎?

  生:(略)

  師:那就請大家一起看著歌譜再欣賞一遍吧!

  1、師生共同看譜聆聽,感受歌曲內容。

  2、師生交流聆聽感受。

  3、師小結:歌詞把羊毛形象地比喻成“白云”、“冬雪”、“絲棉”、“皮襖”,富于想像,很有意趣。表達了工人對勞動的熱愛和樂觀爽朗的性格。就讓我們美美地讀讀這首像詩一樣的歌詞,提一個小小的要求,按照歌曲的節奏來讀。

  [設計意圖:聆聽歌曲,感受音樂色彩,聯系已有知識感受旋律特點,了解歌曲內容,激發學生興趣和求知欲。]

  4、生有感情地朗讀歌詞。

  師:聽著你們的朗誦,我也想唱歌了,給我機會嗎?

  那好,你們可要用心聽哦,可以用動作表示你聽到的內容。

  5、師范唱,生自由律動。

  [設計意圖: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在聽歌中自由地創作動作,表達情感,表現音樂。]

  師;我發現有的同學坐不住了,想唱了吧?現在大家就做好唱歌的準備,根據要求來學唱歌曲。

  6、練唱歌曲。

  ①用ιa輕聲哼唱旋律,注意強弱拍和換氣;

  [設計意圖:用“la”來模唱,既達到熟悉旋律的目的,又在不知不覺中進行了發聲練習。]

  ②把la改成唱名,唱曲調,注意樂句的連貫;

  ③輕聲填詞,咬準字音,跟上節奏;

  ④分男、女兩級接龍唱,比一比哪組更好。

  師:你們唱得太好了!我得為大家鼓鼓掌。(鼓掌)

  我突然有個想法,把歌曲改變成這樣唱,請大家幫忙參謀參謀。

  7、師把歌曲中“×·×” 改為唱,請同學們比較感覺。

  8、交流感受,引導感受出“×·×”節奏的特點。

  [設計意圖:名為參謀,實則體會歌曲附點八分音符的特色,激發感情演唱。]

  9、全班同學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四)表現歌曲

  1、欣賞卡通片《剪羊毛》,激發表現欲望。

  師:同學們演唱得太棒了,我拿什么獎勵給你們?看,這件禮物喜歡嗎?(播放《剪羊毛》卡通片,師生隨歌曲演唱。)

  [設計意圖:借送禮物之意,讓學生放松心情,欣賞趣味動畫,激發創作欲望。]

  師:你現在心情怎樣?想用什么方式來表達此刻的心情?

  生:跳舞、畫畫、打擊樂伴奏……

  師:你們有這么多的好想法,那趕緊找好朋友一起練練吧!

  2、分小組交流、練習。

  (師巡視指導,引導合作學習。)

  3、分組展示,及時點評。

  4、全體同學一起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演歌曲。

  [設計意圖:讓學生體驗創新,激發熱情。這種表演培養了學生的創造能力和表現能力,符合兒童表達情感的特點。]

  (五)拓展延伸

  師:這趟澳大利亞之旅你感覺如何?有些什么收獲?

  生:(略)

  師小結:我和大家一樣,收獲很多。第一次當導游就去了澳大利亞,感受了優美的風景,體會了澳大利亞人的勤勞,最重要的是收獲了同學們的智慧和能干。讓我為大家鼓掌吧!最后讓我們唱著《剪羊毛》愉快地走出教室。

  (播放歌曲,生唱著歌兒走出教室。)

  [設計意圖:通過交流,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讓學生熱愛勞動,懂得美好的生活要靠勤勞的雙手創造。]

  教后記:

  本教案的設計力求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著眼于學生的主動發展,通過充分的音樂實踐培養學生的能力,提高學生音樂素養。教學中電教手段的運用,擴展了音樂課教學容量,豐富了教學手段和教學資源,提高了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和參與熱情。依托音樂本身的魅力,影響了學生人生觀、審美觀、價值觀的形成,端正學生做人、做事的態度,培養學生主動學習、合作意識及創新精神。從目標的提出到過程的安排,學習方法的確定,乃至學習成果的呈現,都讓學生有更大的自主性,更多的實踐性,更濃的創造性。

大班打擊樂《剪羊毛》 篇7

  教學目標:

  1、準確演唱附點節奏及四分休止符。

  2、感受愉快、活潑的音樂情緒和風格,引導學生創編伴奏,創編動作,提高學生的創造力和表現力。

  3、在濃郁的情境中,聆聽和演唱歌曲,感受勞動的快樂,認識勞動的意義,對澳大利亞有一定了解。

  教材分析:

  《剪羊毛》是一首澳大利亞流傳頗廣的民歌,該國以盛產羊毛而著稱于世。歌曲反映了澳大利亞牧場工人緊張的勞動生活和樂觀的精神面貌。歌詞以生動的語言,形象的比喻了“剪羊毛”這一特定的勞動情景,以“白云”、“冬雪”、“絲綿”夸張的形容通過工人們勞動而剪下的遍地羊毛,以“皮襖”比作羊兒身上的絨毛,富于想象,很有童趣。附點節奏及休止符展示了剪羊毛工人熟練、輕捷的動作。勞動者有節奏的動作和樂觀爽朗的性格,點出了“熱愛勞動”的主題思想。

  教學重點:

  以愉快而風趣的情緒演唱歌曲,體驗勞動的快樂。

  教學難點:

  感受附點節奏及休止符賦予歌曲歡快跳躍的情緒。

  教具準備:

  課件、電子琴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師生律動《春天在哪里》

  2、節奏訓練。(附點節奏)

  3、導入新課

  師:春天是春暖花開的季節,春天到了,你們最喜歡做什么?(生各抒已見)

  師:瞧!這個來自澳大利亞的小朋友。春天到了,他正在幫助爸爸媽媽剪羊毛呢!

  二、感受歌曲。學唱歌曲。

  1、生談感受。(歌曲的情緒和速度是什么樣的?)

  2、師:每年的8—10月是澳大利亞農民剪羊毛的時間,恰逢春季。為什么選擇這個季節剪羊毛呢?(生各抒已見)

  3、師:澳大利亞被稱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你們想和煎羊毛的工人一起剪羊毛嗎?

  生:想

  師:剪羊毛時會發出什么聲音?

  生:咔嚓

  4、再次聆聽歌曲。(在每一個樂句后面休止符處加入—咔嚓)

  5、師:牧場小朋友的演唱感染了我,我也想用歌聲表達愉快的心情(師范唱)

  生伴唱(咔嚓)

  6、師伴奏。生用LA輕聲模唱旋律。

  分析旋律速度的變化(節奏緊湊、節奏變寬,時值變長)

  7、試唱樂譜

  師:歌曲共有幾個樂句?哪幾個樂句是相同的?

  生各抒已見

  8、輕聲填詞(分析歌詞。解決難點)

  師:白云,雪堆,絲綿這些詞語都是形容?

  生:羊毛很多,遍地都是······

  三、熟練歌曲

  1、師生接龍演唱歌曲。

  2、分組演唱歌曲。(另外一組加入稱詞—咔嚓)

  3、全班齊唱歌曲。

  四、創編歌曲伴奏

  生分小組討論設計伴奏。(師巡視指導)

  生說說設計方案

  歌曲演唱加入伴奏展示。

  五、小結。下課

  師:澳大利亞是一個熱愛勞動的國家,他們勞動時那種喜悅地心情值得我們每一個小朋友學習。我希望每一個小朋友都成為一個熱愛勞動的好孩子。

大班打擊樂《剪羊毛》 篇8

  設計意圖:

  打擊樂活動不僅能發展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力、表現力,還能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合作能力、組織紀律性與責任感。《剪羊毛》這首樂曲,體現了牧羊人剪羊毛時的快樂心情,節奏歡快、明朗。在《剪羊毛》活動中,我始終以幼兒做牧羊人剪羊毛貫穿始終,在感受音樂的基礎上,自由創編剪羊毛節奏,最后結合形象、生動的圖譜,使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情境中掌握樂曲的節奏,較快地感受、理解樂曲。從中也體驗打擊樂活動的快樂!

  教學目標:

  1.熟悉旋律與節奏,感受樂曲歡快的性質,初步學會創編音樂節奏型。

  2、引導幼兒根據音樂節奏圖譜進行輪奏,并能看指揮用樂器進行打擊樂演奏的習慣。

  3.讓幼兒有意識地體驗打擊樂的演奏效果,體驗集體合作性活動的快樂。

  教學準備:

  自制圖譜、剪羊毛短片、PPT、圓弧板、沙球、小鈴

  教學過程:

  一、聽《小松鼠進行曲》音樂進入場地

  1.今天,葉老師要帶你們去參觀牧場,你們想去嗎?幼答………

  到牧場的路很難走,要走石頭路、小水溝等,你們要緊跟著老師,這樣就會很安全哦。

  2.聽音樂進入活動場地

  二、出示牧場圖片

  1.牧場里有什么啊?幼答……(許多羊、一群羊)

  2.牧場里的牧羊人在干什么呢?我們一起來看短片(看錄像短片配有錄音磁帶)

  3.牧羊人為什么要剪羊毛,羊毛剪下來有什么用啊?

  4.牧羊人剪羊毛時的心情會是怎么樣呢?幼答……

  到底他們的心情怎么樣呢?我們一起來看看、聽聽感受一下牧羊人剪羊毛的快樂吧(看圖片、聽音樂)

  三、感受音樂,創編節奏性

  1.原來牧羊人剪羊毛是很開心的,今天由你們來做小牧羊人我們一起來玩剪羊毛的游戲怎么樣啊。等會告訴老師,你是怎么剪的?

  2.剪羊毛時要準備什么啊?(大剪刀)那我們把剪刀準備好,(做剪刀手勢)準備要剪了(音樂起)

  3.創編節奏

  你是怎么剪的?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畫出節奏型。試試節奏敲打

  4.老師把剛才小朋友剪羊毛的游戲畫成了一張圖,我們來看看。

  (1)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嗎?(教師針對孩子的提問,一一做回答)

  圖譜上有紅的、綠的、藍的,代表三個組,黑的代表三組小朋友一起剪羊毛,現在你們會剪了嗎?把孩子分成三組看圖譜節奏演奏一遍。《自主練習(徒手)》

  (2)教師指出不對的地方,再次演奏一遍。(徒手)看圖譜

  (3)不看圖譜徒手打擊樂演奏一遍。

  四、看指揮用樂器演奏樂曲

  集體演奏,可互換樂器演奏

  五、今天我們玩的這個游戲好玩嗎?我們來給它取個好聽的名字吧!

  聽音樂結束。

大班打擊樂《剪羊毛》 篇9

  目標

  在熟悉音樂、理解其內容的基礎上,學習為樂曲配伴奏,會聽音樂打2/4拍節奏,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創編力。

  準備

  有關剪羊毛的圖片或錄像、打擊樂器。《剪羊毛》的錄音磁帶,并讓幼兒欣賞。

  過程

  1、利用有關圖片、錄像向幼兒介紹剪羊毛的常識,知道羊毛的用途,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

  介紹時,配以《剪羊毛》的樂曲,幫助幼兒理解作品表達的內容、情感,熟悉旋律。

  2、欣賞樂曲《剪羊毛》。教師彈奏樂曲《剪羊毛》,讓幼兒再次欣賞,感受樂曲歡快、活潑的特點,運用簡短、生動的語言講述音樂表達的內容情感。

  讓幼兒通過音樂體驗剪羊毛的緊張的勞動、愉快的心情和音樂2/4拍節奏特點。

  3、學習為樂曲配伴奏。啟發幼兒根據音樂的內容、節奏特點進行討論:怎樣打出節奏?編出幾種節奏型。

  如:羊毛剪子發出的聲音

  ||或||;

  人們高興的心情|×—||×—|或×○|×○|×○|×○|

  4、練習掌握以上幾種節奏型。教師逐一彈奏樂句,請幼兒再次討論用哪種節奏型合適?選定一種或兩種節奏型后,隨音樂拍手打節奏。

  5、選擇和使用幾種樂器打節奏。幼兒持樂器分句練習。

  如:手鈴:||或||

  沙錘

  鈴鼓:|×〉—||×〉—|木魚:×○|×○

  響板

  6、在此基礎上進行合練。要求幼兒認真傾聽伴奏音樂,傾聽別人的演奏,記住自己樂器出現的順序,正確地打出節奏。

  在改換樂器、改變節奏前一拍(或半拍)時,教師要給予暗示或提醒。

  7、幼兒練熟后,可加大鼓和镲伴奏,供托音樂的氣氛。

  反思

  1、大班幼兒對隊形的變化已有濃厚的興趣。這從兩方面可以看出來。其一,在體育活動中進行的隊列訓練,幼兒非常感興趣。其二,在今天的活動中,本來幼兒表現出的興趣并不濃,許多孩子注意力渙散,但到了真正開始站隊形的時候,孩子們的注意力又回過來了。

  2、要求交代不夠清晰。這是我的活動中的一個老問題,它不是指活動中個別的要求沒解釋清楚,而是整個表演的脈絡沒有理清,就像上次的《金蛇狂舞》,也是這個問題。既然是教師預設為主的活動,那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讓幼兒清楚地知道整個表演等活動的大概框架,然后再處理好其中的各個要素(動作、隊形等)。所以活動的一開始就應該先通過清晰的示范和提問,理清動作的順序:先去、再摸摸羊、再剪、再和羊一起跳舞。然后再就具體的隊形變化開展活動。

  3、隊形變化的圖譜設計得不夠科學。我一直覺得自己做事特簡單,寫不出論文是因為在我看來那些長篇大論幾個字就能概括了,所以之前的反思也總是幾句話概括一下。其實這不叫簡單,這叫糊涂、馬虎。當模糊地覺得一件事兒不好時,我總不習慣去深刻思考到底不好在哪兒,要怎么改變。對這次的圖譜也是一樣。在這之前沒仔細看過隊形的圖譜,只是根據自己的編排、憑自己的感覺畫了幾個隊形。畫完就感覺圖譜效果不好,挺亂的,至于具體不好在哪兒,又可以怎么改,我卻沒再細細思考。現在才感覺到,圖譜的作用是讓幼兒了解隊形的變化,并能跟著圖譜的指引知道怎么做,我的那幅圖譜太瑣碎,幼兒不能一下子看出原來的隊形、要變的隊形等。其實只需要把幾個隊形的樣子畫出來,如一開始的兩排、后來的圓,至于具體的位置反正地上有點的提示。

  4、過高估計了幼兒的能力。經常在活動前我會想象幼兒和我配合得很好的美好愿景,于是總容易過高估計幼兒的能力,比如《挪威舞曲》中對孩子分樂句編動作能力的預測、上次《剪羊毛》活動中對幼兒創編舞蹈動作能力的預測,再加上這次對幼兒按順序走圓形能力的預測,并且我還容易過高估計自己引導的能力,以為就算他們不會,就算活動中出現一些問題,通過我的引導也總能做好的。現在才發現自己的倔強,以及人本性中有些思想真的是很難轉變,就算意識到自己的一些問題,下次還是會不經意地去犯,不知道要犯多少次、經歷多少次挫敗,才能把他牢牢記住,用理智克服這一不足,并逐漸內化為新的品質、習慣。可能以后在備課的時候我該先翻一翻之前進行的一些活動,回顧一下自己的不足,在來謹慎地思考新的方案。

  5、另外,我覺得學會隊形的變化固然是一個重要的技能目標,但從孩子的長遠發展看,讓孩子體驗到那種跟著音樂愉快表演的成功感才是最重要的,也是最能讓教師對自己的活動有信心的重要因素,這也是我感覺上次曹老師組織的剪羊毛活動成功的地方。

  6、開展課題快一年了,可成功的次數少之又少,今天上完后我幾乎有以后都不想再上音樂課的感覺了,但是進行了反思后,又對下次活動充滿了希望,我有些越挫越勇的感覺,希望下周再組織一次,但又非常害怕面對再一次的失敗。

大班打擊樂《剪羊毛》 篇10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學習歌曲,進一步幫助學生鞏固復習“附點”節奏及四分休止符的音樂知識。

  2、能力目標: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感受歌曲歡快活潑的情緒;引導學生創編動作,創編節奏,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和表現力。

  教學重點,難點:

  1、感受附點節奏及休止符賦予歌曲歡快跳躍的情緒及其表現作用,能唱準確。

  2、創編恰當的節奏,表現歌曲的情緒。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設備、打擊樂器若干、頭飾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學生聽音樂進教室

  1、播放復習上節課樂曲,學生自編動作表現音樂(進教室)。

  2、組織教學

  同學們,在歡樂優美的音樂聲中,我們的音樂課又開始了。今天的音樂課,老師要帶同學們參觀一個美麗的大牧場,看看牧場里有什么?

  3、發聲練習

  (1)用多媒體畫面,出現大牧場,再走出幾只小羊。

  師問:同學們,牧場里走來了什么動物?

  生答:是小羊來了。

  師啟發:小羊看到青青的小草,美麗的小花,高興地唱了起來,聽,他們是怎么唱的?

  (2)師范唱一遍練習曲 (可以請學生邊聽邊打節奏)

  (3)學生進行發聲練習。

  1=C 至1=E

  (略)

  二、音樂小練習

  1、聽辯旋律——分辨附點節奏特點

  (1)教師播放兩段多媒體,畫面走出來一位小男孩。又跑來一匹大馬。點擊柵欄,屏幕出現兩條旋律:(略)

  啟發提問:請同學們仔細聽,那一條旋律是表現小男孩走出來的,哪一條是表現大馬跑過來的?

  (2)教師分別彈奏兩條旋律,引導學生仔細聽辨,討論后回答。

  學生答:第一條是表現小男孩走過來的,

  第二條是表現大馬跑過來的。

  進一步討論:第二條旋律采用的是附點節奏,給人以歡樂的跳躍感。

  (3)帶領學生擊拍并演唱旋律

  2、節奏練習—拍擊并掌握附點節奏

  (1)出示節奏(略)

  啟發學生找出節奏容易拍錯的地方。

  (2)學生討論并拍擊練習

  (3)啟發創編動作表休止附的空拍(拍肩,攤手,捻指)

  (4)指導學生隨著音樂的旋律,以多種形式進行節奏練習。

  (拍擊節奏,豎笛吹奏,模唱旋律,捻指)

  教學思路:教學中將節奏練習與音樂有機結合,幫助學生解決本課的難重點——附點節奏,避免了枯燥的技能練習,又充分發揮音樂是聽覺藝術的特點,促使學生在聽中做,在做中聽,為學唱歌曲做了有利的鋪墊。

  三、講授新課《剪羊毛》

  1、播放畫面,聽歌曲錄音,引導學生初步感受情緒。

  2、再提出問題,引起思考。如:歌詞內容、旋律特點、歌曲背景、民族特點等,分層次,分步驟回答。

  3、再播放畫面,簡介澳大利亞的風土人情及歌曲創作背景。

  4、教師范唱一遍(要求學生聽辨有幾個樂段)(兩個)

  5、學唱第一段

  (1)先用“LU”模唱

  (2)按節奏讀歌詞,重點解決第四句。(請學生試著劃出旋律的走向,如階梯狀)(略)

  (3)學生輕唱歌詞

  6、學唱第二段

  (1)師范唱樂段,引導學生聽辯哪一個樂句是第一樂段中的變化重復。(三、四樂句)

  (2)帶領學生唱一二樂句。

  (3)完整唱詞。

  7、學生完整演唱歌曲。

  (1)師啟發:歌曲中用了很多美麗的詞語是為什么?(學生分組討論)

  (2)師問:歌曲表達了剪羊毛工人怎樣的心情呢

  小結:同學們講得都很好,這首歌不僅表現了剪羊毛工人愉快的勞動心情,更表現了火熱的勞動場面。同學們,幸福靠什么來創造?(勞動)現在就讓我們帶著這樣的思想感情,用歡快的聲音把歌曲再來唱一遍,好不好?

  四、運用綜合藝術表現手段表現歌曲

  1、帶領學生創編節奏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

  方法:學生分組討論,自由選擇打擊樂器,再分組演奏,集體評價。找出恰當的節奏為歌曲伴奏。

  2、啟發學生創編動作進行歌表演,同時綜合其他藝術手段。

  演唱:請1—2名同學領唱,其他齊唱。

  打擊樂器:學生討論并創編節奏為歌曲伴奏。

  歌表演:學生自選頭飾,小羊,剪羊毛工人,創編動作并表演。

  創編圖畫:學生創編圖畫,畫出自己對歌曲的理解和感受。

  五、學生聽音樂出教室

大班打擊樂《剪羊毛》 篇11

  活動目標:

  1、學習用串鈴、圓弧板演奏|*—*—|—|的節奏型。

  2、根據指揮的手勢演奏樂器。

  3、愛護樂器,學會輕拿輕放。

  活動準備:

  人手一件打擊樂器,串鈴和圓弧板各一半。

  活動過程:

  一:復習歌曲《春天來了》

  1、齊唱歌曲,唱出歌曲的歡快活潑和連貫優美。

  2、學習接唱,教師先唱兩小節,幼兒接唱兩小節,并以此類推,最后四小節師生齊唱。

  3、幼兒先唱,教師接唱,全體幼兒分兩部分,互相接唱。(接唱過程中,注意觀看手勢暗示或指揮動作)

  二:學習打擊樂《剪羊毛》

  1、幼兒隨樂曲兩拍一下地拍手。

  2、邊聽音樂邊拍|*—*—|—|的節奏型。

  3、比較前、后節奏的快慢,并隨樂曲練習|*—*—|—|的動作。

  4、學習分聲部做動作。

  把全體幼兒分成兩部分,請一半幼兒拍手,另一半幼兒拍腿,并隨樂練習。(教師用相同的動作進行指揮)。

  5、幼兒用打擊樂器演奏。

  要求幼兒輕輕地把樂器放在腿上。

  學習看指揮。“教師面對串鈴劃拍子就是指揮你們演奏,面向圓弧板劃拍子就是指揮你們演奏。”

  隨樂看指揮演奏打擊樂器。

  6、輕輕有序地在音樂聲中把打擊樂器放到指定的地方。

大班打擊樂《剪羊毛》 篇12

  《剪羊毛》是一首澳大利亞流傳頗廣的民歌。該國以盛產羊毛而著稱于世,歌曲正是反映了澳大利亞牧場工人緊張勞動的勞動生活和樂觀的精神面貌。為了讓學生較好地表現愉快,活潑的情緒,在教學只,我始終以《情感體驗》模式為主線,通過引導感受------啟發想象------體驗、實踐------表演、創造這一過程:

  1、聽賞歌曲范唱,感受歌曲的整體形象

  2、聽琴唱歌譜,感受、體驗附點音符節奏所帶來的跳蕩、活躍的感覺。

  3、聽琴唱歌詞,體驗、表現愉快、活潑的情緒

  4、引導、學習固定節奏音型,并為歌唱伴奏

  5、讓學生學習徒手演奏雙響筒的節奏(即固定音型)。

  6、小結,從雙響筒增加歌曲愉快、活潑的情緒出發,讓學生考慮還可用什么節奏樂器來增加歌曲的氣氛與色彩?請同學們下節課告訴老師(為下節課的學習作好準備)

  鼓勵學生創造性的學習,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從而培養了學生的創造能力。

大班打擊樂《剪羊毛》 篇13

  活動目標:

  1.學習用串鈴、圓弧板演奏|*—*—|—|的節奏型。

  2.能根據指揮的手勢演奏樂器。

  3.愛護樂器,學會輕拿輕放。

  活動準備:

  人手一件打擊樂器,串鈴和圓弧板各一半、小圖譜。

  活動過程:

  一、游戲“打招呼”。(運用節奏型|*—*—|或||)

  師:“孩子們,我是······。我們邊拍手邊打招呼吧。”

  二、學習打擊樂《剪羊毛》

  1.幼兒欣賞音樂。

  師:“聽了這一首樂曲,你的感覺如何?想到了什么?他叫《剪羊毛》聽到剪刀剪的聲音了嗎?在聽一遍。”

  2.再次欣賞音樂。

  出示小圖譜,嘗試用手拍出|*—*—|—|的節奏型。

  ——比較前、后節奏的快慢。

  3.教師出示圖譜,并介紹圖譜。

  師:“這是什么?會發出什么聲音?”。

  4.閱讀圖譜,并加入動作。

  5.幼兒聽音樂做動作

  6.幼兒用打擊樂器演奏。

  ——要求幼兒輕輕地把樂器放在腿上。

  ——學習看指揮。

  6、輕輕有序地在音樂聲中把打擊樂器放到指定的地方。

  三、游戲“打招呼”(運用|—|節奏)

  師:“今天的活動快結束了,我們邊拍手邊說再見吧!”

大班打擊樂《剪羊毛》 篇14

  課型:唱歌綜合課

  課時:一課時

  一、    教材分析:

  剪羊毛是一首澳大利亞流傳頗廣的民歌,它以生動詼諧的筆調,描繪了澳大利亞人民在羊毛豐收季節的勞動場景。旋律輕快、活潑,富有律動感,表現了豐收之際的喜悅心情,歌詞生動、形象地表現了“剪羊毛”這一特定的勞動場景,富于想象,很有童趣。本課針對學生的年齡特征,以情景教學法為主線,采用多種教學手段和方法,以整體方式去感知,注重了聽覺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愉快、輕松的氛圍中去大膽想像、創造。

  二、 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通過學習歌曲, 準確掌握“附點八分音符”和復習“休止符”,區別節奏的不同感覺,用輕盈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歌曲。

  2、 能力目標: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創編節奏,培養其創造力,嘗試角色扮演,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和表現力。

  3、 情感目標:通過學習歌曲,感受源于勞動的律動,知道音樂與生活、勞動密不可分,感受勞動的快樂。

  三、教學重點:

  以愉快而風趣地情緒演唱歌曲,體驗勞動的快樂。感受附點節奏及休止符賦予歌曲歡快跳躍的情緒及其表現作用,能唱準確。

  四、教學難點:

  準確把握好歌曲中附點節奏型和四分休止符的演唱。

  五、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鋼琴、打擊樂器、頭飾。

  六、教學流程:

  教學預設

  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一、組織教學:

  1、師播放《剪羊毛》歌曲伴奏音樂進入教室。

  2、師生(音樂)問好。

  1、生聽本課歌曲伴奏音樂進入教室。

  2、學生音樂問好

  【設計意圖】:創設一種愉悅、和諧的教學氛圍,伴著富有節奏的音樂,激發學生內心的情感。

  【設計意圖】:音樂課堂不離音樂。

  二、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請看大屏幕,在這圖片里,你看到了什么?請你說誰?

  師:再仔細看,還有誰來到了這里?(出示動畫小綿羊圖片)師:對了,讓我們走近這個地方方看看這里到底是哪里?(播放澳大利亞牧場圖片)原這里是小綿羊的家鄉澳大利亞牧場,美麗的大草原是天然的牧場,小綿羊想要請同學們到他的家鄉走走,那里風光秀麗,風景怡人,你們想去看看嗎?

  (風光介紹)師:你們知道這是哪里嗎?(播悉放悉尼歌劇院圖片)師:對了,這是享譽世界的悉尼歌劇院,在這里我們可以聽到世界各國著名的音樂作品,我國著名的歌唱家宋祖英、民樂演奏家都在這里舉行過音樂會。澳大利亞還是世界上最大的羊毛出產國,每年9月份的時候,人們都會集中草原上的羊,加下羊毛集中收集出口到別的國家,像我們平常穿穿的羊毛衫,羊毛大衣,羊毛靴子等都都是用羊毛加工而成的。師:瞧,這些人在做什么?(播放工人剪羊毛的圖片)師:你們說對了,這是工人們在剪羊毛,澳大利亞有一首民歌就描寫了工人們剪羊毛的情景,你們想聽聽嗎?

  1生:大草原、河流。。。

  生:小綿羊。生:想。

  生:歌劇院。

  生:剪羊毛。

  生:想。

  【設計意圖】:本環節是通過師生談話,了解羊毛的用途及世界上羊毛產量最高的國家澳大利亞,從而很自然的導入到歌曲教學之中。這樣的導入話題很能激發學生的興趣,而且導入過程簡潔自然。

  【設計意圖】:每個環節的銜接都已歌曲《剪羊毛》做背景樂進行教學,將對歌曲的“聽”融入到每個環節中,起到“無痕又有效”的聽賞效果,進一步為歌曲的學習打下基礎。

  三、新課教學,體驗情感:

  (一)初次聆聽,感受音樂1師:剪羊毛時工具發出的聲音是怎樣的啊?(師播放動畫音樂《剪羊毛》,并坐到學  學生群中與學生一起聆聽)

  師:小羊說,小朋友們,夏天快到了,說我想換一身新衣裳,誰愿意幫我剪羊毛啊?

  師:可小羊有要求,要帶上自己喜歡的節奏剪刀的,請你來試一下。

  師:同學們真棒,老師也想來剪一下羊毛,你們聽。(出示附點節奏圖) x  x.x  | x  x.x | x  x.x  | x 0 |  | 小 剪子 | 咔 咔嚓| 在 剪羊 | 毛 0| (二)反復聆聽師:音樂中出現了附點,有了它,音樂就有有了跳躍感,我們再來聽一遍,請注意每一一個樂句結尾都有一個什么符號?它的出出現,給歌曲帶來什么感覺?(反復聆聽,引導學生觀察歌曲旋律,感受歌曲節奏)師:很好,休止符使歌曲別具特點,表現了人們剪羊毛時動作干脆利落,整首首歌曲聽起來特別有節奏感。你們想學唱這首歌曲嗎?(三)學唱歌曲1、念歌詞師:跟老師有感情地朗讀一遍歌詞。(邊敲 打雙響筒,邊有節奏地念歌詞,注意附點部分)河 那.邊 草原 呈現  白 色.一 片 好 像.是 白   云.從 天 空.飄 臨 2、唱歌譜 師:請同學們跟唱一下歌譜。(用剪刀手幫助唱到有附點節奏的歌譜) 。。。3、代入歌詞師:現在老師唱譜,同學們唱出相應的歌詞,我們來嘗試一下,好嗎?師: 4、跟鋼琴連起來唱師:同學們,請跟著老師的鋼琴,連起來唱一遍吧。5、歌曲情緒指導師:同學們唱得真好,老師也想來唱一唱,你們仔細聽聽,老師在第一段跟第二段在速度上有什么不同?師:嗯,同學們聽得很仔細,那為什么第二一段慢下來呢?師:說得很好,下面我們用輕柔的聲音唱唱一下第二段好嗎?師:真棒,有了你們的安慰,小樣開心起來來了,這時候草原又恢復了一片歡快的景象,一起用歡快的情緒唱唱后面的部分吧。 師:下面我們完整地把歌曲唱一遍,請問我你們唱的時候要注意那些呢?四、欣賞夢之旅合唱版《剪羊毛》師:勞動過后,我們休息一會,這時草原上又有人唱起了《剪羊毛》,聽完后說說歌歌曲跟我們學的版本有什么不一樣?師:對了,這是一首合唱歌曲,它有高低聲聲部混合在一起,聲效會比較豐富飽滿。同一首歌用不同的方法演繹,帶給我們的感受受不同,這就是音樂的魅力。你們在音樂中聽到咔嚓聲了嗎?師:里面的咔嚓聲師重、強還是輕,有彈性性的呢?請一起回答。師:對了,所以剪羊毛的時候我們需不需要太大力氣啊?師:對了,綿羊也是有生命的,我們要輕輕輕地幫它剪。五、師生合作演唱歌曲師:剪羊毛真有趣,老師想跟同學們合作給小羊剪羊毛,首先老師唱歌,同學們在歌曲停頓的地方用你們的小手剪,好嗎?師:“河那邊草原呈現白色一片”師:“好像是白云從天空飄臨”師: 。。。。。師:下面我們反過來,請同學們唱歌,輪到到老師來剪羊毛咯。六、歌曲表演師:澳大利亞被稱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各地都有為牧民舉辦的類似“廟會”的節節日,一般都在春天舉行,最吸引人的就就是“剪羊毛比賽”全澳大利亞大于有15000人參加,他們剪一只羊的毛都不用用三分鐘。今天我們也在這個音樂小屋里也舉行一個“剪羊毛比賽”我們兩個人為一組合作,一人扮可愛的小羊,一人扮勤勤勞的工人,看哪一組表演得最好,好嗎?(評出最佳表演獎)師:勞動的時候累嗎?師:有些讓同學說累,有些說不累。不管累不累,老師都看到同學們的臉上露出了歡快的笑容,這是為什么呢?師:同學們說得真好,現在,就讓我們用熱情、飽滿的情緒,輕盈而有彈性的聲音完整地演唱一遍歌曲,通過歌聲以及你的表情,把我們對勞動的熱愛還有自豪的心情表達出來,好嗎?七、拓展師:下面我們來欣賞著名歌唱家宋祖英赴澳大利亞悉尼歌劇院演唱《剪羊毛》的盛況。八、小結師:從現場觀眾的熱烈反應我們可以看出這首歌曲在澳大利亞影響很大,人們喜歡這首歌不僅是因為歌唱家的演唱很精彩,更重要的是這首歌曲表現出了全世界勞動人民對勞動、對生活的一種熱情,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勞動可以創造幸福生活!老師希望每個同學,都能做一個熱愛勞動的好孩子。讓我們同唱歌曲最后一樂句來結束今天的音樂課吧!(師指揮,師生齊唱最后一樂句)

  生:咔嚓 咔嚓

  生:我來。。。

  生:(咔 咔嚓   咔 咔嚓 ) , (咔嚓 咔嚓 咔嚓 咔嚓)

  生:休止符,活躍的感覺。

  生:想。

  生:河 那.邊 草原 呈現 白 色.一  片 。。。

  生:河 那邊 草原呈現 白色 色一 片   。。。

  生:第一段歡快一點,第二段柔和一點。

  生:因為第二段是安慰害怕的小羊,所以聲音要慢、溫柔。

  生:“綿羊你別發抖呀你別害怕怕,不要擔心你的舊棉襖襖。。。。。。”

  生:“潔白的羊毛像絲綿,鋒利利的剪子咔嚓響,只要我們大家努力老勞動。。。” 生:第一段用歡快的情緒唱,第二段開頭用輕柔的聲音安慰小綿羊,小羊不害怕了后面就用歡快的情緒唱。

  生:感覺有不同的聲音和在一起唱,很舒服很溫柔。。。

  生:聽到了。

  生:輕,有彈性的。

  生:不需要。

  生:好。生:“咔嚓”生:“咔嚓”

  生:。。。”

  生:分組表演

  生:好。

  生:(累、不累。。。)生:因為勞動是快樂的。

  生:(帶感情完整演唱歌曲)生:欣賞視頻

  生:“只要我們大家努力來勞動,幸福生活一定來到,來到”

  【設計意圖】:如果教師能融入學生群中一起用心聆聽,學生會感覺課堂上與老師的親切平等,增進師生情感。同時教師能夠起到模范作用,學生也會更加認真用心聆聽音樂。

  【設計意圖】:學生初次帶著問題聆聽歌曲從而自然地進入新歌曲《剪羊毛》。初步感受剪刀在勞動人民工作中發揮的重要作用,感受歌曲的愉快情緒。

  【設計意圖】:通過剪刀的“咔嚓”動作學習附點八分音符的節奏,較易準確掌握。與之前學過的均勻八分音符節奏對比,區分并掌握附點八分音符的特點有跳躍感。

  【設計意圖】:音樂是聽覺藝術,音樂教學應該在反復聆聽的基礎上,感受和表現音樂,因此在教學中我通過多媒體、教師范唱等手段引導學生反復聆聽歌曲,感受歌曲特點。通過引導學生觀察歌曲旋律每樂句后的休止符,感受其帶給歌曲的節奏感,感受人們剪羊毛時干脆利落的動作。

  【設計意圖】:加上樂器敲打念歌詞會更有節奏感,同時學生會更感興趣。

  【設計意圖】:聽音代歌詞,可以鍛煉學生的聽力,音準,教師適時地糾正,有助于學生提高音準。

  【設計意圖】:多媒體動畫歌曲的播放畫面生動有趣,歌曲的旋律也明朗歡快,再加上老師富有激情的范唱,有效地調動起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設計意圖】:在新歌教學中,教師注意遵循學生認知特點,從朗讀歌詞、旋律模唱、視唱歌詞、難點練習,步步深入,把一些歌曲難點處理得都很細致,學生學得有興趣、有熱情、很扎實,既發揮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又體現了教師的主導性。

  同時教師注意學生情緒的調動,用富有感染力的范唱和語言激發學生的表現欲望。

  【設計意圖】:聆聽同一歌曲不同版本的音樂,感受音樂豐富多變的獨特魅力。培養學生聆聽的習慣和能力。

  【設計意圖】:通過師生合作,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

  【設計意圖】:教師提供情境,讓學生演一演《剪羊毛》,不僅能提高學生全體參,而且使學生在演的過程中親身感受到勞動的快樂,寓教于樂。

  【設計意圖】:欣賞不同版本的《剪羊毛》,讓學生知道同一首歌,不同人演唱不同感覺。但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歌曲傳達的思想:勞動是快樂的!

  【設計意圖】:進行課堂小結,鞏固知識點,突出歌曲表達的思想。   

大班打擊樂《剪羊毛》 篇15

  一、教學內容

  學唱歌曲《剪羊毛》,并為歌曲編創伴奏、伴舞進行表演。

  二、歌曲分析

  《剪羊毛》是一首澳大利亞流傳甚廣的歌。歌詞以生動的語言,形象的比喻描繪了“剪羊毛”這一勞動情景,以“白云”、“冬雪”、“絲棉”夸張地形容工人們勞動而剪下的遍地羊毛,把“皮襖”比作羊兒身上的絨毛,富于想象,很有意趣。

  歌曲為 拍,大調式,二段體結構。第一樂段由四個方整的樂句組成,前三個樂句節奏基本一致,“×·×” 附點八分音符構成的節奏貫穿其中。句末都以“×·× | × ○ | ”這一節奏型收尾,旋律中以分解的主和弦音進行,使得曲調色彩十分明亮,情緒輕快活躍,展示了剪羊毛的工人熟練、輕捷的動作。第四樂句從高音“2”的附點節奏開始,連續級進下行到下方八度主音“1”。突然反跳上行八度,表達了對勞動的熱愛和自豪的心情,堅信勞動能創造幸福的生活。第二樂段前兩個樂句音調高昂,旋律起伏較大,節奏明快,與前段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最后兩句重復再現了第一樂段的第三、四樂句,勞動者有節奏的動作和樂觀爽朗的性格,點出了“熱愛勞動”的主題思想。

  三、教學目標

  1、體會歌曲的勞動場景,激發學生熱愛勞動,創造美的意識。

  2、學會歌曲并用愉快、活潑的聲音演唱。

  3、編創伴奏、伴舞進行表演。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學會歌曲并能用愉快、活潑聲音演唱。

  難點:能夠用所學的節奏型及表演動作為歌曲編創伴奏、伴舞。

  五、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電子琴、打擊樂器、道具

  六、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1、師生問好

  2、情境導入

  ①師帶著無線小話筒,打扮得像一位導游

  師:同學們,看老師這身打扮像導游小姐嗎?

  生:像。

  師:我很高興為303旅游團服務,小游客們一切聽從劉導游的指揮。

  ②師表演魔術

  師:看,我手上什么也沒有。現在看,這是什么?

  (拿出準備好的有綿羊圖案的坐墊)

  師:請你們看看、摸摸,坐墊是什么材料做的?

  生:肯定是羊毛。

  師:生活中還有哪些羊毛用品呢?

  生:(略)

  師:看來羊毛的用途很大,和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

  現在我們就去游覽出口羊毛最多的國家——澳大利亞。

  [設計意圖:簡短的談話交流,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為新課教學作鋪墊。]

  (點擊課件感受音樂,欣賞澳大利亞風情)

  (二)澳大利亞風情介紹

  1、多媒體出示相關的澳大利亞風情畫面。

  (播放《剪羊毛》伴奏,點擊課件進行解說)

  師:小游客們請注意,該下飛機了。

  看,是什么在迎接我們呢?

  生:澳大利亞國旗。

  師:真聰明,這就是澳大利亞國旗,它正向我們揮手致意呢!好像在說:“歡迎小朋友們來澳大利亞做客。”

  師:為防止迷路,我們先看張地圖。

  2、師生共同看地圖,師解說。

  師:澳大利亞位于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四面環水,被稱為“南方大陸”。面積有769.2萬平方公里,首都在堪培拉。看到了嗎?離堪培拉不遠處有一座的港口城市——悉尼。別著急,待會我們會一一游覽。

  3、出示澳大利亞風景名勝,師解說。

  師:看,湖泊、沙灘、森林、奇石,到處都是迷人的景象。悉尼到了,這座城市有一個顯著的標志——悉尼歌劇院。遠遠望去,像一艘揚帆起航的輪船。我們到近處看看,氣派吧!由于時間有限,我們就在飛機上俯看首都堪培拉的美景。現在該去牧場了,怎么樣?怪不得稱澳大利亞是“騎在羊背上的國家”。聽,牧民們正在唱著歌迎接我們呢!

  (播放歌曲《剪羊毛》。)

  [設計意圖:學科滲透,拓寬學生的知識結構,同時初步感受歌曲旋律。]

  (三)學唱歌曲

  師:這是一首澳大利亞民歌《剪羊毛》。感覺怎么樣?喜歡嗎?

  生:(略)

  師:那就請大家一起看著歌譜再欣賞一遍吧!

  1、師生共同看譜聆聽,感受歌曲內容。

  2、師生交流聆聽感受。

  3、師小結:歌詞把羊毛形象地比喻成“白云”、“冬雪”、“絲棉”、“皮襖”,富于想像,很有意趣。表達了工人對勞動的熱愛和樂觀爽朗的性格。就讓我們美美地讀讀這首像詩一樣的歌詞,提一個小小的要求,按照歌曲的節奏來讀。

  [設計意圖:聆聽歌曲,感受音樂色彩,聯系已有知識感受旋律特點,了解歌曲內容,激發學生興趣和求知欲。]

  4、生有感情地朗讀歌詞。

  師:聽著你們的朗誦,我也想唱歌了,給我機會嗎?

  那好,你們可要用心聽哦,可以用動作表示你聽到的內容。

  5、師范唱,生自由律動。

  [設計意圖: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在聽歌中自由地創作動作,表達情感,表現音樂。]

  師;我發現有的同學坐不住了,想唱了吧?現在大家就做好唱歌的準備,根據要求來學唱歌曲。

  6、練唱歌曲。

  ①用ιa輕聲哼唱旋律,注意強弱拍和換氣;

  [設計意圖:用“la”來模唱,既達到熟悉旋律的目的,又在不知不覺中進行了發聲練習。]

  ②把la改成唱名,唱曲調,注意樂句的連貫;

  ③輕聲填詞,咬準字音,跟上節奏;

  ④分男、女兩級接龍唱,比一比哪組更好。

  師:你們唱得太好了!我得為大家鼓鼓掌。(鼓掌)

  我突然有個想法,把歌曲改變成這樣唱,請大家幫忙參謀參謀。

  7、師把歌曲中“×·×” 改為唱,請同學們比較感覺。

  8、交流感受,引導感受出“×·×”節奏的特點。

  [設計意圖:名為參謀,實則體會歌曲附點八分音符的特色,激發感情演唱。]

  9、全班同學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四)表現歌曲

  1、欣賞卡通片《剪羊毛》,激發表現欲望。

  師:同學們演唱得太棒了,我拿什么獎勵給你們?看,這件禮物喜歡嗎?(播放《剪羊毛》卡通片,師生隨歌曲演唱。)

  [設計意圖:借送禮物之意,讓學生放松心情,欣賞趣味動畫,激發創作欲望。]

  師:你現在心情怎樣?想用什么方式來表達此刻的心情?

  生:跳舞、畫畫、打擊樂伴奏……

  師:你們有這么多的好想法,那趕緊找好朋友一起練練吧!

  2、分小組交流、練習。

  (師巡視指導,引導合作學習。)

  3、分組展示,及時點評。

  4、全體同學一起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演歌曲。

  [設計意圖:讓學生體驗創新,激發熱情。這種表演培養了學生的創造能力和表現能力,符合兒童表達情感的特點。]

  (五)拓展延伸

  師:這趟澳大利亞之旅你感覺如何?有些什么收獲?

  生:(略)

  師小結:我和大家一樣,收獲很多。第一次當導游就去了澳大利亞,感受了優美的風景,體會了澳大利亞人的勤勞,最重要的是收獲了同學們的智慧和能干。讓我為大家鼓掌吧!最后讓我們唱著《剪羊毛》愉快地走出教室。

  (播放歌曲,生唱著歌兒走出教室。)

  [設計意圖:通過交流,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讓學生熱愛勞動,懂得美好的生活要靠勤勞的雙手創造。]

  教后記:

  本教案的設計力求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著眼于學生的主動發展,通過充分的音樂實踐培養學生的能力,提高學生音樂素養。教學中電教手段的運用,擴展了音樂課教學容量,豐富了教學手段和教學資源,提高了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和參與熱情。依托音樂本身的魅力,影響了學生人生觀、審美觀、價值觀的形成,端正學生做人、做事的態度,培養學生主動學習、合作意識及創新精神。從目標的提出到過程的安排,學習方法的確定,乃至學習成果的呈現,都讓學生有更大的自主性,更多的實踐性,更濃的創造性。

大班打擊樂《剪羊毛》 篇16

  本課教學目的:

  1、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感受歌曲歡快活潑的情緒;引導學生創編動作、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和表現力。

  2、通過學唱歌曲,使學生們進一步認識到勞動的意義。

  教學重難點:

  1、用愉快的聲音表現歌曲的情緒。

  2、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學用具:

  電子琴、錄音機、教學碟片,課件圖片等。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精彩2分鐘展示,師生問好。

  1、簡介澳大利亞的風土人情。

  師:同學們,你們去過澳大利亞嗎?

  生:沒有

  師:今天,老師要帶你們去參觀這個美麗的國家,讓我們一起去領略那里迷人的風光。【放課件】

  師:澳大利亞不但風光秀美,他還被人們稱為“騎在羊背上國家”。同學們,你們知道為什么嗎?因為它是世界上養羊頭數最多的國家,

  每當夏天來臨的時候,養羊工人們都要把羊身上的羊毛剪掉一些,人們在剪羊毛的時候很辛苦,于是就一邊唱歌一邊勞動。

  師:看完這些美麗的圖片,讓我們大致解了美麗的澳大利亞。下面、我們就來學習一首好聽的澳大利亞民歌《剪羊毛》板書。

  請同學們打開課本,29頁。

  二、學習歌曲:

  1、提出問題,引起思考。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這首澳大利亞民歌《剪羊毛》,首先請同學們欣賞一遍歌曲。

  邊聽邊思考:

  1、工人們在剪羊毛的時候的心情是怎樣的?【出示問題】

  【愉快、高興、輕快、富有彈性的】

  2你們是通過那里看出來的?

  【通過優美的旋律,還有生動的歌詞,有許多比喻句,比如:把羊毛比作白云、冬雪、絲綿。把綿羊身上厚厚的羊毛比作皮襖】

  同學們說的真好。

  3、有感情的朗讀歌詞。

  4、教師彈琴,學生跟唱。【學唱第一段歌譜,爾后學生填唱歌詞】

  5、學唱第二段歌詞。【分析歌詞】

  師:你們想一想,當人們從綿羊身上剪羊毛時,綿羊會不會害怕?

  生:會的。因為人們在剪它們身上的毛時,它們害怕人們會傷害自己。

  生:不會,因為人們和綿羊是好朋友,不會傷害它們的。

  生;可是綿羊身上沒有了羊毛怎么辦?

  生:它們身上的毛還會再長出來的。

  師:同學們,我們都知道每到冬天來臨的時候,大家都要穿著厚厚的毛衫來抵擋風寒,可是如果進入夏季,你們還會穿毛衫嗎?

  生:不會。

  師:是啊,綿羊也跟我們大家一樣,到了夏天如果身上的毛太多也會覺得很熱,所以等冬天過去了,人們就把綿羊身上毛剪掉一些,并把這些羊毛經過加工處理,這樣才有了我們穿的羊毛衫。而且到了秋天,綿羊又會長出新的羊毛準備過冬。

  6、教師播放音樂,學生跟唱第二段歌詞。【如果自學】

  7、如果你親自加入剪羊毛的勞動之中,看到了自己的勞動成果,你的心情是什么樣?你應該帶著怎樣的情緒來演唱這首歌曲呢?

  8、用愉快活潑的情緒,輕盈而有彈性的聲音完整演唱一遍歌曲。通過歌聲以及你的表情,把我們對勞動的熱愛還有自豪的心情表達出來。

  9、分組演唱,比一比哪一組的歌聲最動聽。

  10、玩歌譜填詞游戲,完整的演唱歌曲。

  三、創編:

  請同學們想一想,這首歌曲除了用歌唱的方式來表現歌曲外,還可以用什么樣的方式來表現這首歌曲?下面分組討論一下。

  1、學生分組討論。

  2、啟發學生創編動作進行表演。

  3、帶領學生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

  4、各小組表演。

  四、小結:

  今天同學們的表現真不錯,通過學習歌曲《剪羊毛》讓我們充分感受到了勞動給我們帶來的開心和自豪,讓我們懂得了勞動能創造幸福的生活。老師希望同學們都能做一個熱愛勞動的好孩子。

  好巧,今天是三八、婦女節,是媽媽們的節日,媽媽辛苦了一天,希望你們回家后能夠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可以讓媽媽休息一會,我們跟著《剪羊毛》的歌聲下課【播放音樂】

  下課,音樂課禮式。

大班打擊樂《剪羊毛》(精選16篇) 相關內容:
  • 大班打擊樂教案《剪羊毛》(精選12篇)

    活動目標:1、學習用串鈴、圓弧板演奏|*—*—|—|的節奏型。2、根據指揮的手勢演奏樂器。3、愛護樂器,學會輕拿輕放。活動準備:人手一件打擊樂器,串鈴和圓弧板各一半。...

  • 大班打擊樂活動《老鼠娶親》(通用5篇)

    二、活動目標1、初步感知音樂的旋律,在游戲情景中使用語言動作和打擊樂器為樂曲伴奏。2、認識沙錘、串鈴、響板打擊樂器,學習其演奏方法,能用打擊樂器為樂曲合拍的伴奏。...

  • 大班打擊樂活動《老鼠娶親》

    二、活動目標1、初步感知音樂的旋律,在游戲情景中使用語言動作和打擊樂器為樂曲伴奏。2、認識沙錘、串鈴、響板打擊樂器,學習其演奏方法,能用打擊樂器為樂曲合拍的伴奏。...

  • 大班打擊樂活動:落葉

    活動目標:1、學習四分音符、休止符的混合節奏。2、初步嘗試創編節奏。3、樂于參與活動,愿意大膽表現,體驗節奏活動的樂趣。活動準備:1、背景圖一幅,十六宮格四張。2、落葉圖片及頭飾若干。3、樂器人手一份,音樂磁帶、錄音機。...

  • 大班打擊樂活動《木瓜恰恰恰》說課稿

    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大班藝術領域活動之一,打擊樂《木瓜恰恰恰》。為了讓大家更加熟悉這首樂曲的風格,先請大家來欣賞一下:大家可以聽出,這是一首充滿印尼風味的作品。...

  • 大班打擊樂活動:超級瑪麗

    一、設計意圖: 本次音樂活動的靈感來源于超級瑪麗的電玩游戲,這個游戲的情節明了,人物的善惡清晰,孩子們都很喜歡這個游戲。音樂原名為《胡西爾休西波爾卡》,是手風琴樂曲,曲風較歡快、詼諧,樂段清晰,稍作剪輯,便呈現出aba結構特...

  • 大班打擊樂活動:快樂的椅子節奏

    活動目標:1、積極探索打擊椅子的不同部位發出的聲響,嘗試創編椅子圖譜并進行演奏。2、通過嘗試、比較等方法選則與樂曲節奏較為合適的椅子打擊樂方案。3、體驗用椅子進行演奏的樂趣。...

  • 大班打擊樂活動:森林舞會

    ?設計意圖: 晨間活動時一直堅持做音樂海報,播放世界名曲。本周我選擇了貝多芬所作的《土耳其進行曲》,孩子們跟著音樂的節奏,走走跑跑,紛紛議論這曲子叫什么名字,看到幼兒這么興趣盎然,我設計了音樂節奏游戲《森林舞會》,本課用不...

  • 大班打擊樂《森林音樂會》

    活動目標: 1、熟悉樂曲旋律,嘗試聽音樂用打擊樂器演奏,在演奏中能較好地控制自己的樂器。 2、根據音樂的結構及圖譜的變化,設計出打擊樂器的方案,看老師的指揮動作進行演奏。...

  • 大班打擊樂活動《喜洋洋》說課稿

    打擊器樂演奏是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的一種重要形式,幼兒通過節奏樂演奏活動,不僅能獲得器樂演奏的一般知識和技能,發展節奏感,還能發展幼兒對音色、曲式結構的敏感性,培養幼兒基本的合作意識、合作能力、創造意識、組織紀律性和責任感...

  • 大班打擊樂活動《斗牛士進行曲》說課稿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大班打擊樂活動《斗牛士進行曲》。一.、說教材1、教材分析《斗牛士進行曲》選自法國著名作曲家比才為其歌劇《卡門》創作的序曲,樂曲的結構是常見的再現式三段體a-b-a-尾聲。...

  • 大班打擊樂教案:木瓜恰恰恰

    活動目標: 1、感受印尼歌曲的風格,熟悉樂曲結構,并根據圖譜拍出相應的節奏型。 2、在前四句句末,隨音樂節奏邊拍,邊念恰恰恰,并初步學習為樂曲設計打擊樂器演奏建議。 3、注意看指揮演奏,體驗師生合作的快樂。...

  • 大班打擊樂活動——斗牛士進行曲

    一.、說教材教材分析《斗牛士進行曲》選自法國著名作曲家比才為其歌劇《卡門》創作的序曲,樂曲的結構是常見的再現式三段體A-B-A-尾聲。樂曲節奏感強,其充滿活力的旋律表現了斗牛士斗牛時英武瀟灑形象和萬眾歡呼熱烈氣氛。...

  • 《大班打擊樂活動——斗牛士進行曲》

    一.、說教材教材分析《斗牛士進行曲》選自法國著名作曲家比才為其歌劇《卡門》創作的序曲,樂曲的結構是常見的再現式三段體A-B-A-尾聲。樂曲節奏感強,其充滿活力的旋律表現了斗牛士斗牛時英武瀟灑形象和萬眾歡呼熱烈氣氛。...

  • 體育教案-《大班打擊樂活動——斗牛士進行曲》

    《大班打擊樂活動——斗牛士進行曲》一.、說教材教材分析《斗牛士進行曲》選自法國著名作曲家比才為其歌劇《卡門》創作的序曲,樂曲的結構是常見的再現式三段體A-B-A-尾聲。...

  • 大班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饶平县| 沙坪坝区| 永州市| 平原县| 彰化县| 罗定市| 龙胜| 吐鲁番市| 平遥县| 鹰潭市| 大英县| 潮州市| 濉溪县| 德惠市| 喀喇沁旗| 时尚| 逊克县| 广宗县| 通江县| 阳谷县| 海原县| 普安县| 兴隆县| 简阳市| 东乌珠穆沁旗| 泰和县| 定兴县| 黄石市| 乡宁县| 六盘水市| 磐石市| 封丘县| 晋州市| 册亨县| 长阳| 罗山县| 商水县| 伊宁县| 宜春市| 龙陵县| 同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