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爆炸的蘋果》教案(精選6篇)
《會爆炸的蘋果》教案 篇1
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戶外活動時鼓勵幼兒大膽創造氣球的玩法,引導幼兒發現氣球會爆炸。
2、做兩棵蘋果樹,一棵掛真蘋果,另一棵掛氣球。小狐貍、小豬、小鳥的形象圖片及頭飾。
活動目標:
1、懂得做一個愛勞動的孩子,不要好逸惡勞、騙取他人的勞動成果。
2、在感知理解作品的基礎上積極的思考,大膽的設想,并能在集體面前積極的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過程:
1、根據道具進行討論,引發幼兒的興趣,引出故事。
提問“小朋友猜一猜這是什么樹?”(出示掛有氣球的樹)。
“小狐貍說它是蘋果樹,而且是一棵會爆炸的蘋果樹,這是怎么回事呢?我們就來聽一聽這個故事吧。”
2、根據道具,教師有感情的完整地講述故事。
提問:故事的名字叫什么?誰種了一棵蘋果樹?蘋果樹長什么樣?小狐貍看到蘋果樹怎樣說的?小豬同意了嗎?小狐貍想了一個什么樣的環注意?假的蘋果樹與真的蘋果樹哪一樣?哪不一樣?小豬怎么做的?狐貍怎么說的?你認為小豬會上小狐貍的當嗎?為什么?
3、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創編揭穿狐貍騙局的方法,并組織幼兒進行情節表演。
提問:如果你是小豬,你怎么就知道狐貍的蘋果是假的?
你會怎么做?如果你是小鳥你會怎樣做來揭穿狐貍的騙局?
教師對設想的好辦法給予肯定,鼓勵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設想嘗試進行情景表演。
4、將幼兒好的幼兒的設想編加到故事當中,教師和幼兒一起完整地講述故事。提問:你喜歡故事里的誰?為什么?通過討論引導幼兒懂得要做愛勞動的好孩子,不要好逸惡勞、騙取他人的勞動成果。
會爆炸的蘋果課后反思:
今天語言活動的內容是“會爆炸的蘋果”,這是一個故事。組織時,我一改以往的模式,沒有先講故事,而是先讓幼兒自己看圖片,并根據圖片內容猜測、想象故事的內容和情節,然后讓幼兒充分表述自己對圖片的理解。雖然幼兒講得都是零零碎碎的,只抓住了畫面上一個方面的內容,但幼兒的想法卻是各式各樣的,充分發揮了幼兒的觀察力和想象力。最后的關于“如何戳穿狐貍的騙局”的討論中,幼兒也是各抒己見,連平時很少發言的幼兒也都參與了進來。
聽著孩子們充滿稚趣的話語,看著孩子們興奮激動的表情,我突然似乎領悟到了什么。的確,在這樣一種氛圍的活動中,孩子們找到了自我,他們活動的自主性也得到了充分體現。
通過這次活動,我深深地感到,要貫徹和體現新《綱要》的精神,首先需要教師樹立正確的兒童觀,相信孩子,給孩子充分表現的機會;其次,要勇于創新,能跳出舊模式的框架,這樣才能真正實現教學改革。
《會爆炸的蘋果》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根據畫面大膽想像故事情節,培養幼兒的發散性思維。
2.啟發幼兒用比較清楚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培養幼兒大膽講述的習慣。
3.激發幼兒參與文學活動的積極情感。
活動準備:多媒體課件,指偶小豬、小鳥和狐貍各一。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二、幼兒想像故事情節。
1、看課件,聽教師講故事第一段幼兒想像:狐貍看到了紅通通的大蘋果,它的心里會想些什么呢?狐貍真想吃蘋果呀,他會怎么跟小豬說呢?
2、看課件,教師講述第二段故事。
幼兒想像:狐貍會想什么辦法呢?
3、你們說的辦法都很合理,但是這只狐貍想的辦法和你們的有點不一樣,我們來看看吧?凑n件,教師講述第三段。
幼兒想像:小豬想和狐貍換一個蘋果做種子,狐貍愿不愿意用它的假蘋果和換小豬的真蘋果呢?它會怎么說呢?
4、看課件教師講述第四段故事。
想一想:狐貍的蘋果是假的,可是小豬還不知道呢,你們想不想讓善良的小豬上當嗎?你有什么好辦法嗎?
5、接下來到底發生了什么事?看課件,教師講述最后一段。
二、根據課件,完整欣賞故事。
三、分段講述。
邊看老師出示指偶邊學習講述故事。
重點學一學小鳥、狐貍和小豬的話,注意語氣表情。
理解詞語:珍貴、搖頭晃腦。
四、小豬、狐貍、小鳥這三個動物你最喜歡誰?為什么?
《會爆炸的蘋果》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故事的情節和人物形象的特點。
2、能積極動腦,大膽地想象故事的發展。
3、懂得要做一個愛勞動,誠實善良的孩子。
【活動準備】
課件;一盤切好的蘋果,牙簽;音樂《勞動最光榮》。
【活動過程】
。ㄒ唬┢穱L水果,引發幼兒的興趣,引出故事。
1、品嘗水果:嘗一嘗,是什么水果?你吃過會爆炸的蘋果嗎?
2、教師:小豬聽說狐貍種了一棵蘋果樹,它的蘋果會爆炸,你們信嗎?這是怎么回事呢?我們一起去看看,究竟發生了什么事情?
。ǘ﹥A聽故事,采用片段欣賞和提問的方式,引導幼兒大膽想象故事的發展。
1、片段1、2:
。1)狐貍看到蘋果樹怎樣說的?
(2)小豬同意了嗎?它是怎么說的?
(3)狐貍會甘心嗎?它會怎樣做?
2、片段3:
(1)狐貍用什么做了假的蘋果?
。2)狐貍為什么要弄假的蘋果?
。3)小豬會上當嗎?為什么?
3、片段4、5:
。1)假蘋果看上去跟真的有什么區別?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小鳥揭穿了狐貍的騙局,小豬會怎樣做?
(3)狐貍會怎樣做呢?
。ㄈ┩暾蕾p故事,進一步理解故事內容和人物特點。
提問: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故事里有誰?
2、故事講了一件什么事情?
3、你最喜歡故事里的誰?為什么?
。ㄋ模┻w移生活經驗,討論:如果你想吃小熊的蘋果,你會怎樣做呢?
。ㄎ澹┙Y束活動。
春天到了,小豬又要種蘋果樹了,我們一起去幫忙吧。ò殡S著音樂《勞動最光榮》結束活動)。
《會爆炸的蘋果》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理解故事的情節和人物形象特點。 2、啟發幼兒開動腦筋,大膽的想象故事的發展與結局,提高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 3、培養幼兒熱愛勞動,誠實善良的優秀品質;顒訙蕚洌憾嗝襟w故事課件活動過程:一、談話導入 (教師故作神秘狀)提問:小朋友你們喜歡吃蘋果嗎?會爆炸的蘋果你們聽說過嗎?韓老師這里就有一個這樣的故事,大家想不想聽?設懸疑,引發幼兒聽故事的興趣。二、看課件聽故事 教師合理講述故事,手動播放課件關鍵處中斷并提問。第一部分:這棵蘋果樹是誰種的?樹上的蘋果長的什么樣子?(學習詞匯:紅通通的)猜一猜小豬心里在想些什么?第二部分:咦!飛來了一只小鳥,它在說些什么呢?小朋友快看誰來了?狐貍的口水都流出來了,大家想想它會對小豬說些什么話?小豬會給狐貍蘋果吃嗎?為什么?第三部分:你們看狐貍把什么栓到樹上去了?(氣球)它會怎么樣騙小豬呢?你覺得小豬會相信嗎?第四部分:快看!小豬上狐貍的當了,它要用蘋果換狐貍的氣球了,怎么辦?誰來幫幫小豬?引導幼兒討論想辦法。第五部分:揭示故事結局,原來是小鳥用嘴巴啄破了氣球,幫助小豬知道了真相。三、復述故事,強化理解記憶。教師完整的講述一遍故事,并請幼兒說一說喜歡故事里的誰?為什么?你喜歡小狐貍嗎?為什么。教育幼兒要做一個勤勞、善良的人,不要像狐貍一樣好逸惡勞、耍小聰明欺騙別人。四、教師評價、小結。
《會爆炸的蘋果》教案 篇5
一、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故事的情節和人物形象的特點。
2、能積極動腦,大膽地想象故事的發展。
3、懂得要做一個愛勞動,誠實善良的孩子。
二、活動準備:
課件;一盤切好的蘋果,牙簽;音樂《勞動最光榮》。
三、活動過程:
。ㄒ唬┢穱L水果,引發幼兒的興趣,引出故事。
1、品嘗水果:嘗一嘗,是什么水果?你吃過會爆炸的蘋果嗎?
2、教師:小豬聽說狐貍種了一棵蘋果樹,它的蘋果會爆炸,你們信嗎?這是怎么回事呢?我們一起去看看,究竟發生了什么事情?
。ǘA聽故事,采用片段欣賞和提問的方式,引導幼兒大膽想象故事的發展。
1、片段1、2:(1)狐貍看到蘋果樹怎樣說的?
。2)小豬同意了嗎?它是怎么說的?
。3)狐貍會甘心嗎?它會怎樣做?
2、片段3:(1)狐貍用什么做了假的蘋果?
。2)狐貍為什么要弄假的蘋果?
。3)小豬會上當嗎?為什么?
3、片段4、5:(1)假蘋果看上去跟真的有什么區別?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小鳥揭穿了狐貍的騙局,小豬會怎樣做?
。3)狐貍會怎樣做呢?
(三)、完整欣賞故事,進一步理解故事內容和人物特點。
提問: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故事里有誰?
2、故事講了一件什么事情?
3、你最喜歡故事里的誰?為什么?
。ㄋ模⑦w移生活經驗,討論:如果你想吃小熊的蘋果,你會怎樣做呢?
(五)結束活動。
春天到了,小豬又要種蘋果樹了,我們一起去幫忙吧!(伴隨著音樂《勞動最光榮》結束活動)。
《會爆炸的蘋果》教案 篇6
一、反思選材
要想使活動的效果顯出,使孩子有很高的積極性,活動的選材很重要!稌ǖ奶O果》是一則有懸念的故事。故事的人物角色刻畫得生動、活潑,但是整個故事的立意不明顯,主題不明確,幼兒比較難把握。
二、反思目標的設定
制定有效的教育目標是有效教學的關鍵。它既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又是落腳點,目標的確立可以明示教育活動的方向,引導教學活動的設計,確立教育活動的評價依據等。 本次教學活動為目標:1、理解故事的內容,能用較連貫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大膽想象故事的結局。。2、懂得要做個愛勞動的好孩子,不要好吃懶做、騙取他人的勞動果實。前兩個目標是這節語言故事課的本體目標,第三是情感目標。 1、分析本體目標的設定與完成 此目標在設定上應該還是比較符合學科特質,它具體、明確,可操作行強,是可預測、可評價的。所以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幼兒基本做到能理解故事內容,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大膽想象故事的結局。 2、分析情感目標的設定與完成 因為故事本身的情感主線不明顯,立意不明確,所以教師在情感目標的設定中,把握不準,具體要培養幼兒的哪一種情感沒有明確的說明,使得教育活動目標失去了指導作用,使得活動顯得過于平淡。
三、反思教學過程
我分三次進行故事教學:第一次,利用多媒體講述故事,使幼兒初步了解故事內容,激發興趣。第二次,請幼兒完整的欣賞故事,讓幼兒大膽想象故事結局,發展幼兒的語言,拓展幼兒的思維。第三次,請幼兒進行簡單的表揚。并進行品德提升。
在活動過程中,我先把故事的前半部份呈現給幼兒,讓他們對故事的梗概有所了解的基礎上,引導幼兒從各種角度進行分析、想象、討論“有什么辦法揭穿狐貍的騙局”,這對幼兒的創造思維和想象是一個很好的啟發,這種方法充分調動了幼兒的自主性。當孩子們各有各的想法時才把故事的后半部份呈現給幼兒,讓他們通過比較、發現原來自己的想法與最后小鳥的做法是一樣的,讓狐貍的“蘋果”爆炸來幫助小豬識破了騙局,使幼兒能在自己想象——聽故事對比——調整自己的思維方向中得到較好的鍛煉,思維能力不斷地向高一級的層次發展。
在有效教學過程中,提問很重要,它直接影響幼兒學習活動的質量,對提高孩子們的想象力、思維水平、口語表達等能力都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那么如何才能“問”出孩子的思維,“問”出孩子的激情,“問”出孩子的創造呢?以下就是我在教學活動中的體會:①精心設計提問——緊扣目標重點 ;②面向全體提問——確保機會平等 ;③適當等待應答——延長思維時間 ;④積極反饋應答——激發再次思考 ;⑤開放式提問——拓展幼兒思維空間。首先,我沒能設計出逐層遞進,由淺入深的提問,不能很好的開闊幼兒的思路,幼兒在回答老師的提問時,語言的組織能力和連貫表達能力表現不佳。第二、由于個人性格原因,當幼兒的回答不符合我心中的答案時,我就急于將自己所知所想地賦予給孩子或者不曾給他們說出自己理由的機會,影響了他們的思維和回答問題的積極性。第三、我的回應、提升、評價不完善。孩子回答后沒有及時提升孩子語言。在孩子回答問題后,我一般是將孩子的回答復述一遍,沒有起到有目的地轉述或者是用概括的方式對有效詞語進行抽取和提升。第四、在個別幼兒表演時沒能抓住其他幼兒的注意力,使得課堂有點亂。需加強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