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和幾》教學設計(精選4篇)
《幾和幾》教學設計 篇1
一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掌握5以內數的分解和組成,理解整體與部分地關系。
2、培養觀察操作、表達能力以及初步的自學能力。
二、預計教學時間:1 節
三、教學重難點
5以內數的分解和組成
三、教學活動
(一)復習舊知
1、前面我們學習了那些數?誰能數給大家聽?我們一起數一數。順著數,從小數到大;倒著數,從大數到小。
2、復習比較大小
出示數字卡片1~5,誰能給大家提問題?
(二)學習新課
1、創設游戲,小組學習5的組成
(1)今天老師想請同學們做一格分小棒的游戲。請準備5根小棒,看誰的動作輕又快。把5根小棒分成2份,看誰的方法多。分完后,請與同桌交流一下。(教師巡視指導)
(2)交流展示
請不同分法的同學展示。
教師:剛才同學們相處了好幾種不同的方法,怎樣才能把每種方法都想全呢?同桌商量一下。(教師巡視,發現按順序分的請他與同學們分享。l
(3)全部同學再自己邊說邊按順序分一分。(板書分合式)
(4)小結:通過分小棒我們得到了5的組成,請仔細觀察,你有什么發現?
(5)讀一讀5的分解
2、游戲:
(1)老師準備了5個小方塊,想請同學們玩一個猜數的游戲,喜歡嗎?
(2)(右手拿3個小方塊藏在身后,左手出示2個)猜一猜,右手有幾個?
(3)右手藏1個
(4)右手藏2個
(5)老師想問問你們:是怎樣猜锝這么準的?
3、鞏固5的分解,搶答:對5的口令
4、小組自學4、3、2的分解
(1)剛才我們通過跟小棒編出了5的分解,下面請你在小組中試著編出4、3、2的分解。
(2)匯報板書
(3)小結:4、3、2的分解,并組織全班讀一讀
(三) 鞏固練習
【基礎練習】
1、 完成書第19頁“做一做”,先獨立完成,匯報訂正。
2、 書第20頁“做一做”
3、 同桌玩5以內的猜豆子游戲
4、請畫出花瓶里缺少的花。
5、哪兩個數合起來是5,請用線連起來。
6、 填一填。
《幾和幾》教學設計 篇2
一、創"情"激"學"。
學生的數學學習應該是現實的,有意義的,有挑戰性的。由于一年級的小學生,抽象思維不發達,有時候很難理解教師語言上的提問,因此教師除了提高提問技巧,注重語言的通俗易懂外,有時候還可以巧妙地利用生活中的問題原型,將數學與生活結合起來,加深學生理解。本堂課中開始部分就通過分紅花這樣一個熟悉的生活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通過自主思,考動手操作,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大大提高了學習的興趣,同時也體現了數學來源于生活的思想。
二、教學有序性。
數學的學習應是思維有序的,條理清晰的,體現一定的邏輯性,因此課堂教學的展開也應是環環相扣、層層遞進、合理有序的。本堂課的設計就力求體現這點,本課的新知教學部分分為三部分:教學4的組成,教學2、3的組成,教學5的組成。其中以教學4的組成為重點環節,主要以教師啟發引導教學為主,有效地落實本節課的重點,而2、3、5的教學在學習4的基礎上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這一點也體現了“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思想,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實現知識的正遷移。而教學4的組成,也是按照學生操作---介紹分析式、讀法---找規律等逐步展開的,體現了建構知識的一般過程,從現象到本質展開的,滲透數學知識結構間的有序嚴謹的思想。
三、增強趣味性。
一年級的學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單調的課堂容易讓他們走神,失去興趣,在課中穿插一些小游戲能很好的提高他們上課的積極性,帶動課堂氛圍,如猜硬幣游戲等。同時,教師一些形象生動的語言能加深的他們對知識的記憶,增強課的趣味性,如本節課以雙包胎比喻貼切形象,加深記憶。
總之,課堂是預設與生成的藝術。精心的預設是前提,但無法全部預知精彩的生成課堂教學,過程還要加上教師的教學技能及與學生的互動。由于經驗有限,本堂課在預設和生成方面還存在一些不足,尤其在引導學生方面,如何對學生進行有效地引導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希望自己能夠有機會多向一些優秀的教師學習,多聽聽優秀教師的課,借鑒優秀教師的教學經驗,學習他們的課堂教學策略與學生管理方法,從而盡快地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
《幾和幾》教學設計 篇3
《幾和幾》這節課的認知目標是讓學生在小組交流,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中探索5以內數的組成規律,并掌握5以內數的組成。能力目標是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探究,歸納總結及語言表達能力。情感態度目標是培養學生合作學生合作學習的態度。
我是這樣設計這節課的,先讓學生在猜一猜的游戲中明白3的組成,我兩只手共拿了3個圓片,出示給學生看,然后左手拿一個圓片,學生猜一猜,右手拿了幾個圓片。學生根據以前的基礎和所觀察到的很快才出右手拿了兩個圓片,問學生怎樣猜到的,學生發言后,我應該板書3的組成,但當時沒板書出。
我加大難度,我加了一個圓片,現在是四個圓片,分左右兩個手拿,可能是幾個和幾個?如此一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紛紛來猜,就有孩子猜測是 2個和2個,3個和1個,1個和3個,還有孩子說是2個和3個,我讓學生自己判斷,覺得可能嗎?學生用擺小棒的方式,得出可能是2和2,3和1,1和3,但不可能是2和3,學生說明老師手中只有4個圓片,而2個和3個圓片合起來是5個圓片,我接著板書4的組成,然后讓學生試讀4的組成。我在此處的不足是沒有理清4的組成的有序性,沒能更好的引導學生發現4的組成規律。
如由4可以分成1和3 ,將右邊的小棒向左邊移動1根,就可以變成4可以分成2和2 ,再向左邊移動一根,就變成4可以分成3和1了,這樣做后就不會導致在后面教學5的組成時學生將小棒分成2堆時學生不會分,只能用一種方法。在后面提問是應該問學生,怎樣更容易記住4的組成?但我在此處忘記掉了,所以孩子們掌握的不好,本來讓孩子自己分析判斷,得出記住兩種方法就可以了。
在教學了4的組成以后,我讓學生再拿一根小棒和原來的小棒合在一起,學生明白了,現在有5根小棒,我讓學生現在將手中的小棒分成兩堆,看誰的分法多?學生動手擺,此處又出現了一個問題,由于前面4的組成教學的不是很有序,所以很多學生只擺一種就不擺了,還有學生沒有注意傾聽,擺了3堆,以后在教學中要培養孩子學會傾聽的習慣。學生擺好后,我讓學生對各種不同擺法進行展示,讓學生明白5的組成方法。此處4種方法板書在黑板上后,我提問:還有別的方法嗎?此處提問誤導了學生,讓學生誤以為位置不同也是方法不同,此處花的時間太多,導致后面時間不夠。
讓學生明白5的組成后,我采用對口令的游戲,拍手的游戲讓學生更進一步熟悉鞏固5以內數的組成,提起學生的興趣,但在對口令的游戲中我所組織的語言不完整,如5的組成,“我出2,學生說我出3,2和3組成5”。
《幾和幾》教學設計 篇4
在評教評學中我進行了一年級數學幾和幾的教學,對于剛入學的幼兒2-5的組成和分成已基本掌握,針對這一情況我把教學的重點放在了通過讓學生動手分學具來找出分成中的內在規律,以此幫助學生理順以往的凌亂知識。從學生的表現來看,由于是一年級的學生,課上有部分學生在學具上分散了注意力不能專心聽講,導致對規律理解不到位,還是按幼兒園學的進行講述。整體看這節課學生已基本有了上課的習慣:專心聽講、不亂動、舉手發言等,但也存在著很多問題:學生不會同桌合作,只顧自己;后半節課學生積極性不高。今后還需在培養學生合作能力和研究學生學情上再加強。